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女王”大刀闊斧改革,華熙生物業績回暖

出品|達摩財經

8月26日,華熙生物發布2025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1億元,同比下滑19.57%;歸母淨利潤2.21億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淨利潤1.74億元,同比下滑45%。不過財報中華熙生物花了大篇幅闡述內部改革,認為創始人趙燕掀起的這場改革已經初步取得成效。

從業務角度來看,上半年,華熙生物原料、醫療終端、皮膚科學創新轉化產品三大業務的營收均有所下滑。其中營收占比最高的皮膚科學創新轉化產品下滑幅度最大,上半年營收為9.12億元,同比下降33.97%。原料、醫療終端業務的收入降幅分別為0.58%、9.44%。

導致華熙生物半年度利潤下滑的原因,除了業務因素外,還包括計提信用減值、資產減值以及人事優化。半年報顯示,華熙生物二季度,公司計提信用減值及資產減值損失4837萬元,“組織架構升級”產生管理費用2900萬元。

經曆了一係列變革後,華熙生物的業績呈現出邊際回暖的趨勢。今年二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1.83億元,環比增長9.74%;歸母淨利潤1.19億元,環比增長16.67%。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二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增幅為20.89%。

華熙生物表示,這是2024年一季度以來,公司單季度淨利潤率首度同比上升。

8月27日,華熙生物股價跌2.25%至56.87元/股,總市值約為274億元。年內,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達11.93%.

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在風光時市值曾經高達千億,但自2021年起華熙生物股價開始走下坡路,2023年和2024年利潤也是連續兩年下滑,其內部管理問題也隨之暴露,2024年出現了誇迪枝繁繁事件。

2025年3月,創始人趙燕重回業務一線,對公司經營理念、業務方向和人才組織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剛一回歸,趙燕就宣布厲行“反腐”,要求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

華熙生物還在半年報中稱,公司徹底摒棄了外聘“職業操盤手”的模式,選擇創業型人才走向管理崗位。2025年內將持續優化團隊結構、提升人效。半年報中還特別提及,因組織架構升級帶來了2900萬管理費用,影響了短期損益。

從結果上看,華熙生物的管理層出現了大換血。自年初以來,華熙生物原首席科學家郭學平,業務副總裁樊媛、鄒鬆岩先後離任。徐桂欣、欒依崢兩位原副總經理的職務被調整為業務副總裁,不再屬於高管序列。

同時,華熙生物財務總監汪卉獲任董事、副總經理,同為財務出身的陳玉鑫、於靜也升任董事。負責公司供應鏈業務的相茂功獲任副總經理。

可以看出,加強財務管控與供應鏈管理,成為趙燕回歸業務一線後華熙生物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華熙生物的員工數量也出現了縮水。半年報顯示,華熙生物目前有研發人員902人,占總員工的23.37%,以此計算公司總員工數量約為3860人。而2024年末,公司員工數量為4444人,半年內公司員工數量減少了約584人。

除人事問題外,發展戰略問題也是華熙生物重點改革的方向。

在品宣方麵,華熙生物大幅壓縮了以銷售額為指標的投放動作,並調整了相關考評體係,推動品牌傳播從規模導向轉型效益導向。具體而言,公司停止了基於價格促銷的投流,轉而選擇在小紅書、微信等平台上與客戶進行交流。

同時,為了鞏固玻尿酸的市場地位,華熙生物也開始對“透明質酸過氣論”等說法進行反擊。此前,華熙生物在官方公眾號上多次發文,反駁重組膠原蛋白取代玻尿酸的觀點,論戰中還牽涉到了重組膠原蛋白龍頭巨子生物。

華熙生物也對公司的研發方向進行了重新梳理,上半年的研發項目較2024年減少了88個,研發投入主要集中在原料、醫療終端業務上。

業務戰略進行調整後,華熙生物銷售費用大幅下降,2025年上半年時為8.08億元,同比下降31.44%。研發費用則有所增長,上半年為2.31億元,增幅為15.25%。

華熙生物二季度計提的減值損失中,超4000萬元均來自存貨中的庫存商品。長期以來,華熙生物的存貨規模龐大,2024年底時存貨賬麵餘額為12.48億元,占總資產的14.41%。至今年6月末,公司的存貨賬麵餘額降至11.68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也降至13.63%。華熙生物表示,第二季度,公司的存貨周轉天數為321天,環比減少了約70天,呈現邊際優化趨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