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省份半年報出爐,“中部第一省”或將易主?

湖北逼近河南

各省份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出爐。

從GDP增速來看,截至目前,在已公布數據的29個省份中,22個省份超過或與全國5.3%的平均線持平,7個省份未能跑贏全國大盤。

一些省份跑出亮眼數據,如湖北GDP增速達到6.2%,在已公布數據省份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西藏(7.2%)和甘肅(6.3%);總量達到29642.61億元,與河南的差距從去年同期近4000億元縮小至2000億元左右,對其“中部第一省”的地位形成挑戰。

也有一些省份增速不太理想。同處中部的山西上半年GDP增速僅3.8%,在已公布數據省份中排名墊底。經濟大省廣東GDP增速也不及年初設定的預期目標(增長5%左右),同比增速僅4.2%,“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仍需加力鞏固”。

01

領跑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中,除上海和海南外,其他省份均已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

統計範圍內(下同),西藏經濟增速在上半年位列第一,達到7.2%。一定程度上,這與西藏本身基數較低有關,其半年1382億元的GDP僅相當於一個中等地級市的經濟體量。

當然,西藏自身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上半年,西藏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高於全國8.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高出全國22個百分點。

就在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工程開工儀式在西藏林芝舉行,工程將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未來一段時間,這項超級工程將再為西藏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甘肅也取得不錯成績。上半年,甘肅GDP為6468.8億元,同比增長6.3%,居全國第二。其中,工業表現尤其突出,上半年甘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僅次於西藏(14.8%),這也是全國唯二實現兩位數增長的省份。從重點產品產量看,黃金、鉛、精煉銅、鎳、鐵合金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9.9%、89.2%、23.9%、13.9%、8.9%。

相比之下,山西上半年GDP為11463.7億元,同比增長3.8%,排名墊底。根據城市進化論在《中部外貿變局:湖北挑戰安徽、河南?》中的分析,外貿是山西的一大“失分項”,上半年山西進出口同比下降20.8%,在中部、全國均為倒數第一。此外,山西投資表現較為乏力,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拖累經濟增長。

經濟總量排名靠前省份中,第一大省廣東上半年GDP增速僅為4.2%,同樣排名全國倒數。而經濟規模第七的湖北表現亮眼,其GDP增速達到6.2%,僅次於西藏和甘肅,位列全國第三。

今年上半年,各省份GDP排名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四川和河南。雖然四川2024全年GDP已經反超了河南,但去年上半年仍是河南領先。而今年上半年,四川已經超過河南,但差距並不是很大,隻有200多億元,全年誰將領先仍有懸念。

遼寧和雲南的位次也互換。去年上半年,雲南的GDP更高,而今年上半年則是遼寧更高。不過,兩個省份的經濟增速都低於全國水平。

今年開年,各省份都已確定全年經濟增速目標,半年過去,也是一個檢驗完成度的時機。根據城市進化論梳理,絕大部分省份上半年的增速達到了全年的目標值,但廣東、遼寧、雲南、內蒙古、貴州、青海等省份仍有差距,如需實現全年目標,下半年需全力衝刺。

02

狂飆

湖北上半年GDP增速6.2%,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9個百分點,實現“大省領先、中部領跑”。

這也是湖北最近三年最好的表現。2024年上半年湖北GDP增速為5.8%,2023年上半年為5.6%。湖北發布稱,湖北GDP走出了一條“經濟加速回升、疫後加快重振的優美曲線”。

從GDP增量來看,湖北上半年增加約2300億元。而同樣位於中部且經濟體量接近的河南,上半年GDP增速5.7%,但GDP增量隻有452億元。

這直接導致湖北與河南的GDP差距急劇縮小。2023年上半年,兩者差距為5067億元,2024年上半年差距為3885億元,今年上半年大幅縮小至2041億元。

實際上,放到全年來看,也是同樣的趨勢,並且已經持續多年。2019年,河南GDP領先湖北8431億元,而2024年隻領先3577億元。

河南長期是中部經濟第一省,隨著最近幾年湖北的追趕,坊間有不少關於湖北何時超過河南的討論。

實際上,湖北各方麵都在追趕河南,比如外貿。此前河南是中部外貿第一大省,富士康及其代工的手機是重要的出口產品。但隨著產能轉移風險和市場收縮壓力加劇,河南外貿有所下滑。

