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8月26日訊,根據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旅集團”或“公司”)2025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11.40%,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為-3327.14萬元,同比減虧45.60%,仍未實現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公司整體營收有所增長,但其核心業務板塊表現分化明顯,部分業務出現下滑。其中,環保客運業務購票人數同比下降6.49%,營業收入下降3.07%;寶峰湖景區購票人數同比下降19.96%,營業收入下降13.97%;楊家界索道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08%。這些數據反映出張旅集團在核心旅遊資源上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尤其是在寶峰湖景區,遊客人數和收入的雙降,顯示出其在旅遊市場中的競爭力下滑。
與此同時,張旅集團的旅行社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7.18%,成為唯一實現大幅增長的板塊。但這一增長主要源於低基數效應,且旅行社業務毛利率僅為7.75%,遠低於其他旅遊板塊。這意味著公司雖然在渠道端有所突破,但盈利能力並未顯著提升。
張家界作為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近年來麵臨周邊景區和新興旅遊產品的激烈競爭。例如,貴州、重慶等地的自然景區通過差異化營銷和價格策略分流了部分客源,而張家界本地的旅遊產品創新不足,導致遊客重遊率和消費深度受限。此外,隨著遊客對旅遊體驗要求的提升,張旅集團在服務標準化、數字化體驗等方麵仍存在短板。
張旅集團的財務狀況依然嚴峻。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負債高達7.57億元,而流動資產僅為1.15億元,流動比率僅為0.15,短期償債能力嚴重不足。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為101.85萬元,同比下降94.62%,反映出主營業務造血能力不足。
此外,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7.73%,同比略有下降,但仍在高位運行。公司長期借款餘額為7.98億元,占總負債比重超過43.6%,財務費用高達1171.82萬元,同比雖下降61.36%,但利息支出仍對公司利潤形成持續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張旅集團及其子公司大庸古城已進入預重整程序,且有多起訴訟案件尚未結案,涉及金額超過4億元。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債務違約風險尚未解除。盡管公司表示將通過重整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但市場普遍認為其財務風險短期內難以徹底化解。
張旅集團在財報中提及將通過“創新整合雙輪驅動”和“多維施策優化管理”來提升經營效率,但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公司內部管理問題依然突出。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大幅增長63.28%,主要因廣告宣傳費用增加,但收入增長並未與之匹配,反映出營銷投入產出比失衡。
此外,公司部分高管薪酬與業績脫鉤,2025年上半年關鍵管理人員報酬達94.55萬元,而淨利潤仍為負值,引發投資者對公司治理機製有效性的質疑。在戰略層麵,張旅集團試圖通過多元化布局提升抗風險能力,但其酒店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0.19%,租賃業務增長緩慢,反映出公司業務協同效應尚未顯現。子公司大庸古城項目自2024年進入重整以來,至今仍未完成債務重組,項目資產被抵押,經營能力受限,拖累整體戰略推進。
張旅集團半年報雖顯示虧損收窄,但其核心業務增長乏力、財務壓力持續、治理機製待優化等問題依然突出。在行業競爭加劇、遊客消費習慣變化的背景下,公司若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債務重組和戰略調整,將麵臨更大的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