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對外貿人來說,外部環境可謂風雲變幻。
但中國外貿頂住了,不僅整體規模上了新台階,而從現在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頭部外貿平台也實現逆勢增長。
近期阿裏發布的最新一季財報顯示,即便4-6月間全球貿易環境複雜多變,全球最大的B2B外貿平台阿裏國際站訂單量同比大漲30%,GMV同比增長16.4%,均逆勢保持快速增長,給中小外貿企業帶來更多全球生意。
支撐這些數字的,是中國外貿企業的靈活與韌性:在珠三角的車間內,工人們加緊完成海外客戶早早下達的聖誕訂單;一位三年前曾麵臨訂單瓶頸的東莞商家,如今已將服裝印花設備賣向東南亞、南美和中東市場;還有一位年輕創業者,靠著AI捕捉到“醜鞋”這個海外商機,成功打開小眾賽道。
海關總署8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7萬億元,同比增長3.5%,保持向上勢頭。
說到底,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完全替代“中國工廠”帶來的效率和靈活。
賣家們一邊趕工交貨,一邊不斷開拓新市場、新客戶。他們借助阿裏國際站這樣的平台,穩穩地接住了全球市場的變化和機遇。
即便國際貿易的洋流風向變幻,中國外貿企業依然能夠準確校準手中的羅盤。
1、今年二季度,再造一個外貿“新旺季”
2025年第二季度,阿裏國際站的訂單不減反增。
這背後其實是國內大量中小外貿商家一起努力、共同增長的結果。
往年6月不算旺季,但今年不一樣了。首個“外貿618”一下子帶火了很多賣家的生意,成了一個小爆點。
這時候的珠三角熱得像蒸籠,但在東莞宏晉實業的車間裏,工人們穿著短袖、忙得滿頭大汗,正加緊包裝一批批聖誕拉炮。
很多人都沒預測到,歐美買家比往年早了兩三個月,就開始要囤冬天的聖誕用品了。
宏晉的總經理盧斌表示,車間剛完成英國客戶的聖誕拉炮訂單,生產線上又馬不停蹄地啟動美國市場的麋鹿主題禮盒生產。
訂單來得比往年更早、更急。“往年聖誕訂單至少七月啟動,今年五月底詢盤就開始湧來。”據盧斌介紹,一位自2023年起持續合作的老客戶,僅在本次“外貿618”期間就訂購了價值20萬美元的聖誕產品。
其實不止宏晉,很多工廠今年6月都忙得熱火朝天。也正是這些商家一起發力,讓阿裏國際站6月訂單增速直接衝到了42%,推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外貿618”。
訂單為什麽突然這麽旺?
其實不僅僅源於海外賣家提前囤貨,更深層的原因是——歐美市場的消費習慣正在悄悄改變。
“多品類、小批量、快速響應”,傳統大批量、長周期的供應鏈模式難以適應,而阿裏國際站上的中小外貿商家,恰恰特別擅長這個——小單快返、柔性定製。這種“靈活度高、反應快”的能力,正好撞上了海外市場的新需求。
車允文在阿裏國際站上賣貓窩,她對這一點感受特別深。
她的客戶之前吃過虧——找的越南工廠包裝做錯,導致賠了好幾萬美元。但她靠著嚴格質檢和流程把控,硬是做到了零失誤,客戶信任度越來越高。
她早早將目標市場鎖定在歐美等養寵需求旺盛的地區,這些地區對寵物用品的需求旺盛,且極其看重供應鏈的確定性和服務響應。
她合作的無錫工廠已有20多年經驗,打樣師傅技術精湛,連西班牙客戶特別挑剔的要求,第一次打樣就能做到位。
“目前,還沒有國家的工廠能完全替代中國的工廠。”她篤定地說。
中國製造業不僅人才密集、產業鏈協同高效,更重要的是——中國賣家願意“卷服務”:免費打樣、快速響應、靈活訂單,甚至幫客戶做需求分析和產品迭代。
海外買家已被“慣壞了”:隻要有訂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中國供應商。
現在的競爭,不再隻是價格廝殺,更是深度服務、響應速度與供應鏈韌性的全麵比拚。也正是靠這些綜合實力,讓中國外貿企業在這個夏天持續爆單。
2、幫商家“闖世界”,拓展全球多元市場
阿裏國際站今年明顯加大了幫商家“闖世界”的力度。
2月,國際站推出“八先過海”計劃,宣布全年投入翻倍,重點瞄準歐洲六大市場,同時加大對新興市場的支持,幫商家更精準地匹配海外買家。
僅兩個月後,其迅速組建多個專項小組,直接去全球各地跑市場、調研需求、幫商家對接訂單。
這些投入正在見效。越來越多中國商家在歐洲、拉美、中東市場實現了快速增長。
做服裝數碼印花的賣家張伍林就是這樣。她在阿裏國際站上主營個性化設備定製和耗材供應,如今年銷售額已經做到了7000萬元。
但在這之前,她也曾卡在瓶頸裏——早年幾乎全力押注美國市場,但是後來她發現,東南亞市場的潛力遠超想象:“像墨盒這類產品,歐美客戶一般一次就訂兩三百個,但印尼客戶動不動就訂兩三千個。”
而在泉州鞋靴產業帶的97年大學生創業者劉世奇,他原本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占到了80%,4-6月他加速拓展多元市場,目前歐洲市場的份額已經占到了40%。
