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給白宮畫餅,國產芯片“借上英偉達的東風”

中國芯片市場目前就價值500億美元,以後每年還會增長50%,本來是老黃給華爾街和白宮講的故事,萬萬沒想到被中國的投資者和機構看明白了。既然中國市場潛力這麽大,價值這麽高,那還說什麽?“狂買國產替代芯片股”就對了。

於是我們看到截至8月28日收盤,寒武紀股價達到 1587.91 元,超過貴州茅台的股價 1446.1 元,成為 A 股股價最高的公司,自 2022 年底部以來,股價上漲了 33 倍。當市場仍在糾結寒武紀6000億市值是否合理時,投行已提前搶跑。8月24日,高盛將寒武紀的目標價上調至1835元,以此計算,寒武紀市值將逼近7700億元。

“寒王”“中國英偉達”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了。東吳證券4月份發布的研報顯示,寒武紀2025年全年收入預計為52億,基本和寒武紀自身預估50-70億元的下限保持一致,並且,東吳證券給了寒武紀2026年130倍的PE,預估的淨利潤是22.13億,以此計算對應的估值是2877億,遠遠低於當前6000億左右的市值。

該圖片可能由AI生成

你笑股民不懂財報,股民笑你不懂預期。正如高盛在研報中總結,寒武紀股價接下來還能上漲,主要與三大因素有關:國內雲廠商資本開支激增、AI芯片的國產化替代趨勢、寒武紀定增募資40億用於投入AI大模型芯片研發。

國內雲廠商開支確實在激增,但是能穩定增加多少恐怕很難說,也難以證偽。在美國方麵大方向收緊先進芯片出口的大背景下,縱使老黃有天大的本事,能夠施展的空間也非常有限。相反國內AI芯片加速國產替代是確定性比較高的,前有《芯片與科學法案》後有“RTT滾動式技術門檻”,試圖將中國人工智能總算力限製在美國的10%以內。

對於一家處於高速成長期的科創企業,如果隻去看靜態PE,那是不太合適的。但如果因為強預期存在就無限放大,無疑隻會助長泡沫破裂。所以寒武紀出來給市場降溫,寒王公告:預計今年營業收入50億至70億元,公司未有新產品發布計劃,所有相關傳聞,均為誤導市場的不實信息。股價漲幅超過大部分同行業公司股價漲幅,存在脫離當前基本麵的風險。

該圖片屬於AI生成

從市場熱度來看,目前也是處於危險區間了,從流動性來看,目前整個TMT板塊的日成交額,大約占到A股總成交額的41%,而今年初DeepSeek時刻為46.5%,23年炒作ChatGPT時,最高達到50.3%。我們相信國產替代的故事,但不意味不看籌碼,合適的價格才是投資的基礎。

8月27日,國產GPU公司沐曦在回複科創板IPO首輪審核問詢時稱,盡管英偉達H20芯片已獲批重新向中國大陸市場銷售,但沐曦與英偉達的主要客戶群體存在較大差異,不構成直接競爭。

沐曦在回複函中指出,英偉達H20的算力較低,在AI訓練任務中進行千億、萬億級參數量的大規模訓練效率有限。但H20配備了大容量HBM3 顯存,並保留了英偉達GPU卡間高速互連帶寬,能加速數據在顯存與計算單元間的交換,提升吞吐量,使得大模型推理效率提升,因此其在AI推理場景的應用更為廣泛。憑借英偉達CUDA軟件生態的深度適配、較高的推理效率,英偉達H20主要麵向具有豐富的AI應用場景需求的互聯網廠商。

該圖片可能由AI生成

所以當前的國產芯片,或許在算力上有一定進步,但在互聯效率以及軟件生態成熟度上仍然與英偉達有一定差距,國內的大模型訓練和推理場景多數還是用的專用芯片而非通用芯片。這意味著可能會相較於英偉達的芯片出現性價比不足的情況,再加上國產芯片很難在海外打開市場,內卷的壓力就更大了。

小結

正如約翰·米勒在《芯片戰爭》中所揭示的那樣,芯片行業,早就已經不是科技產業,而是類似軍火的存在。當前一係列的變化背後,不僅僅是供應鏈的重組,更是技術路線、市場格局乃至國家力量的全麵博弈。

英偉達麵臨著多種壓力和矛盾衝突,隻要有一方不肯讓步,H20和B係列芯片就很難穩定供應,就目前來看雙方都沒有讓步緩和的苗頭。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