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副業撈了6個億

營收利潤“雙降”

海底撈業績承壓

8月25日,海底撈交出了一份不甚如意的年中成績單: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營業收入207.03億元,同比下降3.7%;淨利潤17.55億元,同比下降13.7%。

火鍋“老大哥”業績稍顯疲軟,關鍵原因有二:

一是,門店規模“觸頂”,難以通過規模拉動業績大幅增長。

從門店布局來看,海底撈當前已麵臨規模 “天花板” 壓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底撈品牌共經營1363家餐廳,其中自營餐廳中國大陸地區1299家,港澳台地區23家,另有加盟餐廳共41家。

回顧近十年門店發展軌跡,2021年是海底撈的“規模巔峰”,此後品牌戰略重心從“擴張” 轉向“打磨升級”。在2021年底,海底撈開始啟動了“啄木鳥計劃”,主動關閉低效門店,開始專注單店經營效率。2024年,海底撈通過開放加盟的模式,重新探索門店規模增長的新路徑。

當前整體門店總量,較此前峰值已呈現平穩態勢。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的門店數量並不多,有自營餐廳25家,加盟餐廳3家。同時,海底撈繼續落實“啄木鳥計劃”,主動關停了一些經營表現不達預期、增長潛力不足的餐廳。一增一減之下,門店規模對業績並無拉動作用。

二是,翻台率下滑了,單店的增長艱難。

比起規模增長的難題,海底撈單店的數據下滑似乎更為嚴峻。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自營餐廳整體翻台率為3.8次╱天,同店翻台率3.8次╱天,上半年海底撈接待顧客總數近1.9億人次,對比去年有所下滑。

對於客流及翻台率下降的原因,財報中明確提及,主要受餐飲市場競爭加劇與消費者需求變化雙重影響。

一方麵,餐飲市場競爭“內卷”,差異化競爭玩法層出不窮,分流了部分客源;另一方麵,消費者餐飲選擇更趨多元,對性價比、場景體驗的需求升級,也使得海底撈單店獲客與留客難度有所增加,最終導致單店增長陷入瓶頸。

火鍋賽道“見頂”

探索“不一樣的海底撈”

火鍋門店的“觸頂”,並不隻發生在海底撈。而是整個火鍋賽道的共同處境。 近一兩年,不少頭部火鍋連鎖品牌都開始收縮規模,又或是撤出區域市場。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國火鍋門店49.1萬家,門店數同比下跌了將近2%,淘汰量大於新增量。這意味著,火鍋行業從 “增量擴張” 轉向 “存量優化” 的趨勢愈發明顯。市場競爭已經從 “拚規模” 轉向 “拚質量”“拚特色”。

麵對火鍋市場的天花板,海底撈從去年就強調打造“不一樣的海底撈”,試圖通過差異化的創新突破增長困境。

在上半年的財報中,“不一樣的海底撈”亦是亮眼的一筆。

在產品創新上,聚焦“區域個性化”。今年上半年,多地海底撈以主題菜單形式推出區域化新品組合,給消費者提供“吃新鮮”“吃時令”“吃本土”的體驗感。

比如今年2月,山東超70家海底撈火鍋店推出春季區域限定新菜單,主打“鱸魚湯三鮮火鍋”及多款時令食材;湖北區域海底撈則在春季推出“櫻花季菜單”,以櫻花粉麵、桃桃櫻花冰釀等創意新品。

在場景端,海底撈通過“夜店模式”“親子互動”“寵物友好” 等多元場景創新,精準觸達不同人群需求,成功將年輕消費者重新拉回門店。

上半年,海底撈的宵夜門店受到了不少關注。隨著各地夜經濟的持續繁榮,海底撈加快布局夜間生態,推出特色產品和服務,豐富夜宵時段用餐體驗。截至6月底,夜宵場景主題店已改造近30家。

“鮮切工坊”係列門店,也切中了當下消費者對“鮮”的追求。財報顯示,海底撈主打鮮切鮮活產品的標準版主題店,已營業超過50家。其中,就包括了“鮮切牛肉工坊”“海鮮工坊”“鮮切雞肉工坊”等主題店。

在原有門店業務之上,海底撈一直在積極探索外賣的增長點。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務收入猛漲了近60%。除了傳統火鍋外賣,主打“一人食”場景的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外賣增長迅速,上半年貢獻超過55%的外賣收入。

雖然麵臨了多方考驗,海底撈仍通過產品、場景、模式等創新提升用戶粘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海底撈會員人數已突破2億。