阿裏國際站賣家劉世奇
劉世奇說,在快速布局歐洲市場這件事上,他主要做了2件事。
首先,在選品上,依托阿裏國際站AI去調研歐洲客戶對拖鞋品類的偏好、買家特征等,研究整個歐洲的關鍵詞數據,並據此去做新品設計和改款。
其次,借助阿裏國際站提供的AI智投功能,大大降低了全球多市場營銷的難度,劉世奇從去年開始就把40%的營銷成本投向了歐洲,4-6月,他把全部的營銷投入都砸向了歐洲市場,快速打開了局麵。
阿裏國際站“搶出口”的節奏越來越密。來看一組數據:今年4月,阿裏國際站歐洲市場訂單規模增長53%,法國增速更是超過三位數。
不得不說,麵對外部環境的衝擊,阿裏國際站在美國市場保持穩步增長和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在歐洲、中東、亞太等多元化市場的投入,給了中小商家強大的支撐,也讓他們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
3、用AI,再造一個外貿“新市場”
新的數字化貿易秩序也已經開始建立。阿裏國際站總裁張闊預計,未來全球貿易這一30萬億美金產值的巨大產業,至少應該由AI帶來10%以上的增長。
就拿最基礎的“商品搜索”來說,AI已經帶來了很明顯的變化。
以前買家搜“AR Smart Glasses”,係統隻會機械匹配標題或詳情裏有這幾個詞的商品。
那時候商家之間比的是什麽?是誰關鍵詞堆得多、鋪得廣,誰就更容易被看到。
而現在不一樣了。AI像個真正懂行的“采購助理”,會努力理解買家一句話背後的真實意圖。
比如,當買家輸入:“Lightweight Smart Glasses with UV Protection and iOS Compatibility”(輕便、防紫外線、還能兼容iOS的智能眼鏡),哪怕這句話再長、再具體,AI也能拆解出核心要求,再去匹配商品。
即使賣家標題裏沒寫“Lightweight”,隻要商品符合,也有機會被推薦。
這個能力,來自阿裏國際站今年8月剛剛上線的AccioAgent版。
作為“全球首個會做生意的Agent”,它極大地提升了海外買家的自動化采購能力,大大降低了全球貿易的門檻,將為中國外貿企業再造一個“新市場”,帶來更多新訂單。
ACCIO的首頁
而對商家來說,這完全改變了以前的運營思路——你再也不用費盡心思猜買家會搜什麽詞,也不用拚命堆關鍵詞了。隻要你的商品足夠好,AI會幫你找到對的人。
這還隻是AI賦能的一個小側麵。
在賣家這一端,阿裏國際站的AI工具,從快速上架商品、自動接待買家,到智能營銷和合規管控,AI已經能實現全鏈路“半自動”運行,甚至能實現跨境訂單無人值守、自動達成。
效果是實實在在的。從去年到今年7月,阿裏國際站上Token(相當於“AI用電量”)的使用量增長了44倍,說明越來越多的商家正在用它輔助經營。
高考英語30分,這在傳統概念裏,做外貿一定不是上選。但三線小城邢台的薑璽偏偏不信邪,結果入門一年虧損近70萬。痛定思痛三個月後,薑璽決定再賭一把,這次他遇上了阿裏國際站新推出的全流程AI。
薑璽用AI分析市場、作圖、發品、取標題,也用AI翻譯、接待客戶、回郵件,甚至用AI推廣商品。
短短5個月時間,AI就讓薑璽在外貿圈站穩了腳跟。加上年單,公司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200萬元。他說:“很大一部分的增長都要歸功於AI的應用”。
潮汕商家方澤夫則是阿裏國際站AI工具的第一批用戶。他透露,現在30%的生意都是AI幫他談的。
說到底,AI正在讓中小商家以前不敢想的外貿“自動駕駛”變成可能。它降低的不僅是人力成本,更是參與全球貿易的門檻。
目前,阿裏國際站AI工具已經服務超過14.2萬商家——而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
放眼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也變化莫測。在這種背景下,AI無疑成了阿裏國際站轉型升級的一股核心動力,就像給一台正在高速行駛的賽車換上了更智能的引擎。
當然中國商家也需要根據AI電商的新範式,改變自己的經營邏輯,擁抱這場AI變革,抓住技術紅利。為此,張闊近日也從貨架場、業務場、營銷場和履約場,向商家深度拆解了AI時代電商運營的最新方法。
阿裏國際站總裁張闊
無論是工廠、貿易商、品牌商還是想轉型外貿的國內商家,AI都能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把出海的通路進一步打開。在張闊看來,“AI的價值,就是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做全球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