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張同
最近,一則關於“政府補貼辦酒”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
9月2日,浙江紹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市即將出台的《2025年紹興市提振消費政策》相關情況。其中在餐飲消費上,紹興將對在酒店舉辦宴席,桌數5桌及以上且消費滿10000元的消費者給予補貼,按照酒店銷售發票含稅金額分檔補助,最高不超過5000元。
消息一出,隨即引發輿論熱議。
有人說政府現在連裝都懶得裝了,戲稱這是“政府花錢請大家喝酒”;有人質疑,“這是變相給富人發錢”;還有人擔心,財政資金會不會因此被浪費。
在多地強調“禁酒令”、高端酒店“擺地攤”頻傳的背景下,紹興市針對宴席的補貼似乎顯得“格格不入”。
但紹興這麽做,有自身的政策考量和底氣,不完全是“病急亂投醫”。
首先需要看到,餐飲業在地方經濟中的地位遠超想象。商務部2024年的數據,我國餐飲業市場規吸納就業超過2000萬人,間接帶動就業更是數千萬。
而這其中,酒店宴席帶動餐飲業的效應更是顯著。一個規模較大的婚宴,往往帶動酒店、煙酒、攝影、出行等多個消費環節,不僅讓酒店生意火爆,還可能帶動周邊十幾個小生意。因此,一個城市要提振消費,重視宴席,並不過分。
消費,同樣是紹興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據統計,2024年紹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79元,超過杭州和寧波,位列浙江省第一。而2024年,紹興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008.1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在浙江省位居第二。
此外,2025年上半年,紹興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速同比增長6.2%,高於5.9%的收入增速。這意味著,紹興居民敢花錢、願意花錢,消費意願也在增強。
在這樣的背景下,紹興拿出1.78億元新增資金,用於覆蓋餐飲、文旅、商超、體育賽事等多個領域的促消費政策,顯然不是短期象征性“撒錢”,而是針對本地居民消費特點進行的布局。
何況,輿論不能隻盯著紹興在“補貼辦酒”,而忽略其在消費市場上的全方位布局。
實際上,《2025年紹興市提振消費政策》共15條,覆蓋了餐飲、文旅、商貿、夜間經濟和大學生群體消費的方方麵麵。
比如,在文體娛樂方麵,紹興提出辦演唱會、音樂會,按售票人數給予舉辦單位分檔獎勵;景區演出也將根據情況分檔補助;甚至空中觀光、滑翔傘等新興業態,也可按每人次票價的50%獲得補貼。
在社會民生方麵,紹興將發放“結婚有禮”等專項消費券,鼓勵婚慶市場發展。同時,推行中小學“春秋假”,鼓勵家庭出遊,帶動景區和住宿消費。
在大學生群體上,紹興更是投入760萬元專項資金,以消費券形式為大學生提供補貼,每人最高可享500元優惠,涵蓋餐飲、住宿、商超等領域。
由此可見,紹興在提振消費市場的政策覆蓋麵極大,宴席補貼隻是其中的一環。
更要看到,近年來雖說全國不少城市都在推促消費政策,但像紹興這樣,能直接把宴席補貼擺上台麵的,還是極少有城市能做到而且有勇氣這麽做的。
有朋友跟我講起一件事兒:他外甥女今年考上大學,前些日他準備回老家和妹妹全家一起慶賀慶賀,沒想到小妹提前給他來電表示歉意,說當地酒店現在一律不接訂席,隻能在烈日之下在大門口撐遮陽傘搭帳篷擺大排檔,或者是自己打包帶回家享用。
當地的公務員更是連3人以上的家庭宴會都不敢去參加,更不可以喝酒,否則,違者一律重責。
我相信朋友所言非虛,某些地方與他老家相比,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消費最真實的場景就是在普通人的婚宴和家庭聚會上,紹興市能把政策落到群眾身邊的剛需場景,這也恰恰體現了紹興有關政策的“接地氣”。
當然,政府補貼不是提振經濟的“萬能藥”,這種做法是否符合經濟規律也莫衷一是,紹興的做法更未必適合其他城市,但這種麵對現實、重視民生的態度,仍然值得肯定。
消費是經濟的重要引擎,而在當下國內內需不足的大環境下,哪個城市更接地氣、更先釋放消費活力,哪個城市就能更快地擺脫經濟陰霾,走出周期。
與其糾結政府補貼辦酒是否體麵,是否浪費,倒不如看看這背後的邏輯是否真的合理,對這些務實政策保持更多的寬容態度。我們不能一邊抱怨民眾不敢消費,一邊又對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出台的一些促消費政策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