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霍爾木茲海峽震一震,世界經濟抖三抖!

霍爾木茲的蝴蝶效應引發的斷鏈危機。

前言

當以色列F-35戰機掠過波斯灣上空,它們的陰影正投射在浙江化工廠的賬本、中歐班列的貨櫃,以及內華達沙漠深處的鋰礦上。

01

石油武器再現:霍爾木茲海峽的40小時驚魂

2025年6月13日淩晨,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精準打擊引爆了全球能源市場。布倫特原油單日暴漲13%,創俄烏衝突以來最高漲幅。市場恐慌的焦點並非伊朗損失的日均335萬桶原油產量,而是那條寬僅21英裏的水道——霍爾木茲海峽。全球20%石油海運必經此地,一旦被伊朗封鎖,油價將飆升至130美元/桶。

2025年2月伊朗警告“若無法出口石油,將關閉海峽”。

真正的輸家是能源密集型製造業。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24小時內宣布削減30%產能——天然氣價格每漲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其毛利率就被吞噬2.4%。而在中國長三角,一家光伏玻璃廠緊急暫停新訂單接收:伊朗占全球甲醇產能18%,衝突導致港口儲罐爆炸後,甲醇期貨價格跳漲至三個月高位,玻璃生產線正麵臨斷供風險。

這場“石油閃電戰”暴露了現代工業的脆弱性:當一條海峽決定全球30%能源動脈的通斷,所謂“全球化供應鏈”不過是地緣政治的抵押品。

02

霍爾木茲海峽為何如此重要

相信很多朋友的都知道紅海的重要性,其中的蘇伊士運河舉世聞名,而這一切,在阿拉伯半島的西麵。

而在阿拉伯島的東麵,波斯灣連接阿拉伯海的唯一通道就是,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最窄處僅38.9公裏。這種地理特性使其成為物理封鎖的天然靶點——伊朗在北岸部署的反艦導彈(射程360公裏)和快速布雷艇可輕易控製航道。

而更為關鍵的是,全球能源和工業重度依賴霍爾木茲海峽:全球21%的石油消耗量(約2100萬桶/日)經此運輸,占海灣國家出口量的90%以上;全球25%的液化天然氣(LNG)貿易依賴該海峽,卡塔爾每年3100萬噸LNG出口必經此地。中國45%的石油進口、歐盟60%的能源供給依賴此通道。

因為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唯一出海口 —— 沙特、阿聯酋等產油國若無法通過該海峽出口,需斥巨資改造陸上輸油管道,這將對全球能源貿易體係造成結構性衝擊。

不僅是能源,全球一些工業產業的供應鏈也依賴這個海峽運輸。

當遠方的以色列-伊朗發生衝突,浙江磁性材料企業的車間或受影響。伊朗供應中國60%的天青石礦,這些品位85%的高純度礦石是生產永磁電機的核心原料。盡管企業庫存能支撐一定時間,也有中國大風山鍶礦作為備選,但因為品位不足,勢必影響礦業公司出品的成本。

這裏科普一下什麽是天青石?天青石( SrSO?)是一種硫酸鹽礦物,為最主要的含鍶(Sr)礦物,用於製備碳酸鍶。天青石礦分布高度集中,主要包括我國、伊朗、墨西哥、西班牙:我國天青石儲量約占全球25%,但礦石品位較低(35-60%),目前進口依賴度約50%;伊朗天青石礦品位普遍在85%以上,為我國最大進口來源國,占比60%以上。

天青石礦經過手選、水洗或浮選工藝後得到鍶精礦,再通過冶煉後製備成碳酸鍶。碳酸鍶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可進一步反應生成鍶鹽產品,下遊應用包括:磁性材料、鍶鹽、金屬冶煉、煙花焰火、電子陶瓷、玻璃基板。

永磁直流電機廣泛應用於各種便攜式的電子設備或器具中,如錄音機、VCD機、電唱機、電動按摩器及各種玩具,也廣泛應用於汽車、摩托車、幹手器、電動自行車、蓄電池車、船舶、航空、機械等行業,在一些高精尖產品中也有廣泛應用,如錄像機、複印機、照相機、手機、精密機床、銀行點鈔機、捆鈔機等。

