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的湧現,推動了酒旅與內容生態、本地生活服務的深度融合,也給了手握流量、技術及跨場景運營能力的互聯網巨頭們切入和滲透的空間。”
文 / 巴九靈
7月18日,隨著監管總局的介入,外賣大戰似乎將迎來短暫的“停火”。然而,外賣大戰的火還是燒向了酒旅,而且燒了整整一個月。
6月中旬,京東3倍薪資挖人組建獨立酒旅事業部,用“無捆綁機票”“酒店新客補貼”等服務切入市場。
6月下旬,阿裏官宣將餓了麽、飛豬並入淘天電商事業群,將本地生活、旅遊都整合到一個APP中。
7月中旬,抖音本地生活宣布將投入億級平台補貼,加速入局在線旅遊。
而主打吃喝玩樂的美團,一邊與國際酒店巨頭打通會員體係,一邊推出麵向商家和用戶的AI工具。
眼見新銳們的攻勢淩厲,攜程、連鎖酒店品牌以及無數的中小商家,無不屏息凝神,以觀這個由即時零售“外溢”而來的新戰場的局勢變化。
這是一塊多肥的肉?
新舊商業模式之爭
這個市場叫“在線酒旅”,或者OTA,即消費者通過互聯網預訂酒店或旅遊服務。
隨著國民經濟的水漲船高,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在線酒旅賽道持續保持了高增長。
2024年,全年國內旅客出遊總花費5.75萬億,同比增長17%,創曆史新高。到了今年一季度,全民出遊總花費再增18%,年底各項數據將再創新高。在GDP增速5%左右的目標背景下,增速接近20%文旅作為體驗型消費的核心載體,是居民支出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
在這個市場增速下,各大OTA平台也借此迎來了黃金期:攜程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約20%,淨利潤增長72%;同程藝龍營收增長約46%,利潤增長27%——在許多互聯網大廠中,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當然,這個賽道的競爭格局也已經相對固化。戰略同盟攜程、同程、去哪兒組成的“攜程係”,占據超70%的市場份額;美團以13%領銜第二梯隊;飛豬、抖音等合計占11%。
平台上遊,它們都背靠“流量大山”:攜程係靠百度、騰訊導流;美團用外賣的高頻需求帶動酒旅的低頻需求;抖音則憑借場景化的短視頻和直播,種草引流。
平台下遊,連接了酒店、機票、火車票、旅遊、租車等業務,在一個APP裏提供一站式服務。在這個領域,攜程是毫無爭議的老大哥,市場地位難以撼動。
從左到右:美團、飛豬、攜程
例如,攜程控股了旅遊百事通,參股首旅酒店、華住集團等連鎖大牌,並與全球120萬家酒店及480家航空公司達成合作。酒店預訂,攜程的份額超60%,高端市場占有率更突破70%,行業壁壘明顯。
完成線上線下的規模化後,“抽傭”成為傳統OTA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
如攜程對酒店的傭金率普遍在12%—20%,部分特殊酒店甚至高達30%,遠超美團、抖音的8%—10%。你可以把它視為“中介”,沒有什麽重資產,高毛利率也在情理之中了。像攜程的毛利率長期穩定在80%以上,超過奢侈品集團LVHM的67%,直逼茅台的92%。
商業總是存在兩套邏輯:當你知道一個行業的“暴利”屬性後,意味著肉也分得差不多了;但是任何一個充分競爭行業,總會存在一些隱蔽的痛點,而這些痛點便是後來者的市場空隙。
比如,酒旅供應鏈因涵蓋物流倉儲、工程施工、電器設備、布草用品等分散品類,長期存在透明度低、規模化程度低的痛點。部分酒店連鎖集團雖嚐試自建供應鏈,卻因難度較大而效果有限,傳統OTA平台則專注於傭金收入,無意涉足這一領域。
酒店衛浴及水龍頭的產品展示
一場新舊商業模式之爭也會隨之而來。
多方混戰,各懷心思
京東的入局便是抓住酒店供應鏈的痛點。
正如劉強東所言,“京東的所有業務都圍繞供應鏈展開”。依托物流,掌控商品複雜的流通體係,可以解釋京東為何能有膽量切入酒旅、即時零售乃至醫美等賽道。
京東正式官宣進軍酒旅京東正式官宣進軍酒旅
往更深層看,京東與線下商家本質上是雙向依存的互嵌關係:商家是京東的供應方,而京東的供應鏈恰恰又是商家降本增效的基礎設施,雙方“你中有我,我也需要你”。而京東又可以發揮互聯網大廠的跨界優勢,龐大的用戶基礎與成熟的會員體係形成了競爭力,同時避開攜程係在高端市場的優勢,聚焦二三線城市。
數據顯示,京東PLUS會員年均旅遊消費頻次達2.3次,客單價穩定在1500元左右,正是中高端酒店渴求的高價值客群——相較於傳統OTA需投入巨額營銷費用獲客,京東可直接從現有用戶池中精準轉化。
除了京東,阿裏、美團和抖音也想依托自身生態,在一個App內完成對酒旅的導流。而它們的策略和競爭優勢卻各不相同。
