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降價5塊錢有用的話,要瑞幸做什麽

星巴克想讓中國消費者坐回去。

早上七點半,上早班的楊楠點了一杯送到公司的庫迪加濃冰美式,免配送費,消費共計8.9元——平台外賣大戰的背景下,這樣的價格並不少見。

但如果要問最喜歡哪家連鎖咖啡,楊楠的回答是星巴克,庫迪、瑞幸則是“班味刷鍋水”,需要日複一日地在工作時間服用,以維持頭腦高效運轉。某種意義上,庫迪、瑞幸是為了別人喝,星巴克和旅行期間探店的高價手衝才是為了自己喝。

楊楠對咖啡連鎖品牌的認知在年輕“牛馬”中很具代表性:瑞幸、庫迪不好喝,但便宜;星巴克口味上過得去,但貴。過去的很多年中,即便是中國連鎖咖啡市場價格戰最激烈的2023年,星巴克都在努力堅持調性,不降價。

不過,競爭帶來的增長壓力切實存在。過去的兩年中,星巴克在股價和財務數據上都表現不佳,2024年9月上任的CEO倪睿安提出了“重返星巴克”計劃,希望通過一係列舉措,抑製星巴克在全球不斷下滑的業績。

這樣的大背景下,今年6月,一向拒絕降價的星巴克中國也宣布將下調部分非咖飲品的價格。而在被問及降價是持續性還是夏季限時,其中國部負責人也鬆口表示:“未來我們將視顧客反饋,決定後續活動計劃。”

1、留住客戶

自6月10日起,星巴克的三類飲品——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共計數十款產品將集體降價,據統計,大杯平均降幅在5元左右。雖然降幅並不算很大,但這次降價仍可以視作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

畢竟即便在中國咖啡市場價格戰最為激烈的2023年,星巴克都巋然不動。

2023年,庫迪率先打響9.9元的咖啡價格戰,三個月後,瑞幸也加入戰局。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則公開表示,雖然他本人熱愛當今的競爭,但星巴克對價格戰並不感興趣。“我們不是在進行折扣戰或價格戰。我們的業務是基於社區,用咖啡創造人文連接。”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星巴克對於價格的堅持也在鬆動,除了這次非咖產品擺在台麵上的降價,不少星巴克店鋪也在抖音發布了外賣團購券。

今年4月,楊楠在抖音刷到了105元5杯的星巴克團購券,使用要求是5杯同時點單,共有32款產品可選,涵蓋了星巴克絕大部分熱門產品,可重複選品,幾乎是專門為辦公室場景設置的優惠券。

這個發現給楊楠充斥著庫迪和瑞幸的工作時光帶來了一些慰藉,以星巴克頗受好評的綿雲冷萃為例,外賣平台大杯裝大概在40元,即便是用平台發放的大額券,價格也在30元左右。和同事一起團購,算下來一杯20元左右,幾乎是五折。“喝到星巴克確實會更幸福一點。”她說。

除了價格策略的鬆動,星巴克還在嚐試“第三空間”概念的複興,這與此前新任CEO倪睿安提到的“重返星巴克”一脈相承。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星巴克此次對於非咖飲品的降價,也意在打造“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全天候服務場景。

第二季度電話會上,倪睿安表示,星巴克將把咖啡館重新定位為顧客消磨時光、建立社群的第三空間。

體驗的“複興”在於細節,今年開始,不少中國消費者發現,星巴克開始重新為堂食顧客提供陶瓷杯。使用後,顧客需要把杯子還回櫃台。不少星巴克老用戶回憶,幾年前,星巴克的堂食陶瓷杯還很常見,隨後逐漸銷聲匿跡,即便是熱咖啡的堂食客人也會被提供紙杯。

有星巴克店員在社交媒體上透露,陶瓷杯逐漸消失的原因之一是杯子總被顧客帶走。但現在,現在星巴克意識到,比丟杯子更可怕的是丟客人。

從體驗上來講,陶瓷杯能夠更好地保持熱咖啡的風味,拿鐵拉花在陶瓷杯中也顯得更加有質感。倪睿安還在電話會中表示,星巴克為了讓顧客坐下並留下來,還努力恢複優質座椅、擴大了免費續杯政策的範圍,並且恢複了店員在杯子上的手寫便條,以便和顧客建立聯係。這些“複興”舉措目前已經在北美逐漸落地。

2、多元的消費場景救不了“增長”

雖然星巴克在努力讓顧客坐下來,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消費者似乎更傾向於打包帶走,而不是坐在咖啡館。

包括瑞幸、庫迪、Manner在內的一係列連鎖咖啡店麵,幾乎紮根在每個寫字樓,培養了中國打工人對咖啡的普遍消費習慣。可以說,中國人對咖啡的需求,就是從“打包”中培養起來的。

