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二季度淨利潤下降89%,外賣大戰誰是贏家

自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的外賣大戰,對各家平台的影響已在財報中有所體現。

8月27日,美團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二季度美團收入為918.4億元,同比增長11.7%。經調整淨利潤為14.9億元,同比下滑89%。受競爭影響,美團、京東二季度的淨利潤均有明顯下滑。

“非理性競爭”影響收入

美團將二季度開始的外賣大戰稱為“非理性競爭”。

美團二季度核心本地商業分部的收入同比增長7.7%至653億元。受二季度開始的非理性競爭影響,經營利潤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152億元減少至2025年同期的37億元,經營利潤率由25.1%同比減少至5.7%。

二季度美團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148億元增長51.8%至2025年同期的225億元,增加主要由於業務發展以及為應對外賣及即時零售業務的激烈競爭而不斷調整的業務策略導致推廣、廣告及用戶激勵的開支增加。

美團在財報中強調,盡管競爭日益激烈,即時配送業務在第二季度仍鞏固了市場地位。第二季度,美團餐飲外賣業務拓展了更多新客,同時核心用戶的黏性加深、交易頻次增加。“618”期間,美團助力近百萬實體店服務了超過1億名用戶,平台上包括手機、大小家電等在內的高客單價商品成交額增長2倍。截至二季度,美團聯合各類零售商和品牌商在全國建設了超5萬家閃電倉。

美團同時表示,營銷活動加速了新用戶轉換,同時會員項目提升了用戶黏性。二季度美團App的月活躍用戶突破5億。同時,用戶年均交易頻次再次創下曆史新高。在7月份,美團即時零售日訂單量峰值突破1.5億單。

此外,到店業務也在本季度持續增長,訂單量同比增長超40%,年活躍商戶數再創新高。

2025年第二季度,新業務分部收入同比增長22.8%至265億元,分部經營虧損同比擴大43.1%至19億元。第二季度,美團加快了Keeta的海外擴張步伐。美團表示二季度,Keeta的訂單量和交易金額均實現強勁增長。在沙特阿拉伯,截至7月底,Keeta已擴展至20個城市。

同時在6月,美團對“美團優選”進行戰略轉型:退出表現不佳的虧損區域,同時在核心區域繼續探索“次日達+自提”模式和社區零售新業態。

美團在二季度研發投入63億元,同比增長17.2%。截至2025年6月底,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迪拜等城市開通64條航線,並累計完成訂單超60萬單。

受外賣大戰影響的不止美團一家。京東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歸屬於本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62億元,同比下滑50.8%。京東2025年第二季度經營損失為9億元,2024年第二季度經營利潤為105億元。京東表示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對新業務的戰略投入增加導致。

包括京東外賣業務在內的新業務第二季度收入為138.5億元,同比增長198.8%。但同時帶來了144.1億元的營業成本以及144.5億元的經營費用,因此新業務在第二季度產生了147.8億元的經營損失,去年同期新業務的經營損失為6.95億元。新業務也對二季度集團的營銷開支帶來了影響。京東二季度營銷開支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119億元增加127.6%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70億元,該增加主要是由於用於新業務推廣活動的支出增加。

京東集團CFO單甦表示,京東短期利潤率可能會因行業競爭和自身業務投入節奏出現波動,前期的投入布局短期內可能影響集團利潤率。從長期角度來看,新業務將逐步轉化為新的增長驅動力,為核心業務帶來更大的協同價值,最終產生更大的利潤空間。

大戰進入拐點

外賣大戰自4月京東宣布上線“百億補貼”開始,在7月初美團閃擊淘寶閃購進入高峰,最後在7月末降低了聲量。

8月1日,美團、淘寶聯合餓了麽、京東接連發文,美團將過去一個月的外賣大戰描述為“無序競爭”,淘寶餓了麽和京東則稱其為“惡性競爭”。多家平台在聲明中直指“0元購”補貼,並表態不強製或變相強製商家參加補貼活動,保障商家自主定價權,以及保障騎手權益。

平台高層也接連發聲。京東首席執行官許冉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7月以來行業競爭加劇,京東認為這些過度競爭的行為並未產生模式創新,也未給行業帶來增量價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擾亂行業價格體係,給商家帶來很多困擾,因此是不可持續的。目前,京東主要精力集中在完善平台係統,提升用戶、商家和騎手的體驗等方麵。針對不同地域和用戶群體,京東將提供更加精細的促銷策略,以提高規模效率、履約效率和係統能力。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7月曾表示,“卷沒意義,對行業是傷害”。王莆中將美團在7月5日起發放大額補貼的行為總結為反擊,“別人用非理性的方式衝擊你,你被迫反擊。如果在主營業務上我們不參與的話,連轉 AI 的機會也沒有了。”

在美團此前舉辦的外賣行業高質量發展懇談會上,不同體量的商家談及了在此次補貼大戰中承受的壓力。

對於連鎖品牌商家而言,補貼大戰更大的影響在於後續能否恢複原來的價格體係。某頭部茶飲品牌外賣業務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外賣大戰的非理性補貼帶來了“虛假繁榮”。“我們平時實付價20元一杯左右,但現在補貼後用戶隻需幾元就能買到一杯,等補貼沒有了,很多人就不喝或者減少消費。”他表示超低價也改變了消費習慣和認知,補貼減少後客單價、訂單量雙降,很難恢複正常價格體係。

從近期舉措看,“收手”後各平台在業務走向上出現了變化。8月12日,美團外賣正式啟動“堂食提振”計劃,宣布將向全量會員發放進店消費券,以推高餐飲商家門店的客流量以及營業額。截至今年7月,美團助力金已覆蓋30餘萬餐飲商家。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團助力金將新增覆蓋超10萬家餐飲小店。

淘寶閃購方麵,8月通過“秋天第一杯奶茶”繼續衝擊單量,而這也直接拉高了淘寶騎手的活躍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淘寶閃購的騎手月活數量整體增長181%,其中眾包騎手整體增長236%。

京東則上線了自營外賣品牌“七鮮小廚”,通過“菜品合夥人模式”,與合夥人共同開發招牌菜。京東表示,首店上線一周日訂單超過1000單,計劃3年內開出10000家。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近期電商平台競爭呈現多維度博弈,淘寶(餓了麽)、美團、京東三大平台在市場策略上展現出差異化路徑。後續淘寶會加速整合阿裏本地生活資源,推動“電商+外賣+即時零售”閉環。美團將深耕小店與本地化服務,通過數字化工具包和社區團購聯動,鞏固“小店+即時配送”生態,京東依舊走品質化路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