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加緊趕製聖誕訂單。受訪者供圖
6月的珠三角暑氣蒸騰,東莞宏晉實業的車間裏,工人們身著短袖加急包裝聖誕拉炮。生產線旁的紙箱堆成小山,印著“聖誕快樂”的禮盒與窗外烈日形成強烈反差。
完成英國客戶的聖誕拉炮訂單,這家工廠又要啟動美國市場的麋鹿主題禮盒生產。“生產線連軸轉了20天,沒想到6月會這麽忙。”總經理盧斌擦著汗點開後台數據,美國市場6月銷售額同比增長55%,歐洲增長84.3%,聖誕類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漲了3倍。
6月酷暑已至,義烏和東莞的工廠均迎來“冬日訂單”熱潮。這種“反季節忙碌”源於歐美采購周期的劇烈調整。關稅政策波動與供應鏈穩定性擔憂下,采購商紛紛將聖誕訂單提前3至4個月。
摩根士丹利研報顯示,亞馬遜、斯凱奇和法思諾等公司已提前下訂單並囤積庫存,以試圖降低關稅影響。而在中美貿易格局複雜演變的背景下,從事跨境貿易的中國中小企業正通過設備升級、招兵買馬、流程定製、產品更新等,快速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優勢。憑借供應鏈柔性優勢和精細化服務,企業在回暖的歐美訂單潮中捕捉新機遇。
歐美訂單井噴,“3天連下3單催生產”
宏晉實業的樣品間的貨架上擺滿了數十種聖誕主題樣品:紅白相間的花樣倒數日曆、印滿動物圖案的燙金禮盒、內置小禮品的拉炮套裝。
盧斌透露,進入6月以來,東莞宏晉實業的阿裏國際站店鋪總銷售額同比增長超50%。這種火熱程度相較往年至少提前了3至4個月,現在工廠所有新樣品都是聖誕周邊。
他盤點最近接單情況發現,“外貿618”期間,公司店鋪在歐美市場的訂單出現井噴增長,聖誕倒數日曆、聖誕禮盒等賣得最火。
“往年聖誕訂單最早7月才啟動,今年5月底就湧入大量詢盤。”盧斌翻開訂單記錄,一位英國客戶自2023年首次下單之後至今持續下單,今年“外貿618”期間該客戶已經累積訂購了20萬美元的聖誕產品,工廠則加班加點生產。
工廠密集趕工在行業內蔓延——深圳麥琪佳家居總經理王莉也透露,6月業務員日均接待10餘個大客戶,老客戶單量同比增長5倍,“有個洛杉磯客戶3天內連下3單,反複催促我們優先排產。”
5月14日起,中美相互調整後的關稅正式實施。美國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對中國商品加征的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餘10%的關稅。多位商家透露,美國買家對關稅政策的敏感度提升,加上對供應鏈穩定性的擔憂,促使海外客戶將采購周期提前3至4個月,形成集中下單潮。
市場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在美國市場上,“外貿618”開啟後,某平台聖誕相關產品的訂單增幅均在50%以上,配飾等熱門節慶商品同比漲超120%。而常用作聖誕禮物的玩具類商品,訂單量漲了6倍。
王莉表示,最近無論他們自己還是海外客戶都在非常積極地促成訂單。這種正反饋的狀態過往比較少見,“客戶要麽不下單,要麽下完單催促我們趕緊發貨。”
阿裏國際站商家車允文的工廠已完成沃爾瑪首批聖誕訂單出貨。“沃爾瑪的聖誕訂單在5月初就發貨了,比往年提前了3至4個月。”車允文透露,從去年8月發詢盤到今年過年後下單,經曆了長達半年的談判周期。當客戶因行程緊張險些放棄時,她主動攜帶樣品奔赴上海與客戶洽談。
對比往年訂單周期,聖誕采購節奏發生顯著變化:傳統模式下6月確認訂單,7至8月生產,10至11月運抵美國。而今年沃爾瑪將出貨時間壓縮至5月,背後是商超對供應鏈穩定性的高度訴求。“大型商超具備倉儲能力提前囤貨。”車允文表示,中國跨境企業也抓住了囤貨需求,尋求在美國市場的增長。
這種提前備貨現象並非孤例,而是大型客戶應對關稅波動的典型策略。摩根士丹利研報顯示,亞馬遜、斯凱奇和法思諾等公司均已提前下訂單並囤積庫存,以試圖減輕關稅影響。亞馬遜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公司迄今能夠避免大範圍漲價,部分歸功於該公司及第三方賣家的提前采購。斯凱奇也表示,囤積庫存作為應對關稅的短期解決方案,在第一季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關稅影響。與此同時,法思諾高管預計,隨著公司應對新的關稅,庫存水平將在全年保持高位。
從商超到電商客戶,C端市場醞釀新商機
