宗馥莉“另立門戶”啟用“娃小宗”,娃哈哈品牌或遭放棄

藍鯨新聞9月13日訊(記者 朱欣悅)在娃哈哈的股權博弈中,宗馥莉走出了一步牽動全局的險棋。

9 月 13 日,藍鯨新聞從多方信源獲悉,由宗馥莉實際控製的宗勝係企業將於明年正式啟用全新品牌 “娃小宗”,這意味著承載近40年國民記憶的“娃哈哈”品牌,或將在2026 年新銷售年度起逐步退出宗馥莉主導的業務體係。

回溯娃哈哈的發展曆程,自1987年宗慶後創辦以來,這家企業憑借AD鈣奶、營養快線等經典產品深入人心,成長為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如今,宗馥莉選擇“另立門戶”,無疑是娃哈哈發展史上一次裏程碑式的戰略轉折,其背後折射出的,是企業內部複雜的股權糾葛與品牌權爭議。

法律風險與股權博弈的雙重困境

藍鯨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文件中顯示,自娃哈哈集團創始人離世後,公司一直努力推進解決各項曆史相關遺留問題,為維護“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規性,公司決定從2026年新的銷售年度起,更換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該文件也透露了此次品牌變動的核心原因:因複雜的曆史相關問題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地解決,導致公司經營始終暴露在相關法律風險之下。因此,我們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在現行股權架構下,“娃哈哈”商標的使用,須獲得娃哈哈集團全體股東的一致同意,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件的落款企業均與宗馥莉存在緊密關聯,包括杭州娃哈哈宏輝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浙江娃哈哈食品飲料營銷有限公司、杭州宏勝營銷有限公司、拉薩宏勝營銷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這些公司要麽由宗馥莉擔任法定代表人,要麽她以主要人員身份參與經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對於這一變動,一位娃哈哈前高管向藍鯨新聞記者直言,終於走到了這一步,宗馥莉正在放棄“娃哈哈”,選擇自立門戶。

但他同時擔憂,品牌與經營主體的拆分,“將對娃哈哈的正常運營帶來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娃哈哈集團的股權結構由三方構成,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基層工會聯合委員會(以下簡稱:職工持股會)持股24.6%。

在政府方與宗馥莉的持股均無爭議的背景下,持股24.6%的職工持股會,成為決定娃哈哈未來執掌權的核心變量。

2024年宗慶後去世後,部分退休及離職員工便對2018年簽署的職工股權回購協議提出異議,並通過訴訟方式主張權利,進一步加劇了股權架構的不確定性。

針對職工持股會的歸屬問題,今年8月,娃哈哈法務方麵通過書麵向界麵新聞回應稱,目前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基層工會聯合委員會(職工持股會)就宗馥莉女士一人;因為一些訴訟案件的存在,所以尚未完成工商變更登記。

這一回應雖明確了宗馥莉對職工持股會的主張,卻也側麵印證了股權爭議尚未塵埃落定。

對宗馥莉而言,品牌與股權的雙重製約,讓“娃哈哈”商標的繼續使用充滿阻礙。一方麵,“娃哈哈”商標的所有權歸屬娃哈哈集團,而非其實際控製的宏勝係。

公開資料顯示,宏勝係核心企業宏勝飲料集團由英屬維京群島的恒楓貿易有限公司100%控股,宗馥莉通過該架構實現對宏勝係的絕對控製,但宏勝係與娃哈哈集團並無直接股權關聯,無權單獨使用“娃哈哈”商標。

在商標權與控股權雙重受限的情況下,推出新品牌“娃小宗”,成為宗馥莉繞開股權博弈、推進業務的選擇。

對於宗馥莉啟用新商標的原因及對未來業績的影響,藍鯨新聞記者將問題發給了娃哈哈方麵,截至發稿並未獲得回複。

新品牌挑戰,900 億品牌價值難以複製

對快消企業而言,品牌是核心護城河。據評估機構數據,2024年“娃哈哈”品牌價值已突破900億元。

而宏勝係自今年起已逐步釋放與娃哈哈“切割”的信號。

此前,安徽巢湖、貴陽、成都等地的娃哈哈昌盛飲料公司已完成更名,轉為宏勝恒楓飲料公司,宗馥莉更親自出任新公司執行董事;進入9月,更多與宏勝係相關的企業跟進更名,宗馥莉脫離娃哈哈體係、自立門戶的意圖愈發清晰。

然而,脫離娃哈哈品牌,宗馥莉麵臨的挑戰遠超想象,首當其衝的便是內部信心與外部渠道的雙重承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娃哈哈員工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雖保持正常,但對於新品牌啟用後的影響,“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位娃哈哈前高管直言,過去經銷商跟著宗老板幹,宗慶後離世後,大家認的是娃哈哈這個品牌;若品牌更換,“恐怕沒有再繼續合作的意願”。

這一觀點被認為代表了多數經銷商的心態,失去娃哈哈的背書,新品牌“娃小宗”難以快速建立渠道信任。

中國消費品渠道管理專家、娃哈哈集團前分公司總經理李臨春更是指出,宗馥莉的決策已將股東、經銷商、員工、親屬推向對立麵。

品牌切割的緊迫性,也與娃哈哈近期的業績壓力形成呼應。

據多家媒體報道,2024年娃哈哈業績規模預計回升至700億元區間,較2023年大幅增長約200億元。不過,這一增長被認為與宗慶後去世後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市場關注度提升有關,屬於短期效應。

進入2025年,市場環境的壓力逐漸顯現。

一份由娃哈哈員工提供的內部文件顯示,公司已對8月業績出現負增長的492家客戶下函警示,52家因嚴重違反聯銷體協議被啟動考核淘汰。具體內容包括,8月單月負增長客戶353家;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的客戶137家,其中117家7-8月連續負增長幅度超過30%。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娃哈哈未來發展的擔憂。

有員工向藍鯨新聞記者坦言,八月傳統旺季按道理來說銷售最輕鬆的一個月,娃哈哈銷售業績居然大幅度下滑,太不可思議了。

對於宗馥莉而言,推出“娃小宗”既是繞開股權與商標困境的無奈之舉,也是一場關乎企業生存的豪賭。如何在失去“娃哈哈”900億品牌價值加持的情況下,贏得經銷商信任、重建消費者認知,是其接下來必須破解的難題。而娃哈哈集團的未來走向,也將隨著股權爭議的司法判決、新品牌的市場表現,進入更不確定的階段。

此外,也有消息稱法院或於下周公布新進展,這一判決或將直接影響娃哈哈的股權架構與控製權歸屬。藍鯨新聞亦將持續跟進。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