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穩定幣法案是天才的法案還是賭局?

資料圖。

本賬號接受投稿,投稿郵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天才的法案or賭局:特朗普穩定幣法案如何重塑美元霸權

孫旻宏

新經濟學家智庫特約研究員

摘要

2025年7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這一事件不僅是美國數字資產監管的裏程碑,更可能是一場深遠影響全球金融格局的宏大敘事的開端。這部法律首次為規模已達2500億美元的穩定幣市場構建了聯邦層麵的監管框架,旨在將這一數字金融的“西部荒野”納入秩序,同時鞏固美元的全球儲備地位。然而,在這場以“創新”為名的立法背後,一場複雜的博弈正在展開。法案通過重塑穩定幣與美國國債的共生關係,悄然挑戰著美聯儲的傳統貨幣權力,並向世界輸出了一種全新的、由私營部門主導的美元數字化範式。本文將深入剖析,《天才法案》究竟是鞏固美國金融霸權的深思熟慮之舉,還是可能引爆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魯莽賭注。

導語

“他們用我的名字命名了它,”在白宮東廳舉行的法案簽署儀式上,特朗普總統在一片掌聲中半開玩笑地說道。伴隨著他稱之為“自互聯網誕生以來金融技術領域最偉大的革命”的讚譽,美國曆史上首部關於加密貨幣的主要聯邦法規——《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簡稱《天才法案》GENIUS Act)——正式誕生。這一刻,不僅僅是監管的塵埃落定,更是一個新時代的序曲。該法案的通過,預示著數字美元將不再是邊緣的金融實驗,而是被正式納入美國國家戰略的核心。它承諾為消費者帶來保護,為創新者提供清晰的跑道,並為美國國債帶來數以萬億計的潛在買家。但在這片樂觀的圖景之下,批評與憂慮之聲同樣不絕於耳。監管者、經濟學家和國際觀察家們正以審慎的目光,審視著這場以“天才”命名的宏大實驗,試圖看清它將把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金融體係,引向何方。

數字美元的新基石:當監管與創新握手

《天才法案》的誕生,標誌著美國對穩定幣的治理思路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過去的模糊和觀望,轉向主動構建規則和擁抱創新。法案的核心在於建立了一個清晰、統一的聯邦監管框架,旨在結束此前各州監管標準不一、市場參與者無所適從的混亂局麵。其最引人注目的規定是,所有“支付型穩定幣”發行商必須為其發行的代幣持有100%的儲備金,且這些儲備金必須由高流動性的資產構成,例如美元現金或短期美國國債。這一要求旨在從根本上杜絕穩定幣“脫錨”的風險,確保用戶可以隨時按1:1的比例將穩定幣兌換為美元,從而為整個生態係統注入信任。此外,法案還建立了聯邦與州共同監管的“雙軌製”,允許銀行機構和符合條件的非銀行機構在獲得批準後發行穩定幣,意圖在保障安全與鼓勵競爭之間找到平衡。

在為創新鋪平道路的同時,法案將消費者保護置於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這顯然吸取了過去數年間加密市場劇烈波動的慘痛教訓。法案明確禁止穩定幣發行商進行誤導性宣傳,例如聲稱其產品由政府擔保或是法定貨幣,從而劃清了私營數字貨幣與國家信用之間的界限。更重要的是,法案引入了一項關鍵的破產保護條款:一旦穩定幣發行商麵臨清算,穩定幣持有者的索賠權將優先於其他所有債權人。這一設計極大地提升了普通用戶的資產安全性,旨在避免在極端情況下出現擠兌潮並引發連鎖反應。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規定,立法者試圖構建一個能讓普通民眾和機構投資者都安心參與的穩定幣市場,為其成為主流支付工具掃清障礙。

為了讓穩定幣真正融入主流金融體係,法案還著力解決了其長期以來被詬病的合規問題,特別是在反洗錢(AML)和反恐怖主義融資(CFT)方麵。根據法案,所有穩定幣發行商都將被視為《銀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下的金融機構,這意味著它們必須履行嚴格的客戶身份識別(KYC)、交易監控和可疑活動報告等義務。同時,法案要求發行商必須具備技術能力,能夠根據執法部門的合法要求,對特定地址的穩定幣進行凍結、扣押甚至銷毀。這些規定雖然增加了發行商的運營成本,但卻是其獲得合法性身份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此舉不僅回應了監管機構對數字貨幣被用於非法活動的擔憂,也向傳統金融機構發出了一個明確信號:穩定幣正在變得“安全”且“合規”。

