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億巨頭暴雷!實控人跑路日本,員工被迫離職

近期,總部位於上海的均和集團,屢屢傳出糟糕的消息:拖欠工資、員工被迫裸辭、實控人“跑路日本”......

這家號稱年收入千億元,商業版圖廣袤的中國500強帝國,在短短幾個月間快速崩塌了。

欠薪裁員,麻煩多多

均和集團最早或是在2024年中暴露出問題。其一開始是延遲發工資、取消績效獎金,然後出現長期欠薪的情況。

今年6月,有多名員工表示收到“裁員”通知,被要求在6月10日之前配合辦理離職手續。如果他們願意離職,可以結清5月31日前的工資和社保;不願意的話,從6月開始工資停發、社保斷繳。

隨後,均和集團被曝在全國多地產業園項目遭到查封,上海警方還對其進行立案偵查。

企查查上,均和集團被突出標紅的訴訟、被執行信息、失信執行人、限製高消費信息,體現了其窘境。

截至7月,均和集團和實控人何旗欠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合計53.64萬,被上海黃埔稅務局追要。有業內人士指出,欠稅一般默認是沒錢了,也可能是忘記繳納。

不僅如此,均和集團23次成為被執行人,涉及金額達246.19億元,執行的法院來自全國各地,其對外投資的7個公司所持有的股權也均被凍結。

可見,均和集團的麻煩已經不是普通的“經營困難”可以解釋的。

中國500強,曾風光無限

均和集團陷入混沌之中,另一邊公司“靈魂人物”何旗被曝已經旅居日本。

有多位核心高管曾向媒體表示,何旗消失已久。“至少兩年了,我們沒在國內見過他。”“開會都是黑屏,有人說他在日本,但誰也不知道真相。”

據報道,歸國華僑何旗是福建人,1982年出生。其父1981年在福州創業,何旗在17歲進入家族企業,開始接管生意,21歲(2003年)進軍上海創辦均和集團。

他靠鋼鐵貿易起家,一開始是國內大型鋼鐵廠的一級代理商,慢慢將觸角伸向海外市場。

2013年,何旗開始涉及金融領域,參股九江銀行、成立孚玉基金,還參與過江西銀行H股上市。

2018年,均和集團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名單,收入接近千億元,比世茂、奇瑞、伊利、茅台等知名公司還牛。

2019年,何旗以85億人民幣名列《胡潤百富榜》第472位,並坐上長樂首富的寶座。

發展至今,據均和集團官方介紹,集團形成多業並舉格局,涵蓋全球大宗貿易、金融服務、城市運營、產業園區、實業重工及工程建設,擁有5000餘名人才,年銷售收入達1300億元。

商業模式被質疑,均和澄清

隨著均和集團暴露出諸多問題,有媒體對其核心經營模式“大宗貿易+產業園開發”提出質疑。

據媒體指出,均和集團的商業模式,是與地方城投成立合資公司,城投持股51%並合並報表,均和持股49%負責日常經營。雙方簽訂“鋼材購銷”合同,但貨物並未實際流轉,隻是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做大營收。

而城投借此粉飾報表、提高發債評級;均和集團則迅速做大規模,並以此換取地方政府的低價產業用地,開發園區,名義招商、實則出售廠房。

但這種做法,近幾年被嚴厲打擊,導致遊戲玩不下去了。

8月12日,均和集團公眾號發布了一則聲明,特地澄清網絡上對其產業園區配套房地產、房地產開發業務等表述。

例如,均和集團大宗商品貿易業務均實現貨物流、資金流、發票流、合同流的“四流一致”;從未參與任何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或BT(建設-移交)項目等等。

盡管均和集團回應了外界的關心,但從企查查上的風險提示來看,訴訟纏身的它基本陷入崩盤。

結語

這幾年,跟均和集團一樣頭頂光環,卻突然陷入危機的公司不少,雪鬆控股、正威集團、多弗集團均是如此。

這些企業遵循“高杠杆+貿易空轉+資本騰挪”的擴張劇本,換來一座座空中樓閣,當信貸閘門收緊、監管趨嚴,資金無法續命後快速走向崩塌。實控人抓的抓,跑的跑,最終剩下欠薪的員工、爛尾的樓盤,維權的人嚐盡苦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