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2000萬退休老人,銀發族再就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我們有部分門店在招一些退休老人,要求會說滬語,身體狀況良好,具體條件可以到招聘平台看一下。”在一家小楊生煎門店,店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就在近期,有關麥當勞、小楊生煎等企業招聘退休老人的消息被熱議。據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官方平台信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至2031年十年間,中國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每年有2000萬人退休。那麽哪些行業適合銀發族呢?

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多方調研采訪了解到,退休老人再就業要視乎自身身體條件、技能和行業企業具體要求,比如護理、家政等是目前對退休老人開放職位較多的行業,餐飲則是開始可接受部分合適的退休老人。也有部分具有較高專業技能水平的退休老人在醫療等領域被返聘。

退休後做鍾點工,月入過萬元

邊誌玉在蘇州經營著一家家政中介公司,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基層退休人員進入家政行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他們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通常是在培訓、體檢後上崗,從家庭鍾點工開始做起,比如打掃衛生、做飯、收納等等,每家每天大約做2~4個小時。

邊誌玉會按照退休人員擅長的家務種類進行推薦,擅長打掃衛生的就去雇主家打掃衛生,做飯好吃的就多推薦去做飯。這樣單是一戶人家的鍾點工做下來,每個月(每天2~4個小時)能有3000元左右的薪資,加上基層退休人員本身還有一筆退休金,這個行業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就邊誌玉的公司新沅家政來說,她估算了一下,退休再就業的家政人員能占到30%~40%。

她還表示,對於一些比較勤奮的鍾點工,一個月能夠做上好幾家,從早上6點一直做到晚上8、9點,這樣一個月下來能收入過萬。“像我這邊有一個60歲的退休阿姨,每個月能掙1萬多元,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早上5點多就前往蘇州園區做家政清潔,晚上9點多才回到吳中區,而且精神狀態好得很,走路都帶風。”邊誌玉說。

同樣都是退休做家政,具備哪些優勢的人員更受雇主青睞?邊誌玉總結說,“眼裏有活,能夠自己在雇主家裏找到活兒幹,且情商高,就不愁掙不到錢。就像那位60歲的阿姨一樣,從事家政行業十年,愛學習,還考了收納師證,能吃苦,燒飯好吃,又愛幹淨,因此到哪一家都不會差。阿姨用踏實可靠的表現贏得信任。”

第一財經記者登錄BOSS直聘等平台看到,家政服務,尤其是保潔工作對於中老年人的用工需求量比較大,不少都是急用,月薪在8000多元到1萬多元不等,且對於專業技能要求不高。

“家政行業屬於靈活用工,目前社會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我們這個行業中老年人從業者不少,家政也有細分,如果是保潔工作則門檻較低,但如果是母嬰類服務,比如月嫂,這就最好持有一定的技能認證以及母嬰科學照料方麵的技能。所以月嫂的月薪可達1.5萬元~2萬元,而保潔人員的月薪要低一些。當然,家政從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退休老人要考慮自身的身體條件。”上海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柯金書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艾媒谘詢2024年報告顯示,42%的中國消費者會經常但不連續地雇用家政服務人員,47%的中國消費者需要僅白天在家服務的不住家服務形式。在工作繁忙與育幼、養老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使用家政服務頻率較高,越來越多的家庭具備了購買社會化家政服務的條件,家政服務業釋放出巨大的需求。

餐飲等服務業開啟嚐試

BOSS直聘平台信息顯示,小楊生煎招聘服務員,要求熟練使用滬語與本地顧客溝通,負責門店前場接待,收銀、掃碼下單等工作,要求普通話溝通無障礙,可接受退休人員。

近期麥當勞也傳出招聘退休人員消息。麥當勞此前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及政府指導執行用工政策,為全職員工依法繳納社保。采用靈活多元的用工方式,退休返聘人員等勞務關係員工也是其中一部分,企業為其提供符合法規政策的報酬,並提供商業保險等。麥當勞中國致力於為所有員工提供“有保障、有福利、有未來”的全麵薪酬福利以及安全、尊重和包容的工作環境。

鄭靜是一位退休老人,60多歲了,曾經她也做過小生意,退休後她不願意閑著,多年前加入海底撈,做過門迎、酒水吧、冰品等業務。早上8點半到店工作,在她看來,每製作出一份漂亮的冰品都是一種成就感。“我就是不想在家閑著,工作也不累,我覺得身體可以承擔,主要是讓自己生活有樂趣。”鄭靜對媒體說。

