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8月1日發布的新數據顯示,由於需求疲軟且企業麵臨財務壓力,俄羅斯製造業產出出現自2022年初以來最嚴重的收縮——7月俄羅斯製造業PMI降至47,為三年來最低水平。
俄羅斯央行為緩解通脹而策劃的經濟放緩開始影響生產和訂單。標普全球表示,此次下行引發了對俄羅斯工業複蘇持續性的質疑,並暴露了被戰時財政刺激掩蓋的潛在薄弱環節。
俄羅斯經濟顯然正在降溫,這最近引發了一場爭論:該國是正麵臨衰退,還是僅僅是經濟放緩。今年一季度,俄羅斯經濟實際收縮,為戰爭開始以來首次,但與此同時,俄羅斯央行行長埃爾薇拉·納比烏琳娜(Elvia Nabiullina)利用非貨幣政策手段放緩經濟的計劃似乎正在奏效。
通脹下降速度快於預期,從去年年底居高不下的10%降至7月的9.2%。這讓俄羅斯央行在過去兩個月有了降息300個基點的空間,且該行表示,若這一趨勢持續,年底前未來三次會議可能再降息300個基點。在上月的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後,納比烏琳娜表示,經濟正在回到正軌,但仍存在重大問題。
一場競賽正在展開。顯然,監管機構為降低通脹所付出的代價是增長放緩,但納比烏琳娜押注,這種放緩將被貨幣政策寬鬆所抵消——寬鬆政策將通過減少侵蝕利潤的利息支出、降低資本成本以鼓勵更多投資,從而提振增長。
與此同時,生產商仍在承受痛苦,受困於高利率和需求下降的雙重壓力。標普全球俄羅斯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7月降至47.0,低於6月的47.5。該指數低於50.0表明行業收縮。
報告指出,“經營狀況的下滑是自2022年3月以來最嚴重的”,這標誌著該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下降,反映出“製造業健康狀況顯著惡化”。數據顯示,各關鍵指標均出現全麵放緩。新訂單以兩年多來最快速度下降,受訪者稱“需求狀況疲軟,部分原因是客戶存在財務問題以及收款困難”。
產出、就業和采購活動均持續下滑。7月是生產連續第五個月下降,且“最新的收縮是三年來最劇烈的,總體收縮幅度較大”。盡管國內需求依然低迷,但外部市場提供了一定支撐。標普全球指出,新出口訂單五個月來首次增長,“企業稱現有出口市場的訂單量有所增加”。然而,這不足以抵消整體國內需求的疲軟。
盡管活動水平下降,但通脹壓力有所緩解,給生產商帶來了一些喘息之機。標普全球表示,“銷售價格的上漲速度為2022年11月以來最慢”,成本通脹目前處於2009年當前周期開始以來的最低水平之一。這種降溫歸因於競爭加劇和投入需求減少,這有助於縮短供應商交貨時間並緩解交貨限製。
企業的應對措施以削減成本為主,包括裁員、減少庫存和投入采購。經濟降溫的副作用之一是,長期的勞動力短缺似乎也在緩解。需求下降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這使得失業率降至2.2%的曆史低點,同時也將名義和實際收入推至曆史新高。但隨著經濟降溫,企業開始裁員,名義工資漲幅放緩,這正減輕通脹壓力。此外,在讓經濟回到“正常”區間與過度收緊導致失業率飆升(進而抑製需求、放緩增長)之間,存在一種權衡。目前,俄羅斯預算中增值稅收入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的兩倍。
報告發現,“7月產出水平下降引發就業和投入采購持續減少”,並補充稱,企業通過處理現有積壓訂單來滿足當前訂單需求。企業信心也變得更加謹慎。盡管大多數企業仍樂觀地認為,未來一年對新產品和設備的投資可能有助於刺激銷售,但信心水平降至2022年8月以來的最低。標普全球表示,“客戶的財務挑戰和經濟不確定性削弱了前景”。
庫存狀況進一步凸顯了緊張跡象。投入庫存連續第六個月下降,而取消的訂單導致未售出的產成品增加。“(產後庫存的)增長速度雖僅為輕微,但為2023年6月以來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