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炒個股”轉向“買指數”!新基民入市

2025年的夏天,ETF再次跑出了驚人的“加速度”,國內ETF總規模曆史性突破5萬億大關,僅用4個月便跨越一個萬億台階(券商中國)。

不少機構認為,當前居民資金已經在跑步入市,但這一次,他們選擇了ETF。

當居民投資從“炒個股”轉向“配指數”,一個由ETF定義的新投資時代已然來臨。

那麽,新基民的第一筆ETF投資怎麽做?

極簡投資,從ETF開始

開源證券認為,部分投資者引用新開戶數、主動管理新發規模等數據來印證本輪居民資金尚未開啟大舉入市,但忽略了居民資金入市方式的變化。居民資金入市的方式正在由主動基金變成ETF,背後有四大原因:ETF產品豐富度高、渠道便利性高、費用低、決策成本低。

一方麵,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借道ETF流入市場;同時非寬基型ETF的淨流入,也印證了居民資金已經在“跑步入場”。舉例來看,滬深300ETF華夏(510330)上半年淨流入超過300億;機器人、人工智能成為捕捉科技行情鋒利的矛,機器人ETF(562500)上半年也流入超百億…(數據來源:上交所,截至2025/6/30)

對於很多剛開啟投資之旅的投資者,往往缺乏足夠的時間、知識和精力去深度研究個股和行業,這時投資ETF就是非常好的選擇。持有ETF基金相當於持有一籃子指數成分股,ETF的核心投資目標就是跟蹤指數,在指數的上漲行情中從不缺席,投資ETF基金是更優的“保持在場”的方式。

ETF基金兼具省事、省心、省錢、省時又省力的優勢。成為不少年輕投資者的入門首選。

如何選擇合適的ETF?

根據主流分類,指數基金主要分為寬基、行業、主題、以及策略類。

Ø寬基指數基金:覆蓋各行各業,如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恒生指數等。它們的優勢在於覆蓋行業更廣,分配更均勻,盈利更穩健。

Ø行業指數基金:又稱“窄基指數基金”,投資範圍相對聚焦於特定行業,如上證消費50、中證消費指數、中證醫療指數等。

Ø風格主題指數基金:投資於特定主題和風格的股票,如環保、新能源、高科技等,又有如大盤價值、小盤成長等。

Ø策略指數基金:通過特定的策略和篩選標準來挑選成分股,如價值策略、成長策略、紅利策略等。

對應到具體的ETF上,ETF又該怎麽選?

優先挑選規模較大的ETF。大規模意味著有更多投資者參與,流動性更好,能避免難以成交的尷尬,且能更好應對大額資金的申贖衝擊。寬基ETF規模達到幾億甚至幾十億較為理想,行業ETF的規模也不要低於1億元。

ETF流動性至關重要。可通過觀察ETF的日均成交量來評估其流動性,盡量選擇日均成交量大、交投連續且穩定的產品 。

跟蹤誤差能衡量ETF是否精準複製標的指數表現,優先選擇跟蹤誤差小的產品 。

ETF的費用整體低廉,主要是管理費和托管費,此外,每一次買賣券商收取傭金;重點挑選管理費和托管費更低的產品(低費率ETF清單),可減少投資成本。

ETF投資,如何更聰明?

1、分散投資:看看那些低相關的指數們

所謂相關性,簡單來說就是指兩種資產間的漲跌關係,比如同漲同跌,簡單理解就是正相關,一漲一跌,就是負相關,而漲跌沒啥關係,也就可以理解為不相關。

ETF種類繁多,除了權益資產外,可以投資於商品期貨、債券甚至海外市場。不少持有人選擇持有滬深300ETF,標普ETF,搭配黃金類ETF或基準國債ETF,輕鬆完成一個跨品種、跨市場的多元化資產配置。

以A股為例,從配置的角度看,寬基選擇A500、中證500、創業板指、恒生指數、紅利低波,行業指數選擇熱門的國證芯片(科技)、細分食品(消費)、CS新能車(新能源),它們近十年的相關性如下:

數據來源:Wind,2015-2024,過往數據不代表未來,不作為指數推薦

可以看出

寬基中證A500,還有創業板、細分食品、CS新能車、國證芯片,都和其他至少3個指數的相關性在0.70以上,所以假如我們選擇相關行業,要注意避免重複配置的可能性;

紅利低波和其他指數的相關性普遍不高,大多在0.50以下,所以可以將紅利低波拎出來,較為獨立地看待;

恒生指數和A股的指數們相關性較小,甚至很多是負相關,也可以考慮作為資產配置中的一環。

2、大道至簡:啞鈴策略

啞鈴策略是一種分散投資的策略,得名於其形狀類似啞鈴的特點,即在兩個極端風格投資較多,中間投資較少,體現的是通過不同風格的品種,以期實現風險平衡(或對衝)的資產配置思路。

具體到投資領域的應用,就是在杠鈴兩端分別下注,一端偏進攻,另一端偏防禦。這樣能保證無論是極致樂觀還是極致悲觀情況發生時,都有獲利的那一麵,避免兩頭皆輸,從而提升“反脆弱”的能力。

以上僅作為示例,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無論牛市來了與否、也無論這輪行情持續多久,指數投資大時代的號角已吹響。初入股市的投資者,麵臨選股難,也不用畏懼,可以借助流動性好的ETF,實現分散投資、組合配置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