專業型退休老人返聘

蘇秉公今年70多歲了,退休多年的他一直對曆史文化方麵的業務有深入研究,退休後他成立了上海華夏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將本地曆史文化、旅遊、科普知識等相結合,還參與了一些文化項目的谘詢研發,目前保持著每年出一本書籍的速度來傳播文化與旅遊。

施永興已年近八旬,退休前他是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溫州醫科大學客座教授,現任上海市安寧療護服務管理中心專家組組長,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專家,國家安寧療護能力提升項目專家組項目顧問。從事安寧療護臨床實踐與研究工作34年。“對於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退休老人,如果身體和時間等條件允許,是可以再就業的,我研究安寧療護數十年,也看過很多案例,我覺得這個行業就可以接受一些55歲~60歲的符合條件的低齡老人來參與。”施永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醫護領域,其實比較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退休老人,他們很有經驗,涉及醫生、護士到護工等,可以對老人的各方麵情況進行評估和審核,符合專業與身體條件者完全可以聘用。當然,也必須持有行業需要的健康證、護工相關資質等。”橡樹灣護理院護理部主任王曉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公開信息顯示,貴州省曾經通過“銀齡計劃”繼續麵向全國引進一批退休高級醫療衛生人才。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全省衛生健康係統213個醫療衛生單位發布引才崗位644個,計劃招聘766人,助力提升全省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退休後“出海”

“出海”也是部分老人再就業的方式,但為數不多。

辦完退休手續後,孟女士開始思考職業生涯新的可能性。退休前,她在一線城市的企業的財務部門任職,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這一次,她的視野不再隻局限於國內就業市場。

機緣來得很巧,一家在非洲深耕礦業領域的中資企業遞來了橄欖枝。孟女士初步了解後,便前往該公司的中國總部進一步了解,最終決定把握住這次機會。赴非洲任職的幾年時間裏,她成為這家跨國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在負責公司財務事務的基礎上,對公司運營有了更深的理解。

孟女士認為,退休僅意味著手續上的變化,但不意味著這個人就得離開職場。相反地,她認為隻要身體允許,歲數便不成問題,五十幾歲正是出活兒的時候。跨境應聘也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麽需要有決心,平常心對待即可。

公司在對待年輕員工和年長員工方麵,並未出現待遇福利上的差別。孟女士表示,這是因為公司高層沒有年齡偏見,更看重的是員工實力。

關愛退休老人再就業

民政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推動實現老有所為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或人才市場,培育發展麵向銀發經濟的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服務。《指導意見》指出,全麵清理阻礙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的不合理規定,讓廣大老年人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有力支撐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各相關部門要將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列入本部門重點工作任務,加強協同配合,結合實際抓好組織實施。

據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官方平台信息,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超過退休年齡的再就業人口占比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至2031年十年間,中國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每年有2000萬人退休。統計局數據還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5.6%。據國家衛健委預測,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對於退休後的高齡勞動者,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谘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高齡勞動者在經驗、穩定性、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及人脈資源上具有顯著優勢。他們擁有數十年甚至幾十年的行業積累,能快速識別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尤其在管理、技術谘詢等崗位,其經驗是年輕員工難以替代的。同時,退休老人通常更具責任感和忠誠度,能長期穩定工作,減少企業培訓成本。此外,他們的人脈資源也能為企業帶來潛在合作機會。

詹軍豪認為,退休老人就業不僅增加經濟收入,緩解家庭養老壓力,還通過社會參與提升幸福感,消除離退休後的失落感。代際融合上,他們與青年共事能促進經驗傳承,增強社會凝聚力。心理健康方麵,就業使老年人保持社交活躍,延緩認知衰退,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詹軍豪指出,退休老年就業群體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及社區服務、家政、保安等崗位。其中,農村老年人就業比例高於城鎮,且低齡老年人(60~64歲)就業水平最高。職業路徑上,部分老年人延續原有職業,如教師、醫生等,但越來越多人轉向“銀發職業”,如谘詢、導師、社區服務等,發揮專業優勢。隨著老齡化加速,老年就業市場將常態化,成為重要勞動力組成部分。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及技術進步(如智慧養老)將推動其發展。預計未來10~20年,老年就業崗位將更加多元,涵蓋專業技術谘詢、社區服務、健康管理等領域,形成“銀發經濟”新增長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