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亞馬遜沃爾瑪都要發穩定幣!但居然美元要危險了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裏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最近,沃爾瑪和亞馬遜兩大零售巨頭、以及Meta和蘋果等科技公司都表態考慮發行自有穩定幣,使得數字貨幣再次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

先簡單介紹一下,穩定幣,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與線下資產一一對應的數字憑證。

顧名思義,穩定幣的價格相對穩定,不會像比特幣那樣大幅波動。

6月18日,美國參議院正式通過了有關穩定幣的GENIUS法案(全稱為《2025年美國穩定幣引導與創新法案》,可不讀),就要求穩定幣發行人要確保每枚穩定幣發行都有1:1等值的美元現金,並以現金和短期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儲備作為支撐。

但同時,穩定幣運行在區塊鏈上,其交易不經過傳統的銀行體係,手續費往往隻有傳統刷卡費的幾十分之一,處理時間卻能控製在幾分鍾內。這種便利性在跨境交易中尤為突出,對擁有海外供應商的商戶來說具有很大吸引力。

目前,全球穩定幣總市值已達2500多億美元,約占美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總量的1%,並且增長迅速。穩定幣已不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新事物了。

所以,話說回來,對於沃爾瑪和亞馬遜這樣的零售巨頭而言,他們有強烈的動機推出穩定幣。這些零售企業每年的交易量巨大,支付給信用卡組織的手續費也是個很大的數字,穩定幣可以讓他們每年都省下幾十億美元手續費,那些信用卡和收單機構以及銀行業務都會非常危險。

於是,隨著穩定幣的火爆,Visa、萬事達卡股價也應聲暴跌。

但我認為,隻看到這一層,就低估了穩定幣的潛力和意義。長遠來看,穩定幣不僅會引發支付技術的革新,還將重構貨幣發行權和信用體係。未來可能會出現“鑄幣權”從國家向跨國商業實體轉移的重大變革。

強大的跨國企業將逐步擺脫美元等傳統貨幣的束縛,轉而以自身持續經營能力和龐大交易體量為穩定幣進行信用背書,最終形成與傳統貨幣競爭甚至取而代之的數字化交易生態。

鑄幣權之爭

首先,我想提醒的是,鑄幣權其實是信用的表現。

曆史上,隻要信用充分,國家或政權作為主體,就可以發行製造成本低廉的貨幣以獲得購買力。如今,擁有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主要為美國),理論上可以通過印美元來購買全球的產品和服務。這就是鑄幣權的優勢。

但是,再往深一層想,鑄幣權背後的信用又是什麽呢?

簡單說,就是一種共識。

美元能成為全球通用貨幣,是因為美元有美國這個全球第一大國的國家信用作為擔保。這本質上也是一種共識。

而濫發貨幣,就會破壞美元的信用基礎。一旦大家形成了美元的購買力將迅速下降、甚至美國政府債務會崩潰的共識,美元的信用也就崩塌了。

但是,新的問題來了,穩定幣的出現,能否將鑄幣權從原有體係中剝離,並轉移到某些擁有超大規模的商業實體上?

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信用的載體本就一直在發生轉移。

兩百年前,也就是英鎊金本位時期,英鎊作為通行全球的貨幣,其信用就源於與黃金掛鉤。美元接替英鎊後,維持了幾十年的金本位,也是對於全球隻認黃金這個共識的妥協。

但是,1972年,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仍然保持了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也標誌著,美元的信用共識實現了脫實向虛,從實物的黃金轉變為了國家的信用。

因此,雖然當前穩定幣的信用來源是背後的美元等抵押物,但隨著穩定幣的持續使用,某些企業本身龐大的現金流、強大經營能力以及公眾對於他們能夠永續經營的信任,也有可能將會成為穩定幣新的信用基礎。

穩定幣——區塊鏈的微信錢包

這個趨勢,也可以從支付手段的轉移過程中看出端倪。

貨幣的最根本價值在於交易,然後才衍生出了儲存等其他價值。

因此,就像現在人們很少使用紙幣,而是選擇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一樣,一旦用戶和企業習慣了穩定幣,就會大規模使用這種交易方式。

隻不過,不同於微信和支付寶,穩定幣脫離於傳統支付體係自行運轉。

比如沃爾瑪發行了自己的“沃爾瑪幣”後,消費者可以用沃爾瑪幣付款,沃爾瑪再用沃爾瑪幣向供應商結算貨款,而這些企業也可以用沃爾瑪幣來給員工發放工資,然後員工再用沃爾瑪幣到沃爾瑪來消費。

這就意味著,未來很可能很大一部分交易都會用沃爾瑪幣進行。而當基於沃爾瑪幣的交易量足夠大時,很多其他和沃爾瑪無關的經濟活動,如理發、餐飲等等也會自發的加入、支持沃爾瑪幣的使用,以適應市場對於支付方式的需求。

屆時很有可能會形成一個不斷增長的龐大經濟生態係統,沃爾瑪幣可以在其中暢行無阻、幾乎無需兌換為美元。那麽,沃爾瑪幣也就實質性地成為了這個經濟生態中的通用貨幣了。

到了某個時候,沃爾瑪可能不再需要美元作為抵押來發行沃爾瑪幣,盡管短期內可能會引起恐慌,但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發現這對經濟影響不大,便會逐漸接受。

當然,實現這一轉變的未必一定是沃爾瑪,但很可能是某個交易量巨大的公司逐步完成的。

所以,我覺得,有些美國政客一直在鼓吹的穩定幣會強化美元的地位,或許隻是他們的一廂情願。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