牽一發而動全身,永磁電機如果成本上升,勢必會帶動各類電器的製造成本上升。

此外,伊朗甲醇產能占全球18%,2023年對華出口300萬噸,占中國進口量30%。國內硫磺進口依存度48%,伊朗占進口量7%。當前港口庫存雖增至207.7萬噸,但中東局勢動蕩可能影響後續供應。硫磺作為磷肥和硫酸生產原料,價格波動將傳導至農業和化工產業鏈。

還有,國內溴素進口依存度56.8%,其中49%來自以色列。以色列化工集團因氯氣故障減產50%,已導致4月國內進口缺口3000噸,此次衝突可能進一步延遲到貨。溴素價格從4月的3.6萬元/噸漲至當前高位。

這場衝突,充分揭露了霍爾木茲海峽對於全球產業鏈的蝴蝶效應。

03

危機套利者:戰火淬煉的生存法則

有人擔心損失,而有人正利用危機盈利。當全球資本湧向黃金和美元時,真正的贏家正在三個隱秘戰場布局:

1. 能源自主、基建

隆基綠能研發的Hi-MO 7組件在沙漠環境下衰減率<0.3%/年,適配中東高溫高輻照場景,2025年中標沙特紅海新城1.2GW光伏項目,金額達85億元,同時配套建設200MWh儲能係統。伊朗衝突後,中東國家能源安全意識增強,計劃2030年光伏裝機占比提升至20%,公司已與阿聯酋簽訂5GW框架協議。

陽光電源的光儲逆變器+微電網解決方案,振華重工的設備出口,海上風電建設都在中東市場受到歡迎。

此外,伊朗衝突後,中東國家肯定會加速建設替代能源通道,原油管道肯定會擴建,以降低霍爾木茲海峽海運的占比。中國交建作為海外基建+油氣管道綜合服務商,也肯定將抓住機會。

2. 避險資產需求暴漲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受到市場追捧,現貨黃金價格觸及近兩個月高位。投資者在避險情緒驅動下紛紛湧向美元、美國國債和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

美元指數雖然在6月13日錄得上漲,但整體仍麵臨周線下跌的壓力。美國國債與黃金齊漲,體現了市場強烈的避險需求。

3. 軍工裝備

航天彩虹的隱身無人機已完成阿聯酋空軍測試,洪都航空的空對空導彈已收到埃及意向采購訂單,L-15教練機獲得阿聯酋12架訂單(6億美元),同時新增巴基斯坦空軍16架意向訂單。

04

中國製造尋求防禦的進化

第一,能源血管的“雙回路設計”:

有文章提到中俄北極航道合作:液化天然氣經北極航道抵青島比蘇伊士運河航線縮短40%,且不受霍爾木茲局勢影響,但短期實現替代顯然還不可能,新的航道也存在一定風險,對於成本計算目前還無參考數據。

近期內可能還需要建立溝通機製,以保證對中國市場的能源供應。中長期可以幫助更多中東國家建造石油輸送管道,特別是沙特和阿聯酋,通過管道可將石油運送至紅海,或者直接進入阿曼灣,也就是印度洋,從而避開霍爾木茲海峽。

第二,技術替代的加速突圍:

如果伊朗天青石斷供,可能會倒逼金瑞礦業啟動大風山鍶礦技改,降低品味下降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也可增加德國/墨西哥等其他進口國的進口量。而軍工領域的技術溢出更為顯著:洪都航空的“翼龍-3”無人機在沙塵暴環境下命中率超以色列“蒼鷺”無人機,受到更多中東國家青睞。

第三:海外產品研發/供應鏈本地化

這裏以海爾為例。2000年,海爾在意大利布魯吉裏奧設立了在歐洲的第一個研發中心,這也是海爾最早在海外設立的研發中心之一;2011年,德國紐倫堡研發中心成立。這兩個研發中心擁有先進的研發設備和測試設施,跟當地科研機構、實驗室、研究院合作,有效吸納了當地的技術資源。

2001年起,海爾在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家都設立了製造工廠,不僅縮短了響應時間、節約了成本,還因此擁有了參與當地製造商組織並獲取信息的條件,為在歐洲市場的品牌發展進一步鋪路。

總之,這場衝突無疑引導著全球商業的新秩序:效率優先與安全冗餘並駕齊驅,以及能源主權成為生存底線。

在全球化的葬禮上,存活下來的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企業,而是具備三種資本的公司——能源自主的物理資本、地緣對衝的金融資本、跨聯盟協作的政治資本。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