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客車幹成世界第一,河南老板年入370億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很多外國企業都撤出古巴,但湯玉祥卻堅持讓宇通留了下來。

不僅如此,湯玉祥還給對方提供500萬美元配件,允許對方賒銷,沒有上限。這樣堅持的回報是,截至2016年,宇通客車在古巴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90%。

在古巴,當地人遇見中國遊客,都會豎起大拇指興奮地大喊“宇通”。

如今,宇通客車已經遠銷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的營收超過了370億元。

從敲敲打打的客車修配廠,到全球最大的客車生產基地,宇通客車董事長湯玉祥用三十多年,打造出中國製造業的一張“金色名片”。

一家地方小廠的崛起

宇通的前身,是成立於1963年的鄭州客車修配廠。由於國家取消統購統銷,那時的鄭州客車廠一度陷入滯銷困境,甚至不得不靠焊接防盜門為生。

90年代初,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各地農民工潮水般湧向城市,這股遷徙潮給鐵路運輸帶來了巨大壓力,也帶火了公路客運。

當時的湯玉祥是鄭州客車廠的一名車間主任,負責新產品開發的任務。他敏銳察覺到公路客運的商機,便帶領同事開發出了國內第一款臥鋪客車。

產品一經推出,大受歡迎,湯玉祥因此被公司提拔為副總經理,後來又成為了一把手。

1993年,鄭州客車廠迎合大勢,改製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湯玉祥開始了真正的自主創業。四年後,他帶領宇通在上交所掛牌交易,成為了中國客車第一股。

“第一股”這個頭銜很大,也給湯玉祥帶來不小壓力。彼時中國客車行業還比較落後,大多數企業並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充其量就是一個比較大的組裝廠。

但湯玉祥不認命,在他看來,隻有技術領先才能成為行業領導者。

為了打破壟斷,宇通2002年和德國MAN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掌握了底盤技術,還改進了自己的流程管理能力。

此後,宇通每年將4%-5%的銷售收入用於研發,先後建起行業內首家博士後工作站、首家國家級技術中心、全球領先的整車電泳生產線。

“在自主研發上,我不怕投入,要做中國客車第一,你得有真功夫。”湯玉祥談到。

新能源客車是宇通技術引領的典型代表。早在1999年國家還沒補貼時,宇通就開發出首款純電動客車。那時候,比亞迪還隻是一家電池生產企業。

另外以塗裝技術為例,普通噴塗工藝耐鹽霧時間僅為240小時,而宇通的整車電泳工藝,可將這一時間延長至1000小時,大大提高了車輛的防腐防鏽能力。

還有豐田柯斯達曾經一度壟斷中國高端商務車市場,湯玉祥不服輸,通過十幾年的研發,換了四個項目經理,最後在2015年推出了T7。

這款車,一舉打破了柯斯達吃獨食的局麵。

征戰全球

在國內做到行業老大後,宇通從2003年開始,將目光轉向了海外。

湯玉祥有一套種地理論,其中第一個要訣就是精耕細作。在他看來,海外市場就是一塊土地,播種、施肥、除草、澆水哪個環節都不能少,土地肥沃了,你才會看到回報。

古巴就是一個經典例子。

在宇通之前,已經有不少企業征戰過古巴,但都铩羽而歸,還給當地留下了不好印象。

湯玉祥決定改變這種局麵,“宇通客車在海外市場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中國客車的口碑先做起來,要讓中國品牌在世界上有尊嚴。”

為了捋順市場,湯玉祥連續三年親赴古巴,與當地銷售一起做調研。最後,他為古巴市場製定了幾個策略:一是在古巴建立維修站和服務站,二是允許他們賒銷,沒有上限。這些政策,得到了當地很好的反饋。

另外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很多外國企業都撤走了,但宇通卻堅持留下來,還給對方提供了500萬美元的配件。

這種堅持,讓宇通獲得了回報。截至2016年,宇通客車在古巴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90%。

湯玉祥很有耐心,即使古巴的模式不能複製,他依然在美國、歐洲等地探索單獨的模式。“我們的核心就是一國一策,為客戶開發出最適合的產品和服務,紮紮實實做好口碑。”湯玉祥表示。

如今,宇通的客車已遠銷130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5年6月,其累計出口客車超過了11萬輛。

重新出山

從2010年到2016年,宇通客車的銷量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宇通的發展曆程也不是一帆風順。

在高鐵和私家車的擠壓下,從2017年開始,客車行業陷入了大蕭條。

覆巢之下無完卵。宇通客車的銷量當年開啟了長達五年的連續下跌,2021年時隻剩下4.1萬輛,較高峰時銳減了近一半。

湯玉祥本來在2010年就已經辭去總經理職務,退居二線。但看到公司的暴跌,他又在2019年重新出山,披掛上陣。

此後,宇通在戰略上不斷布局。比如積極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客車,開發新能源卡車,持續加大海外市場的開發。

宇通正從單純的客車企業,逐漸演變為一家商用車企業。

幾年的變革如今也開花結果。財報顯示,宇通客車2024年營收達372.18億元,同比增長37.63%;歸母淨利潤為41.16億元,同比增長126.53%。而2025年上半年的營收雖然同比下降了1.26%,但淨利潤卻同比增長了15.64%。

宇通客車正以一種上升的勢頭,王者歸來。

帶領宇通再創佳績的湯玉祥比較低調。他1954年出生於江蘇宜興的農村,從小學習十分刻苦。

為了減輕家裏負擔,湯玉祥在十幾歲時決定學習一門能夠吃飯的手藝,就去鄭州當時火熱的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了兩年汽修。此後,便和客車結下了不解之緣。

湯玉祥的座右銘是“寧做頭上的事,不做頭上的話”。他說“不唱高調,我們做到哪就說哪的事。要說宇通做得好,主要還是把家庭作業做好了,紮根做了,真心地做了。”

他常常把做企業比喻成種地,“有一點考慮不周就不行,而且需要在風不調雨不順時也能生存,所以說實業不好做。”

對於宇通業績連年攀升、在海外成為中國名片等讚譽和褒獎,湯玉祥總是一笑而過,認為那隻是無心插柳之舉,是趕上了好時候。

“銷量第一不算什麽,這個數字今天能高,明天可能又降下去了,踏踏實實地做事才是最根本的。”湯玉祥表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