阿裏將餓了麽與飛豬整合進電商事業群,核心邏輯是通過高頻的電商購物、本地服務場景,帶動低頻高價的旅遊場景,以增強用戶粘性。
飛豬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在出境自由行市場占據44.3%的份額,領先攜程係和美團,這為阿裏切入高淨值旅遊賽道提供了支點。
近期調整後,飛豬已接入淘寶首頁的“閃購”入口;未來高德的地理位置服務、餓了麽的本地生活權益、支付寶的會員體係,將進一步實現流量共享與生態協同。同時,淘寶AI算法對用戶畫像的深度分析,將持續提升服務精準度與運營效率。
對美團而言,酒旅業務同樣是利潤貢獻的重要板塊,利潤率一直維持在接近40%的高位,利潤規模遠超餐飲外賣業務。而美團的核心優勢,依然在於擁有最完整的吃喝玩樂生態,覆蓋廣泛的年輕用戶群體,並具備從餐飲、娛樂、閃購到住宿的場景整合能力。
抖音則擁有巨大的流量優勢,掌控著直播帶貨、探店種草場景。眼下,他們正在加大力度扶持連鎖品牌官方直播、區域矩陣號及達人探店,並著重以低價作為暑期大戰的發力點。
站在攜程的視角,“高頻帶低頻”“種草引流”等雖能分食部分份額,但垂直、專業和豐富的產品仍然是堅固的護城河。以履約能力為例,攜程高達90%,而導流平台如抖音約是30%。
綜上也可以看出,相比於以往,幾大平台的較量已不再是純粹的流量比拚、補貼大戰,而是生態之爭、模式之爭。電商、娛樂、餐飲、酒旅等各種生活服務,一次又一次無邊界延伸,各家都在打造一個吃喝玩樂全生態的“木桶”。
OTA的另一端:被迫轉型的酒店商家
身處OTA生態另一端的酒店商家,日子卻很不好過。
受房地產下行、文旅爆發、投資熱等影響,當前酒店供給過剩,增長乏力。尤其是高端酒店,空房率高,價格下跌。不少中高端酒店抱團搞連鎖,行業重心不得不從“提房價”轉向“拚入住率”。
親子酒店及其活動場所吸引市民
他們對平台的態度也是日益撕裂——他們既依賴平台流量輸血,挽救日漸下滑的入住率,又急於掙脫高傭金的枷鎖。
因此,即便京東的0傭金策略頗具吸引力,商家第一時間入駐,卻呈現明顯分化:中小商家受製於規模、流量等因素,更依賴新入局平台;而大品牌的“去OTA化”的努力從未停歇。
所以OTA平台賽道的“轉型”,同樣“外溢”到下遊傳統的酒旅行業。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旅行社日均新增超20家,但行業利潤不增反降,平均每家少賺8000元。這意味著入行門檻大幅降低,以前靠牌照和人脈,現在會剪視頻、懂文案,就能靠“輕資產”模式接單。
在下沉市場裏,搶占縣城中心核心地段是成為“本地頭部”的關鍵;爭奪客群則聚焦“價格+顏值”的雙重優勢,誰兼顧性價比與場景吸引力,誰就更能抓住年輕消費者。
他們甚至學起了互聯網大廠,通過運營龐大的用戶和自建的會員體係“自救”。以華住為例,其擁有超2.6億會員,私域流量占比達87%。通過嚴控OTA引流比例、采用分層定價策略,會員訂單毛利率較OTA渠道高出8%—10%,既降低了流量成本,又通過會員複購實現收益增長。
當消費習慣劇變與跨界巨頭入場同時發生,傳統商家隻能在時代巨變中被迫轉型。行業的洗牌,還遠沒結束。
結語
隨著電商、社交、遊戲等互聯網賽道增長逐漸見頂,一眾業務廣泛的“大廠”,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今年上半年,攜程在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排名中高居第7,反超了百度、快手等企業。
與此同時,酒旅消費正呈現出高頻化、碎片化、社交化的特征。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一年出行五六次、每次兩三天的短途遊,且習慣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分享互動;小眾景點的熱度、下沉市場的潛力,都在自發生長。
如果說外賣大戰的確定性在於日益增長的單身人群,那麽酒旅的確定性則來自Z世代和銀發族的異軍突起。
數據顯示,61—65歲群體的旅遊訂單增速高達58%,人均消費高出平均水準30%,偏好四五星高星級酒店;而Z世代單次跨城追星消費可達2500元以上,對體驗感的極致追求,催生出冰雪經濟、演唱會經濟、數字文旅(AR/VR項目)等萬億級新業態。
鳥巢演唱會也促進酒旅行業
這些新消費的湧現,推動了酒旅與內容生態、本地生活服務的深度融合,也給了手握流量、技術及跨場景運營能力的互聯網巨頭們切入和滲透的空間。
在此背景下,在線酒旅平台大戰的白熱化,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