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萬元驟降至1萬元,“冠軍基”開始限購

近期,多家公募機構旗下績優基金產品相繼宣布限製申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9月4日,永贏基金公告稱,為保護持有人利益,旗下永贏科技智選混合9月5日起對個人投資者單日單賬戶設置1萬元申購上限。無獨有偶,國泰基金也於同日宣布限製國泰中證A500ETF聯接基金單日累計申購金額。在賺錢效應驅動下,這些業績突出的產品為何主動將資金“拒之門外”?

事實上,8月以來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陸續發布限購公告。中歐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等頭部機構紛紛對旗下部分產品采取限製措施,其中多數為今年以來回報率超過100%的績優產品。在投資者熱情高漲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這一反向操作背後,折射出行業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型的深層邏輯。

績優基金密集限購,控規模保收益成共識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永贏科技智選混合A今年以來階段漲幅高達161.37%,係全市場基金中的“榜首”。不俗的業績吸引了大量資金湧入。同樣實施限購的中歐數字經濟混合,今年以來的階段漲幅也達到103.75%。業績爆發式增長往往伴隨規模的急劇膨脹,以中歐數字經濟為例,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在一年內規模增長超百倍,從去年二季度末的約1200萬元激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超過15億元。

關於限購原因,永贏基金表示,近期伴隨著科技板塊上漲,永贏科技智選受到投資者廣泛關注。在市場熱度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實施大額限購主要出於兩方麵考慮:一是引導投資者理性決策,避免因市場情緒衝動投入大額資金;二是合理控製基金規模增長,保持投資策略的穩定性和有效性,為持有人爭取長期可持續的回報。

據了解,基金規模過快增長會加大資產配置難度,在優質資產稀缺的市場中,大量新增資金可能無法及時有效建倉,從而稀釋原持有人的收益。同時,大規模資金的調倉換股也會麵臨流動性挑戰,衝擊成本增加,影響投資策略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限購背後多重考量,引導理性投資是核心

除了控製規模以維持策略有效性,基金限購還出於多重現實考量。一位從事基金銷售業務的經理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基金限購主要有完全限購和限製大額申購2種情形,完全限購是指直接暫停所有金額對基金的申購,在這段時間內任何投資者都無法購買。比如,8月18日起,廣發中證8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暫停個人投資者的申購(含基金轉換轉入和定投)業務。

另一種情況叫限製大額申購,指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基金金額不能超過一定額度,超過部分的申購可能會確認失敗。比如8月11日,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開始實施限購,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申購上限設定為10萬元。

在該經理看來,基金公司不讓多買,主要有4方麵原因。首要目的是保護現有投資者利益,避免短期套利資金大量湧入攤薄收益;二是應對潛在的市場風險,在市場波動加大或估值偏高時,主動控製資金流入,降低風險敞口;三是對於QDII基金而言,外匯額度受限也是常見的製約因素;最後則是引導投資者理性決策,避免其因市場熱度而衝動進行大額投資。

當前,創新藥、科技、中小盤成長股以及高彈性量化策略等板塊成為限購的“重災區”,這些領域也是近期市場資金集中追逐的熱點。上述人士補充說,資金的紮堆湧入極易推高資產價格,使其偏離內在價值,一旦市場情緒降溫,大幅回調的風險不容小覷。基金公司此時實施限購,相當於一道“冷靜期”,既是保護基金平穩運作,也是在提示投資者注意短期風險,避免追高。

投資者如何應對?審視邏輯與分散配置是關鍵

麵對心儀的基金產品突然限購,投資者該如何應對?限購是否意味著機構看空後市?第三方基金評價機構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限購並不代表基金產品本身出現問題,恰恰相反,這是基金公司負責任和專業管理能力的體現。投資者的關注點不應局限於短期申購行為,而應聚焦於基金長期投資邏輯是否發生改變。

對於已持有的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限購使其無法追加投資,但反而有利於現有份額的淨值穩定。對於看好該賽道但尚未布局的投資者,第三方評價機構人士建議,不必執著於申購已限購的單一產品。投資者可以考慮將資金分散到其他投資方向相近、策略互補的基金中去。

例如,如果一隻創新藥QDII基金限購,可以關注主投A股市場的創新藥主動基金或醫藥主題ETF;如果一隻量化小盤基金限購,可以篩選其他風格相近的量化產品。這樣既能延續原有的投資脈絡,又能有效規避單隻基金規模過大帶來的潛在風險。此外,對於設置較低額度限購的產品,投資者仍可通過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分批買入,平滑申購成本,分散投資風險。

如今看來,這輪基金限購潮,可被視為行業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一個微觀注腳。今年5月,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基金公司構建以投資者回報為核心的考核體係,降低規模排名等指標的權重。業內人士表示,績優產品主動限購,正是基金管理人告別規模衝動、優先考慮持有人利益、回歸資產管理本源的積極信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