值得注意的是,《天才法案》在積極擁抱私營部門穩定幣的同時,也清晰地表達了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保留態度。法案配套的另一項立法《反CBDC監視國家法案》(Anti-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明確禁止美聯儲直接向個人發行零售型CBDC。這背後反映了當下美國政策製定者選擇至少在形式上,迎合加密社群對去中心化和保護隱私的價值追求:美國選擇的數字美元路徑,是依賴和激發私營部門的創新活力,而非建立一個由政府完全掌控的中心化數字貨幣係統。

而實質上,特朗普政府是在數字貨幣的未來形態上、美債上、和美聯儲關係上,下了一場關於自由市場與國家控製的賭注。

美國國債的新盟友?穩定幣與萬億債務的共生之舞

《天才法案》最直接、也最深刻的影響之一,在於它重塑了穩定幣市場與美國國債市場之間的關係,可能將穩定幣發行商轉變為美國政府債務最重要的“新盟友”。法案強製要求穩定幣必須由100%的流動性資產支持,其中短期美國國債被列為最主要的合格儲備資產之一。隨著穩定幣市場規模的指數級增長,這一規定將創造出對美國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T-bills)的巨大且持續的需求。花旗銀行的一份預測報告指出,到2030年,穩定幣市場的規模可能從目前的約2500億美元增長七倍至1.6萬億美元,屆時穩定幣發行商將為美國國債市場帶來超過1萬億美元的淨購買量。這意味著,這個新興的數字金融行業,將成為比任何單一外國主權持有者都更龐大的美國國債買家。

這種由監管驅動的巨大需求,可能會對美國政府的融資成本產生顯著的正麵效應。當大量資金湧入購買短期國債時,將推高這些債券的價格,從而壓低其收益率。收益率的下降直接等同於美國財政部發行新債時需要支付的利息減少,即政府的借貸成本降低。在一個美國國債規模持續膨脹、付息壓力日益沉重的時代,這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前景。事實上,這也與特朗普總統一貫以來希望維持低利率環境的政策偏好不謀而合。通過《天才法案》,政府似乎找到了一種利用金融創新來間接管理其債務負擔的巧妙方式,形成了一個“穩定幣擴張—國債需求增加—融資成本降低”的潛在良性循環。

然而,這種看似完美的共生關係背後,也潛藏著深刻的利益衝突和係統性風險。根據法案的設計,財政部在穩定幣的監管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甚至在“緊急情況”下擁有對法案條款的豁免解釋權。作為一個同時負責發行國債的機構,財政部天然地存在一種激勵,即可能為了維持穩定幣市場對其債務的旺盛需求,而在監管上采取過於寬鬆甚至縱容的態度。這種潛在的利益衝突引發了觀察人士的擔憂,他們認為這可能會削弱監管的獨立性和有效性,為未來的金融風險埋下伏筆。監管機構究竟是會扮演嚴格的“守夜人”,還是會成為國債需求的“推銷員”,將是決定該體係未來穩定性的關鍵變量。

更令人警惕的是,將數萬億美元的金融體係與穩定幣的命運深度綁定,也引入了前所未有的脆弱性。批評者警告,法案可能催生出一種“監管套利”下的虛假安全感,讓人們誤以為所有合規的穩定幣都同樣堅如磐石。然而,金融監管的曆史一再證明,沒有哪個體係是萬無一失的。正如2023年矽穀銀行的倒閉(2023年3月10日,矽穀銀行因客戶大規模擠兌導致流動性危機,被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關閉。此次倒閉是美國曆史上第三大銀行倒閉事件,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銀行關閉。主要原因包含風險管理不善、對長期債券資產配置過重、加息期資產價值大幅縮水,以及科技行業客戶集中、儲戶信心迅速崩塌等——引發兩天內超420億美元的瘋狂提款潮)所揭示的,即便是受到監管的機構也可能因風險管理不善而迅速崩潰。可以設想,如果一家或多家大型穩定幣發行商因管理不善或遭遇黑客攻擊而出現儲備金不足的危機,將瞬間觸發大規模的恐慌性擠兌。為了滿足兌付需求,這些機構將被迫在市場上瘋狂拋售其持有的美國國債,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債市價格暴跌和利率飆升,其衝擊波足以撼動整個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體係。