這正是在中國星巴克陶瓷杯短暫消失的另一個原因——即便是暫時決定坐下來喝一會咖啡,顧客們仍舊會在咖啡喝完前起身離開,實在沒有選擇陶瓷杯的必要。現在,星巴克的一個典型消費場景在高鐵站和機場,等車時,人們對於“第三空間”有剛需。

這一點上,來自美國的星巴克似乎還不夠了解他們的中國用戶。

在發現抖音團購券以前,楊楠隻在休息日出門逛商場的時候才會喝星巴克。“工作日已經喝了太多瑞幸、庫迪,周末真的不想碰了。”在她心裏,星巴克是區別於“牛馬飼料”的存在。雖然人人都很清楚地知道這種情緒不是針對平價咖啡,而是把人拖到極致疲憊的工作,但情緒本身是誠實而感性的,消費選擇也是。

星巴克的忠實擁躉鍾平凡在剛剛過去的5月點了9杯星巴克,其中大部分是馥芮白。他隻在庫迪、瑞幸用券低到10元以下的時候會點,其他時候則會選擇星巴克。“因為瑞幸、庫迪最多隻值10元,星巴克值得用券以後的30元。”他說。

“很想快點喝到咖啡的時候會點星巴克。”另有兩位消費者不約而同地告訴《豹變》。雖然都有專送業務,但瑞幸在高峰期的配送很糟糕,超時是經常的,而星巴克在半小時內幾乎一定能夠送達。

即便星巴克的消費場景仍舊相當多元,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人們點平價咖啡的頻率已經遠高於星巴克,這也為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帶來了壓力。

2024年5月發布的星巴克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中國門店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1%,中國區收入則同比下降了8%。為了挽回頹勢,星巴克中國在9月任命了新CEO劉文娟,並在2024年11月新設立了增長官職位,由極越汽車前用戶發展部門負責人楊振擔任。

4月30日,星巴克發布的2025年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星巴克中國的財務情況開始轉好,當季營業收入約7.4億美元,同比增長5%,同店交易量也實現了4%的增長。雖然還未回到2023年的水平,但下降趨勢已經被抑製。

3、咖啡不打價格戰,拚什麽?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顧客更了解咖啡,他們會想要從低端或打折產品中升級。隻要我們繼續贏得市場的尊重,他們就會選擇升級到星巴克。”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曾自信地表示。

從客戶認知度的角度看,星巴克和其他咖啡的差異化仍舊存在,但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霍華德期待的“升級”卻沒能實現。

中國咖啡市場的變化是從瑞幸開始的。

作為2018年最火熱的資本明星,瑞幸依靠大額補貼迅速占領市場。其創始人錢治亞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認為我燒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是能換來用戶的……燒10個億不代表虧損10個億。”2019年底,其在門店數量上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在這個過程中,星巴克也並非被動接受,2018年9月,其推出了外賣服務——星專送,打開了新的增量市場。但瑞幸的打法明顯更為凶猛有效,2022年,其已經實現了全年整體營業利潤扭虧為盈。在經曆了價格戰的利潤浮動之後,剛剛過去的2025年第一季度,瑞幸的淨利潤已經大幅改善,由2024年同期的負8300萬元人民幣增至本季度的5.2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率則由負1.3%升至本季度的5.9%。

事實上,星巴克的競爭者遠不止以瑞幸、庫迪為代表的平價咖啡。在庫迪和星巴克之間,還有中檔如Manner可選擇,外賣平台上,它的單杯售價和楊楠使用五杯券差不多,都在20元左右。雖然價格區間幾乎一致,但星巴克明顯為低價設置了更高的獲取門檻。

理性來看,如果星巴克把價格降到和Manner一樣,也不一定能夠取得足夠好的成效,反而會損傷調性,不如繼續以產品為導向站穩“最貴連鎖咖啡”品牌的位置,至少能夠保證足夠的利潤。

況且,星巴克在產品端的確有著足夠多令客戶有記憶點的產品:“豆乳拿鐵何時回歸?”“綿雲拿鐵真的很好喝!”“隻喝馥芮白。”在這一點上,瑞幸隻有生椰拿鐵,而庫迪的米乳拿鐵始終在客戶端爭議很大,遠遠稱不上爆品。

在近期的產品創新上,星巴克中國也在嚐試區別於其他的快咖啡品牌:其他品牌還在盡量依靠糖漿推出新的咖啡口味時,星巴克則推出了“真味無糖”係列,將風味與糖分開,讓消費者能在品嚐到香草、榛果、海鹽焦糖等風味的同時,不需要攝入糖。這也成了鍾平凡買星巴克的新理由。

從這個角度,也更好理解為什麽星巴克把本次的降價重點放在了非咖產品上。相對咖啡,喜茶等品牌果茶冰沙的價格相對更高,星冰樂的價格降一降,還值得與之一戰。更重要的是,作為季節屬性比較強的產品,此時把星冰樂的價格打下來,或許能夠獲得更大的效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