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大棒揮了半年,結果美國電動車零售價暴漲23%,沃爾瑪高管連夜飛往浙江催貨:“關稅我們承擔,趕緊發貨!”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本質是,想要通過關稅和海外製造業國家,尤其是中國簽訂“廣場協議”,意圖想要通過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方式,重創中國製造業,複製當年日本的模版。
但是很顯然失敗了,現在的美國正在遭受,金融戰和關稅戰失敗的雙重反噬。
歐美逼人民幣升值的金融戰,為何成了打向自己心髒的回旋鏢?
貨幣戰陽謀:弱美元+強人民幣,特朗普的“雙簧計”
8月,美國財長貝森特突然拋出“九月降息50基點”的提議,同時施壓日本加息。
讓日本的便宜資金回流本土,抽幹美國市場流動性,倒逼美聯儲放水,最終製造弱美元環境。這樣就可以增加美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競爭的優勢。
而弱美元隻是序幕,真正的重頭戲是逼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走強會直接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畢竟中國半導體出口額已達1600億美元,成熟製程芯片卷趴全球同行,歐美車企和芯片商哭訴“利潤被榨幹”。
人民幣資產升值還能誘使熱錢湧入中國炒樓炒股,幫美元修複“潮汐功能”——畢竟去年美聯儲降息後,中國若增持美債,本可讓美元收割循環轉起來,但特朗普的貿易戰打亂了節奏。
問題在於,中國不是1985年的日本。
當年日本簽《廣場協議》是因為安全受製於美國,而中國手握全球31%的製造業增加值、自主軍工體係和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絕無可能為順差出賣金融主權”。
金融“珍珠港”:拋美債、漲關稅,搬石頭的腳已鮮血淋漓
特朗普的關稅戰剛出手就遭反殺。按他設想:加征125%關稅→美股下跌→資金避險買美債→壓降收益率→美聯儲順勢降息。
沒想到有人集中性的拋售美債,引發史詩級踩踏,2025年4月,30年期美債收益率單日暴漲5%,創1981年來最高紀錄。
美國借新債成本飆升,財政部急得跳腳,特朗普火速在關稅戰上對中國服軟
除此之外美國零售商率先“起義”。沃爾瑪、塔吉特在5月突然通知中國供應商:“關稅我們扛,貨不能停!”
三個月前這些巨頭還逼他降價10%。背後是美國通脹壓垮消費:核心PCE物價指數飆至2.8%,中國卻借人民幣升值稀釋12%關稅成本,特斯拉上海工廠對美出口逆勢增長18%。
美國要求歐盟撤出對華投資換取關稅豁免,德國大眾當場暴怒,其38%銷量依賴中國市場,歐洲的製造業和中國市場密不可分。
產業鏈真相:36萬億債務壓頂,霸權黃昏下的病急亂投醫
當特朗普團隊偷偷醞釀“債務貨幣化”時,美聯儲為了維護獨立性和美元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拒絕降息。
36萬億美元國債像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年利息1.1萬億已超過軍費,評級機構惠譽警告“美元信用溢價消失”。
而中國的反擊卻帶著技術革命的,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占比升至7.5%,在107國日均結算8000億元,繞開SWIFT直切美元命脈;
RCEP區域鏈成去美元化堡壘,東盟35%貿易用本幣結算,沙特阿美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遭瘋搶。
佛羅裏達海湖莊園裏,特朗普看著中國海關剛公布的7月出口數據沉默不語,當砸向別人的石頭,最終砸穿自己的腳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