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保20年,最後每月領2000?

1

今天看了“私募女王”李蓓的文章,她對今年業績做的很慘的原因做了反思。

一是錯過自己不熟悉的小微盤、新消費和創新藥。

二是押重注的工業商品板塊,創新低。

所以,以後——

自己不懂的不做。

二、要謹慎對宏觀預判。

尤其是第二點她解釋說,去年924新政後,她以為積極政策會推動物價歸正,三角債問題緩解,所以地方政府欠債最多的企業受益最大。

但是沒想到,並沒有。一攬子財政政策核心目的是給地方置換高息債,地方壓力是降了,但企業現金流並沒大幅改善。

而民眾最關注的樓市政策,也已經斷檔6個月。

房價,尤其是二手房價還是沒穩住,那市場看不到賺錢效應,導致觀望情緒加劇,進一步導致也不敢消費。

以上這些話,我相信很多人是有共鳴,因為體感是一樣的。

正如下圖——

特別是剛出的5月CPI數據繼續為負。

從下圖看,消費端已經縮了30個月了。

所以她還講了一個觀點,說要多向外資學習,不僅要看趨勢,更要看重安全性。

我們都知道去年至今一直有個熱點詞叫“中國窪地”,與之對應是有個觀點就“中國資產價格正在重估”,背後的焦點就是外資有沒有回歸。

並沒有!

總之,對當下形勢的誤判主要來自過去一二十年的路徑依賴。但時過境遷,今時不同往日。

80後第一批買房的可能離婚了。90後考上研究生的可能送W賣了。第一批發財的差不多都成老賴了,但凡牛逼點兒的也都負債了。連中鐵這樣的單位發薪都困難了。

2

恰逢今天還召開了“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發布會。

別的先不說,裏麵提到的社保問題,咱們正好在《每年2500萬?史上最大退休潮來了!》剛剛寫過。

以外賣員為例,可能很多外賣員他自己並不想交社保。因為對他來說,很有可能隻是把送外賣當成一個短期工作,隻要錢給夠就行,而這個時候社保對他是負擔的。

其次,現在社保規定是,如果你退休前沒有累計交滿20年,退休後隻能退個人繳納部分,占70%的公司繳納部分是不給退的。

如果按照延遲退休後63歲的退休年齡,那麽現在43歲以上的外賣員肯定沒法累計繳納滿20年了,有人說那他可以送夠20年,這個活年齡大了應該也不好幹。

所以,這些人現在交社保的結局就隻有一個,被白嫖。

即使是43歲以下的外賣員,誰又敢保證自己能穩定送20年外賣?

就算你交夠20年又能怎樣呢?

我們假設你按照每月 8000 元,且60% 的基數繳費,即繳費基數為4800 元。

按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 繳費年限 × 1%。

計算結果如下:

請問有多人能按照4800的基數足額繳納?

所以到底是外賣員需要社保,還是社保需要外賣員?

我們一直講一個觀點,你究竟靠什麽養老?

你認為你可以靠你的退休金養老嗎?你肯定不夠的。

養兒養老嗎?你敢想嗎?如果子女不行,你要不要幫?當然要幫了,怎麽辦?

2050年前後的10年才是中國中產最至暗時刻。

現在並不是。你不用懷疑這一點,這不是預判。

為什麽現在輿論層麵開始引導70、80、90後要盡量提前規劃好自己的養老?

為什麽要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就是為了不要到了老年晚期,狼狽不堪,不要老年返貧。

比如兩個人現在同樣的資金100萬在手,20年過後,二者有可能是多大的差距呢?

正好今天刷到一個財經博主做的假設,我覺得對當下很有啟發。

他講10年前你有100萬人民幣——

如果投了p2p, 你現在分幣不剩。

如果買了房子,有可能剩個沒封頂的毛坯房,或者虧掉5年首付和月供。

如果買了大A還剩68.5萬,投創業板你還剩65萬,買國債就變成142萬,買白銀就變成176萬,買黃金就是210萬。

如果買了老美的標普指數現在是298萬,買納斯達克的指數是376萬。

而如果你買騰訊的股票現在是2125萬。

買比亞迪的股票是1092萬,買了蘋果股票是1187萬。要是買了特斯拉的股票,那就是3299萬。

而如果你買了比特幣,那現在就是4.93億,增值493倍。

好,倒回去10年前,上麵說的那些,你都知道答案,請問你怎麽操作?

你操作不了。

你能買的隻有P2P,房子,創業板,大A、國債,白銀,黃金和比特幣。

其中能掙錢的隻有黃金、白銀,但你買容易,想賣費勁。人家自己家賣的黃金自己都不收,外邊是黃金,裏邊是什麽,你敢較真嗎?

你買比特幣也行,但是你這個人可能就要XX。

所以不是你掙不到錢,是你的世界你掙不到錢。

那如果我們放眼未來10、20年,把你保值、增值還有你的養老都考慮進來,你該怎麽做呢?

我們正能量一點。簡單說,每個家庭的核心資產應該是三個:

第一個叫升值資產。可以幫你抵抗通脹。

第二個叫壓倉資產。可以把你的現金變成現金流的提款機。

第三個叫做對衝資產。可以幫你保住財富的現金價值。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