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報集體預增 “牛市旗手”迎戴維斯雙擊

隨著投資者信心回暖、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今年上半年券商業績大幅走高。截至7月15日晚間,29家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券商全員業績預增,並且淨利潤增幅的中位數達到1倍左右。同時,在券商新一輪並購潮下,多家已完成整合工作的上市券商業績預報稱“或實現倍數級增長。”

在此背景下,被稱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塊自一季報業績披露以來,就開啟了新一輪上行趨勢。在4月7日—7月15日區間,券商指數盤中最大漲幅達到22%,個股最大漲幅超過20%的達28家,最高漲幅超55%。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是驅動上半年券商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未來隨著“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支撐,權益市場延續交投活躍,目前估值仍處於曆史低位的“牛市旗手”或實現戴維斯雙擊。對整體市場行情而言,在A股指數的關鍵突圍點,券商作為權重板塊之一,有望“衝鋒陷陣”。

7月10日,上證指數突破3500點整數關口之後繼續上攻。券商此前在中期策略報告中提到A股“進入牛市第二階段,會有明顯的增量資金正反饋階段,呈現‘資金流入—市場上漲—驅動資金進一步流入’的正反饋。”

自營、經紀、投行推動中報超預期

截至7月15日晚間,29家上市券商披露2025年中期業績預報,實現全員預增。Wind數據顯示,上市券商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長上限的中位數為98%,算術平均增幅為203%,增幅最小的券商也有55%的增長,增幅在200%以上的券商有6家,主要是中小型券商,其中華西證券和國聯民生預計淨利潤同比增長1000%以上。

多家券商研報稱,中報業績預告“超出預期”。為何券商有如此亮眼表現?就市場觀點來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主要是受益於利好政策出台後資本市場活躍度的提升。“自去年‘9·24行情’以來,證券市場表現活躍,券商股受益匪淺。其中,自營投資、財富管理等業務取得了較好的業績,這也是今年中報預告券商利潤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分析。

A股和H股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A股日均股基交易額1.6萬億元,同比增長66%。同時,滬深300和萬得全A分別上漲0.3%和5.8%,而2024年上半年該數據分別為上漲0.9%和下跌8%。此外,上半年,中國香港市場現貨日均交易額同比激增118%,北向、南向資金活躍度分別提升32%和196%,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達20%和19%,港股IPO募資規模同比增長701%。

具體而言,“A股市場交投活躍驅動證券行業經紀業務同比高增。同時疊加市場震蕩上行,利好券商權益自營投資以及相關衍生品業務。同時,上半年港股市場景氣度較高、港股IPO募集規模攀升,整體驅動券商海外經紀、投行、投資業務全方位改善。”開源證券非銀分析師高超提到。他進一步從環比表現分析,今年第二季度,債市和A股IPO市場的變化是業績超預期的重要來源。其中,第二季度,中證綜合債指數上漲1.74%,2025年第一季度該數據為下跌0.66%,債市環比改善明顯。此外,2025年上半年,A股市場IPO融資規模374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二季度該數據為209億元,環比增長27%,這或推動部分券商投行股權承銷業務的改善。

此外,並購重組活躍也是券商業績彈性的來源之一。在已披露數據的29家上市券商中,預告淨利潤規模最大和淨利潤同比增幅最大的券商均是此前順利推進了同業並購的公司。其中,預告實現的淨利潤規模排名第一的為國泰海通。其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52.83億元到159.5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50.16億元相比,將增加102.67億元到109.41億元,同比增加205%到218%。

對此,國泰海通認為,這得益於吸收合並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產生的負商譽(計入營業外收入),至於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增長則主要得益於財富管理、機構與交易等業務收入同比顯著增長,

已披露上市券商中預計淨利潤同比增幅最大的券商則是國聯民生。其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人民幣11.29億元,同比增長1183%左右。國聯民生表示,除了主動把握市場機遇,通過“協同賦能”和“內生增長”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外,還與有序推進與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合工作並將其納入財務報表合並範圍相關。

分化持續

7月以來,滬指已多日站上3500點重要關口。隨著近期券商中報業績接連預喜,“牛市旗手”再度受到市場密切關注。券商板塊的投資機會和未來預期成為焦點議題。其中,考慮到券商的高貝塔屬性,多家券商研報認為,目前該板塊估值仍在低位,且存在機構欠配。他們預計,A股後市有望再向上,這將使得券商板塊整體業績持續回暖,估值也有望提升。投資機構則進一步剖析稱,券商板塊內部存在分化,需要就並購、虛擬資產參與等不同影響因素加以區分。事實上,作為資本市場的權重板塊之一,券商股往往在A股關鍵點位的突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有“牛市旗手”之稱。

回顧曆史上的數輪牛市行情,券商整體表現為齊漲齊跌,對指數的推動作用明顯。“一般來說,券商會在一些關鍵時間、重要點位才會發力,速度較快,一旦沉寂又會需要較長時間消化。”易小斌提到,回顧A股曆史上多次牛市,券商板塊都會發力拉出空間,拉動重要指數上升進入到一個新的平台,然後成長類標的愈加活躍,即所謂的“價值搭台、成長唱戲”。“我們認為此輪行情或也將出現類似情況。主題概念能活躍市場,但關鍵時候指數的衝鋒陷陣可能還得是一些權重板塊承擔重任,其中,券商板塊尤其重要。”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當前券商板塊有多項催化因素。除了7月以來A股延續了此前的高景氣度、杠杆資金持續活躍外,中報業績預期高增、中國香港虛擬資產創新業務、港股一二級市場高景氣、並購重組驅動行業格局集中等,均是未來券商板塊表現的驅動因素。但機構對券商板塊的配置比例卻不高。截至2025年6月末,主動權益基金在A股券商板塊的重倉持股比例僅0.36%,相較滬深300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低6.38個百分點,明顯低配。華泰證券研報預計,在公募基金改革的驅動下,後續(券商板塊)或將得到資金關注和淨流入。截至7月14日收盤,券商板塊市淨率為1.5倍,處於2014年以來33%分位數,後續或有估值修複機會。

在行業整體存在投資機會的大背景下,排排網財富研究員隋東提到,券商板塊仍呈現顯著分化特征。在他看來,券商中期業績預報雖然整體預喜,但業績表現仍有明顯分化。其中,規模體量不同的券商,在監管政策引導行業差異化發展的背景下,受到的影響差異還在擴大。業務結構差異如重投行和重財富管理的不同,在市場交投回暖但投融資動態平衡持續的背景下,業績預期也不同。而這種分化,將表現在後續行情中。

Wind數據顯示,目前29家披露中期業績預報的券商,合計預告淨利潤規模為611億元,平均每家券商上半年掙得淨利潤21億元左右,但實際中位數僅約為7億元。而預告淨利潤排在前十的券商,合計淨利潤就達到511億元。

除了證券公司業績本身的分化外,易小斌還提到,公司市值不同,後續也會出現分化,如市值較大的互聯網券商標的,在股價上升過程中需要較大的資金量。此外,該公司是否涉及並購、創新業務,也會導致市場對其預期產生分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