與此同時,湖北則在快速上漲。今年上半年,湖北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28.4%,與河南的差距縮小至100億元左右,全國排名也顯著提升。

再比如物流,上半年,湖北快遞業務量、公路貨物周轉量、港口吞吐量、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同比分別增長24.1%、12.5%、13.1%、53.4%。鄂州花湖機場貨運也已經超過新鄭機場,而新鄭機場此前一度是中部貨運第一。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認為,湖北地理位置優越,但此前樞紐建設和交通配套比較滯後,導致區位優勢沒有被充分發揮。近年短板被補齊,湖北作為內陸開放高地的勢能迅速放大。

這些貨流的變化,也反映出當地經濟結構變化,其高新技術產業勢頭正盛。官方信息顯示,上半年,湖北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4.4%,特別是電子元件、鋰電池等產業增長較快。

汽車是湖北的支柱產業,以東風為代表的上下遊產業鏈,支撐起湖北萬億級汽車製造與服務產業。但由於向新能源轉型不及時,湖北汽車產量不斷下滑。

而現在,當地汽車業正在回升。上半年,湖北汽車行業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2個百分點,其中,5月、6月實現兩位數增長。

消費和投資同樣沒有落下風,上半年湖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全國水平3.7個百分點;社零增速高於全國水平1.9個百分點。

正在“狂飆”的湖北,與河南的差距越來越小,如果該趨勢持續,湖北成為中部第一省不無可能。

03

承壓

與湖北的“優美曲線”不同,廣東則是波動前行。

上半年,廣東GDP增速僅為4.2%,落後於全國1.1個百分點,在已公布數據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三,僅高於山西及青海。

實際上,去年上半年廣東經濟增速也不高,僅為3.9%,同樣比全國水平低1.1個百分點。再往前,2023年上半年,廣東GDP增速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

此前有媒體分析指出,衝擊廣東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房地產下行。盡管房地產深度調整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廣東集中了較多頭部企業,龐大的家具、家居、建材、家電產業鏈對地產依賴性更高,受到的拖累更明顯。

今年上半年,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新建商品房銷售麵積下降10.6%,相較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5.2%,降幅仍在擴大,這也拖累廣東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9.7%,是降幅最大的省份。

這在廣州和佛山兩座重點城市表現尤為明顯。比如佛山31個製造業大類中,一半以上與房地產關聯,包括家電、家具、陶瓷和建材等產業,房地產行業的收縮也傳導至佛山產業。

兩地目前暫未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從1—5月數據來看,廣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7%,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3.7%;佛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5.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7.6%。

2024年,佛山GDP增速為1.3%,廣州為2.1%,在全國GDP萬億城市分列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今年一季度,佛山GDP同比增長2.3%,廣州為3%,在GDP萬億城市中仍是倒數第一和第二。

兩座城市GDP占廣東整體經濟規模約三成,廣州和佛山經濟下行,對廣東省整體影響不言而喻。

此外,上半年廣東出口表現也拖累經濟增長。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受外部環境影響首當其衝。今年上半年,廣東進出口增速4.0%,低於江蘇(5.2%)、浙江(6.6%)及山東(6.8%)等沿海外貿大省。其中出口增速僅1.1%,同期江蘇為9.4%、浙江為9.1%、山東為6.0%。

7月17日,廣東召開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提到,要堅持投資、消費、進出口“三駕馬車”共同發力,“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持續帶動傳統消費、大宗消費”“下功夫促進民間投資”。同時,要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瞄準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廣東還要加把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