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字人民幣App1.2版本全新亮相。用戶打開App發現首頁“煥然一新”:主要功能布局以及交互方式調整。同時,多錢包用戶的管理體驗優化,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的注銷功能也進一步完善。
自2022年1月應用市場公開上架,數字人民幣App共推出45個版本,背後是數字人民幣建設者和運營者持續打造符合“人民性”原則的數字人民幣產品體係,落地創新應用,不斷提升產品服務能力。
從1.0.1到1.2.0 用戶體驗不斷提升
2022年1月4日,數字人民幣App在應用市場公開上架,版本號為1.0.1。此後,數字人民幣App保持了月均迭代一次的更新頻率:從推出消費紅包到“錢包快付”一鍵推送,從“元管家”上線到SIM卡硬錢包亮相,從無網無電應用開啟到首創鴻蒙係統的組件化服務……每一次改版亮相,對應著的是數字人民幣多元化和智能化服務體係不斷完善。
本次App改版圍繞功能觸達與錢包管理進行深度體驗優化,通過核心功能升級,實現用戶操作效率與使用便捷性的雙重提升。
最顯著的變化是首頁布局的調整。基於用戶行為數據分析,本次改版將用戶高頻使用的“存銀行”功能由錢包卡片背麵調至正麵,調整後交易功能區展示“收付錢”“轉錢”“充錢包”“存銀行”四項功能入口。
同時,錢包背麵也升級為業務運營機構在數字人民幣App內的運營陣地,用戶管理錢包的操作鏈路進一步縮短:原本位於“錢包管理”下的各項功能被前置至錢包背麵一級菜單,操作更便捷、觸達更迅速,實現一鍵直達的使用體驗。
優化多錢包管理差異化服務日漸豐富
“數字人民幣銀行錢包選項太多了,隻開一個錢包不好嗎?”這是不少用戶初次開通數字人民幣App賬戶時的疑惑。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當前平均每個數字人民幣App用戶擁有1.6個錢包。持有多個錢包,成為用戶的主動選擇。這背後,是數字人民幣雙層運營體係有效激發了參與機構活力,為用戶提供了日漸豐富多元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
專家介紹,從研發之初,數字人民幣便采用“中央銀行-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雙層運營體係。第一層是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中心化管理,並提供數字人民幣和智能合約基礎設施服務。第二層是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負責建設本機構業務係統,以向個人和單位客戶兌換數字人民幣,並負責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服務。市場機構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資源、場景拓展等優勢,建設出豐富多元的產品服務生態。
例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與各自的關聯銀行組成了聯合體也作為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加入了數字人民幣體係,提供數字人民幣兌換流通服務。用戶可在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時選擇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
同時,記者發現,除了布設數字人民幣條碼或專屬設備的線下商戶,在美團支付、微信、支付寶等布設的很多受理設備上,也已經可以直接掃App中的數字人民幣二維碼支付。
雙層運營體係為參與機構創造了公平競爭環境,充分調動了機構積極性,隨著研發試點的深入推進,運營機構在消費紅包、錢包快付、智能合約元管家產品方麵提供了日漸豐富的特色化服務,也讓用戶賬戶裏的錢包數日漸多起來。
服務金融普惠硬錢包應用深入拓展
在數字人民幣產品體係中,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因具備使用門檻低、可覆蓋人群廣、場景應用多等特點,日漸受到境外來華遊客和老年、學生人群的歡迎。尤其在公共交通出行領域,目前青島地鐵、蘇州地鐵及公交、海南公交等已全麵實現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受理,“碰一碰”即可乘車,還支持無網無電應用。
為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本次版本針對硬錢包注銷流程進行優化。在原流程中,硬錢包注銷時需讀取硬錢包進行數據刪除,若硬錢包丟失或損壞,則無法完成注銷。此次更新後,用戶在丟失或損壞硬錢包的情形下同樣可以注銷硬錢包,隻需在App中點擊硬錢包“移除”按鈕(適用手機Pay和SIM硬錢包),或選擇“硬錢包不在身邊,仍要注銷”(適用卡式硬錢包)完成注銷操作。
硬錢包在更廣泛的民生場景應用不斷取得進展。在服務智慧養老場景方麵,機構推出與老年人日常穿戴設備、老年證等相結合的硬錢包以及可視硬錢包,為老年人群體提供安全、便捷、易用的數字人民幣服務。在校園場景推出與校園卡相結合的硬錢包,依托數字人民幣準賬戶硬錢包靈活綁定的特點,硬錢包在綁定家長的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並充值後,不僅可以在食堂等校內生活場景進行碰一碰交易,還可以乘坐地鐵、公交,在眾多校外場景碰一碰消費使用。
此外,在提升支付便利化方麵,下一步硬錢包還將支持離境退稅“即買即退”,進一步便利境外來華人員支付。
尚需完善激勵機製、加強政策支持
除零售支付業務之外,事實上,數字人民幣在企業支付、跨境支付等方麵也有不少應用場景已落地。例如在非稅繳納、B2B支付以及供應鏈金融方麵均已形成可複製、可推廣模式。跨境業務方麵,已形成以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為代表的多邊合作模式和以數字人民幣係統與香港“轉數快”快速支付係統的互聯互通為代表的雙邊合作模式。前期,中國人民銀行與哈薩克斯坦央行、阿聯酋央行、老撾央行均簽署了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諒解合作備忘錄,並且2023年的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也宣布了中新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這些央行共建的基礎設施為跨境貿易提供了合規、安全、高效的本幣結算渠道。
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央銀行與業務運營機構合作推進,遵循現有金融監管框架,這種雙層架構避免了“存款搬家”風險,具有點對點到賬的技術優勢,可以加載智能合約,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跨境貿易投資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支付結算服務。
多位業內人士呼籲,要加大對數字人民幣的支持力度和法律保障,加快建立市場化激勵機製,以進一步激發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潛力。
目前,央行端數字人民幣係統已具備為各項業務提供底層能力支撐的基礎條件,滿足跨機構互聯互通、規範化標準化和風險聯防聯控的需要,也實現了全局業務情況統計和智能化監測分析。
專家指出,作為數字經濟時代央行貨幣,數字人民幣打通了現金和支付全流程,通過加密幣串、全局統一賬本、標準化錢包等業務安排和智能合約等新技術,降低了機構間互通的成本,可支持從前期試點的零售支付擴展至全場景、各行業應用,同時更好地驅動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近日,神州數碼信息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表示,在數字人民幣的發展上需要突破傳統觀念,盡快調整前期確定的M0與零售型定位,更好地應用於跨境支付。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也曾表示,應盡快把數字人民幣的定位範圍由M0擴展至M1甚至M2,這樣才能全麵拓展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推動數字人民幣在國內外使用。
專家表示,法定貨幣三大職能特別是支付手段的實現非常依賴網絡效應,而網絡效應的形成需要正麵發聲、持續推廣和係統性部署,從供需兩側同時發力。目前,數字人民幣僅在部分地區試點,非試點地區公眾使用需求日益增加,建議有序和持續擴大試點範圍,以早日推動網絡效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