美聯儲的“失地”:一場無聲的貨幣權力轉移

《天才法案》在重構市場的同時,也悄然引發了一場美國核心金融權力機構之間的力量消長,其中最顯著的輸家,可能就是長期作為美國金融穩定“壓艙石”的美聯儲。法案在設計穩定幣監管框架時,有意地將美聯儲的角色邊緣化,而將主導權更多地賦予了財政部及其下屬的貨幣監理署(OCC),以及各州的監管機構。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法案規定,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如果美聯儲需要介入處理一家由州監管的穩定幣發行商的問題,也必須提前48小時發出通知——在一個以毫秒計的數字時代,這樣的反應速度無異於“遠水救不了近火”。這種製度設計,極大地限製了美聯儲作為“最後貸款人”和危機應對者的能力。

這種權力的轉移,其影響遠不止於官僚機構的職權劃分,它直接觸及了貨幣政策的根基。傳統上,美聯儲通過調節銀行體係的準備金和利率來實施貨幣政策,但穩定幣的存在,將大量資金從傳統銀行存款賬戶中虹吸出來,置於銀行體係之外。當數萬億美元的價值以穩定幣形式存在時,這些資金就不再直接受到美聯儲加息或降息決策的影響,從而削弱了央行調控經濟的總量控製能力。美聯儲依然承擔著維護美國金融穩定的最終責任,但其最重要的一隻手卻被《天才法案》悄悄地綁在了身後。這使得美聯儲在未來應對通脹或衰退時,可能會發現其政策工具的效果大打折扣。

從更深層次看,這場權力的轉移反映了美國內部一種深刻的分歧。長期以來,美聯儲的獨立性被視為美國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石,它確保了貨幣政策的製定能夠超越短期的政治考量。然而,《天才法案》的設計思路,似乎更傾向於一個由行政部門(財政部)主導的金融監管模式,這無疑增加了貨幣政策受到政治幹預的風險。特朗普總統本人對低利率的偏好眾所周知,將穩定幣這一巨大的國債需求方的監管權置於其直接控製的財政部之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為未來的政策幹預預留了空間。這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侵蝕,哪怕是漸進的,也可能對美元的長期信用和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

因此,《天才法案》可能帶來的最長遠、也最危險的後果,或許並非某一次具體的金融動蕩,而是對支撐美元“過度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的製度基礎的動搖。美元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主導貨幣,不僅僅是因為美國的經濟體量,更是因為全球對其金融體係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抱有信心,而美聯儲的獨立性和專業性正是這種信心的核心支柱。如果《天才法案》開啟了一個削弱央行、強化行政幹預的先例,那麽它在短期內為美國國債帶來的利益,可能會以犧牲美元的長期全球地位為代價。這場圍繞數字美元展開的權力重塑,其最終影響將遠遠超出加密貨幣的範疇,觸及全球貨幣體係的根基。

結語

《天才法案》無疑是數字金融史上的一座分水嶺。它以法律的形式,為穩定幣這一充滿爭議的新生事物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幫助其從邊緣走到了舞台中央。從積極的層麵看,它是一次大膽的製度創新,試圖在激勵創新、保護消費者和維護國家金融戰略之間取得精妙的平衡,有望鞏固美元在數字時代以及特朗普自身的領導地位。但從另一麵看,它也是一場高風險的實驗,通過將穩定幣與國家債務深度捆綁,並重構核心金融機構的權力邊界,它引入了全新的、難以預測的係統性風險。

這部法案的名稱究竟是名副其實的“天才”之舉,還是帶有諷刺意味的“天才”之誤,曆史的天平尚未給出最終的答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