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將於近期召開FOMC會議,此次決議備受全球市場關注。當前市場對降息預期強烈,據CME數據,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已達89.6%。這一風向源於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年會上釋放的鴿派信號,他強調就業下行風險累積且通脹壓力可控,為降息打開空間;美聯儲理事沃勒也明確支持9月降息,進一步強化寬鬆預期。
從美國“政策迷局”到“資本重構”的邏輯遞進
7月議息會議出現了1993年以來首次“兩位理事集體反對”的情況——沃勒、鮑曼明確要求立即降息25個基點。在我看來,這種公開分裂背後,折射的是“關稅和就業”二元目標的根本矛盾:就業數據看似繁榮,實則是勞動參與率下滑撐起來的“假性韌性”;通脹黏性表麵緩和,可關稅相關分項的波動從未停止。美聯儲內部分歧越大,政策路徑就越依賴市場定價,全球資本的波動也會越劇烈。
市場主要關注點集中在三方麵:一是9月5日公布的8月非農數據,作為決議前最後一份關鍵就業報告,其強弱將直接影響降息節奏;二是庫克訴訟風波的進展,8月29日法庭聽證後法官未當庭裁決,案件可能上訴至最高法院。若特朗普成功罷免庫克並安插親信,將改變美聯儲理事會權力格局,長期威脅央行獨立性;三是FOMC委員投票分歧,尤其鷹派是否妥協決定降息能否落地。
目前市場呈現短期狂歡與長期擔憂的分裂:美元指數走弱、黃金上漲反映寬鬆預期,而美債期限溢價上升則暴露對政策政治化的警惕。
美聯儲的決策困境歸納為“政策迷局”:財政赤字貨幣化、關稅輸入型通脹、就業質量惡化,這三重矛盾相互纏繞,根本無法靠單一的加息或降息解決。美聯儲能做的,隻有通過“預期管理 + 階段性寬鬆”拖延時間,而這必然導致全球資本在每一次預期搖擺中完成再平衡:先是回流美元避險,隨後又溢出到新興市場和實物資產。本輪鮑威爾的鴿派轉向,正是這一邏輯的又一次體現。
三、中國市場的機遇與風險
1. 機遇:三重窗口疊加
基於當前的全球市場情況來看,眼下三個機遇窗口,形成疊加效應:
(1)利差窗口:中美利差倒掛幅度收窄,顯著提升了人民幣資產的相對收益;
(2)政策窗口:國內“寬貨幣+穩財政”的組合,為外資流入提供了“宏觀安全墊”;
(3)產業窗口:AI算力、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國產替代,正進入資本開支高峰。
2025年9月這次美聯儲議息會,大概率隻是這個新周期的開場。對於投資者接下來要做的,要多存一份敬畏,別輕易押注單一方向;同時在“資本重構”的過程中保持靈活,比如看到新興市場的機會及時跟進,察覺美元信用的變化就調整敞口。隻有這樣,才能在下一個十年的全球資本洗牌裏,先一步找到立足的機會。
第一財經一財號獨家首發,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