“紅石榴計劃”穩步推進

“第二品牌”門店數量達126家

海底撈正通過積極探索副牌,來“反擊”火鍋品類的觸頂。

2024年,海底撈開始密集布局副牌,多次向不同品類伸出觸手,加速多品牌孵化,最“瘋狂”時幾乎月月都有新副牌登場。

一年多裏,海底撈接連推出了包括小嗨愛炸、喵塘主麻辣烤魚、火焰宮BarBecue、從前印巷砂鍋菜等在內的數十個副牌,覆蓋正餐、快餐、簡餐、小吃、烘焙等不同品類。

◎海底撈旗下部分副牌

2024年8月,海底撈正式對外宣布實施“紅石榴計劃”,意圖通過多品牌獨立矩陣形成與火鍋品類的“對抗”曲線,加速“解綁”火鍋,布局更多元的餐飲形態,增加收入來源。

“紅石榴計劃”實際是海底撈構建了一套以“員工創業”為核心的新型孵化機製,不同於傳統的品牌擴張路徑,而是鼓勵員工內部創業,甚至允許店長“管理多店”,在主品牌之外管理孵化品牌,實現人才共享。

該計劃實施不到一年時,海底撈在財報中披露出第一份成績單:截至2024年底,海底撈其他餐廳的收入達到4.83億元,同步增長39.6%。

而昨日(8月25日)發布的海底撈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紅石榴計劃”再次交出一份非常亮眼的答卷:

2025年6月30日,除海底撈火鍋之外,海底撈運營“焰請烤肉鋪子”“從前印巷”“小嗨愛炸”等14個餐飲品牌共計126家餐廳,其中“焰請烤肉鋪子”在期間內新開46家,門店數量達到70家。財報數據顯示,包括“焰請烤肉鋪子”在內的“其他餐廳收入”達5.97億元,同比增長227.0%。

從財報來看,“焰請烤肉鋪子已是海底撈所有副牌中最亮眼的一個,門店數量占海底撈“其他餐廳”總數的56%。自2024年1月第一家焰請烤肉鋪子開業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焰請就在全國各地開出了40多家門店,成為海底撈體係內門店數量最多的品牌。

海底撈在財報中也進一步闡述了“紅石榴計劃”的發展近況及未來預期:

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通過放寬創業門檻、修訂完善創業製度、製定引入外部優秀品牌的激勵機製,加速創業品牌的布局。同時,海底撈整合供應鏈和物業資源、共享人才體係、打通會員係統、強化中台建設,做到資源高效協同,最終實現多品牌發展的戰略目標;2025年下半年,海底撈在現有品牌上將聚焦單店模型優化,重點孵化品牌將完成原型店打造。

海底撈表示,“我們會定期對創業品牌進行評估與篩選,集中資源扶持潛力項目,強化多品牌協同效應。 ”

可以看到,目前多品牌發展已經成為了海底撈的長期發展戰略之一。

“通過智能中台,將過往優秀的管理經驗沉澱,形成一套科學的管理體係,從顧客服務、員工管理、產品研發、品牌營銷、拓店選址等方麵,結合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流程,實現為現有品牌和品類賦能的效果。除此之外,通過智能中台,有效為門店員工減負,降低管理門店的難度,提升門店管理決策效率和質量。中長期將為‘紅石榴計劃’中多品牌賦能,最終打造一個餐飲生態智能中台體係。” 海底撈在財報中表示。

小結

目前看來,海底撈主品牌正通過供應鏈優化和數字化運營抵禦下行壓力,而外賣與多品牌戰略則持續開辟新增長來源。

在財報最後,海底撈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測:對未來發展前景有足夠信心,會以實際行動突破困境,創造長期價值。

“我們將持續提升海底撈的用餐體驗,包括不斷精進服務能力,為顧客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並通過數字化運營為管理賦能;繼續多元化的經營策略,動態采納“啄木鳥計劃”及繼續實施“紅石榴計劃”,結合新技術的運用合理調整組織結構,不斷探索特許經營模式;策略性尋求收購優質資產,進一步豐富我們的餐飲業務形態和顧客基礎。”

當火鍋行業進入 “分毫競爭” 時代,海底撈不斷在規模擴張與品質控製、傳統業務優化與新賽道探索之間找到動態平衡。

未來,海底撈能否將“紅石榴計劃”的數十個子品牌矩陣轉化為可持續的現金流,以及如何通過“不一樣的海底撈”和文化IP賦能重塑品牌溢價,或許將成為餐飲新十年中決定品牌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