在這場分秒必爭的供應鏈競速中,中國外貿商家與全球市場深刻互動,精準挖掘了美國市場的變化,並積極調整企業政策。
“美國市場占比最初大量下滑,但近期我們發現電商類客戶的增長抵消了損失。”多位受訪者表示,從目前企業獲得的美國訂單來看,商超類訂單占比下降,服務於C端(消費者端)和小B端(小型商家端)電商平台的訂單持續增長。
車允文認為這種變化源於兩重因素:一是沃爾瑪等大商超加速向東南亞轉移產能,“他們可能在半年內完成轉移”;二是美國消費者購物習慣從線下轉向電商。
據她觀察,商超與電商客戶的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商超類注重“量大價低”,如沃爾瑪首單雖然僅有一個集裝箱,但後續可能帶來“幾十個櫃”的穩定訂單。相比之下,電商客戶需求更加碎片化,也更依賴精細化服務,“每個產品都要貼條碼、分箱包裝”。
車允文舉例說,曾有客戶因越南工廠包裝錯誤損失數萬美元,而她的團隊通過嚴格質檢和流程管控避免了這類問題,並根據客戶類型積極調整公司策略,這正是中國工廠的柔性競爭力。
如今,波動中的關稅政策已成為市場分化的催化劑。商超類對成本更為敏感,傾向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與之相對,電商平台客戶因缺乏跨國供應鏈管理能力,反而更依賴中國工廠的後端配合。車允文的團隊甚至會為這些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市場數據建議”,例如“哪款寵物窩賣得更好,目前有哪些品類值得賣”,這種增值服務進一步強化了客戶黏性。
多年來,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業務主要聚焦於B端(商家端)市場。不過,隨著市場環境與企業發展需求的變化,總經理黃連將也察覺到C端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並開啟了針對性布局。
黃連將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產品研發與創新方麵,將致力於推出契合C端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例如基於消費者對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產品的青睞,黃連將帶領團隊在工藝改良、樣式設計和技法創新上狠下功夫,推出了編織斜挎包、複古手提籃等新產品。與此同時,她還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積極觸達全球消費者。
為應對聖誕訂單提前與客戶需求碎片化趨勢,車允文在供應鏈端進行多重調整。在設備方麵,購買真空包裝機等新設備,使得產能提升30%以上,確保沃爾瑪等大客戶的交期;在人員方麵,公司積極擴招以應對電商“多SKU(庫存單位)、小批量”訂單需求;在流程方麵,她建立了“樣品快速打樣-小單試產-數據反饋”的閉環流程,例如今年主推的“冬季款寵物窩”,就是分析後台數據後針對“外貿618”專門研發的爆款。
她建議同行抓住兩個機會窗口,一是當前90天關稅暫緩期,主動接觸商超客戶展示“中國速度”。二是深耕C端市場,創新產品並做好服務。“我們正在關注人寵共用市場,比如同一麵料既能做寵物窩也能做人用毛毯,這是美國市場的新趨勢。”
在中美貿易格局深度博弈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雙重挑戰下,中國跨境貿易領域的中小企業正以驚人的韌性與創新力破局突圍。麵對采購周期調整、消費需求迭代等複雜變量,企業已不再固守傳統外貿模式,而是從生產端到服務端進行全方位創新。
近期,金達五金負責人羅超也一直思考如何做好線上生意,留住C端用戶。羅超坦言:“過去,指甲剪、鑰匙扣這類非消耗品靠‘質量過硬、經久耐用’就能站穩腳跟,但如今想要提升複購率,必須打破消費者‘一把指甲剪用十年’的固有認知。”
羅超決定從產品創新與營銷模式變革入手。他帶領團隊重新定義五金小商品,在保留基礎實用功能的同時,賦予指甲刀更多可能性——精致雕花外觀、便攜折疊設計、多功能組合套件……讓原本樸素的五金工具,變身兼具實用性與時尚感的生活美學單品。
為了讓這些創新產品觸達消費者,羅超選擇以直播作為突破口。“即便用戶家裏的指甲剪用了十年,當他們在各種渠道看到我們造型精巧、功能多樣的新品,依然會產生‘原來指甲刀還能這樣’的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