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科海鈉鈉離子電池
因“資源豐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點被寄予厚望,鈉離子電池規模化應用再提速。
近日,寧德時代發布鈉離子電池品牌“鈉新電池”的消息,再度將這項電池技術置於聚光燈下。寧德時代稱,其鈉新乘用車電池能量密度達175Wh/kg,比肩磷酸鐵鋰電池。該電池支持峰值5C的充電速率和500公裏續航,循環壽命超1萬次,預計於今年12月量產。
“目前鈉離子電池產業正處於突破前夕,市場爆發點即將到來。”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海鈉”)總經理李樹軍表示,經過數十年的技術研發積累,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已接近鋰離子電池,有望在儲能、商用車等應用場景率先起量,未來3~5年,將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
率先在儲能及商用車領域起量
鈉離子電池被視為電池研發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2021年,鋰離子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發布其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產品,將這一技術推向公眾視野。
記者了解到,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負電極之間移動來工作,是一種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具有長壽命、易製造、高安全、理論成本較低等優勢。
近年來,鈉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等方麵不斷取得突破,推動其在儲能及商用車領域的試點應用加速落地。
圖為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時鈉離子新型儲能電站
2024年6月,全球最大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時鈉離子新型儲能電站科技創新示範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運,投產規模達50兆瓦/100兆瓦時,標誌著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新階段。
近日,全國首個40兆瓦/40兆瓦時構網型鈉離子電池儲能係統在雲南文山並網投運。該係統是全球首個實現“調峰+調頻+構網支撐”多場景融合應用的大容量儲能解決方案,驗證了鈉電儲能在調峰、調頻、黑啟動、電壓支撐等多場景的協同能力。
除了新型儲能領域外,鈉離子電池技術也加速向商用車市場滲透,特別是電動重卡市場。
3月28日,中科海鈉發布全球首個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包括“海星K150”“海星K210”“海星K280”和“海星K350”四款產品。前兩款專為短倒運輸場景設計,後兩款則定位於物流運輸領域的技術需求,這標誌著鈉離子電池正式在商用車上應用。據介紹,“海星”電池計劃於今年第三季度批量推廣,預計明年將有數千台電動重卡搭載鈉離子電池開啟規模化運用,可達成GWh級別的電池出貨。
而寧德時代此次發布的“鈉新電池”品牌,其首款產品就是針對重型卡車的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寧德時代介紹,該電池可支持全電量使用,零下40度整車可以一鍵啟動,使用壽命突破8年,總成本相較鉛酸電池降低61%。該電池將於今年6月正式量產,首發落地一汽解放車型。
將迎百GWh時代
“我們選擇重點聚焦商用車和儲能市場,主要出於三點考量,一是政策支持,二是技術突破,三是場景適配。”李樹軍解釋道,儲能應用場景與鈉離子電池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的優勢適配,隨著鈉離子電池的成本不斷優化,市場會逐步打開;而商用車的使用要求和鈉電的特性天然匹配,且除城市公交車外,整體電動化率不足10%,市場廣闊。“我們的新一代鈉離子電池,基於長壽命、寬溫區、高倍率特性,提高電量使用率的同時還降低了充放電損耗率,可為電動重卡提供少裝電池、快速充電、多次使用的新運行模式。”李樹軍說道。
記者了解到,中科海鈉“海星”解決方案所用的電芯能量密度達165Wh/kg,能在20~25分鍾內完成100%充電,且快充模式下循環壽命仍能超過8000次,-40℃至45℃寬溫域穩定放電,這與商用車高頻使用、快速補能、全天候運營及大部分在嚴寒地區運行的特殊需求高度契合。
此外,不同於“堆電池增電量”方案,中科海鈉采用“高頻快充”策略,通過將每天的充電頻率增加至2-3次,在減少電池裝載量的同時,降低電池購置成本、提高電動重卡的運營裏程。“目前,鋰離子電池無法兼顧快充性能與循環壽命,而鈉離子電池在此方麵具備優勢。”李樹軍稱。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研究經理孫佳為認為,鈉離子電池在電網調峰調頻、低速電動車、商用車以及港口岸電等應用領域更具競爭力。“具體而言,電網級調頻需要技術具備快速響應能力,鈉離子溶劑化能比鋰離子更低,具有更好的界麵離子擴散能力,因此電池的倍率性能更好,可以滿足4C以上的放電需求;在商用車領域,鈉離子電池可以在-20C的環境下正常工作,適配寒冷地區重卡全天候運營的需求。”孫佳為說道。
圖為寧德時代鈉新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
“經過15年的基礎研究,我們挖掘出了鈉離子電池‘長、寬、高’的特性。”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主任胡勇勝說道,長即長壽命,目前,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可突破2萬次;寬指寬溫域,鈉離子電池既能耐受低溫,在-40℃的極寒環境下保持80%的容量,也能夠耐受高溫,在45℃的環境中可穩定長循環使用;而高倍率則支持快充,實現20分鍾充滿電。
隨著鈉離子電池在儲能和電動車領域的應用加快落地,鈉離子電池產量需求也將持續攀升。“未來3至5年,鈉電池將進入規模化出貨階段,出貨量有望超過百吉瓦時。”孫佳為預測。
做鋰離子電池的有益補充
盡管擁有諸多優點,但鈉離子電池在商業化過程中仍然麵臨諸多挑戰。目前來看,鈉離子電池的整體出貨量較小,處於示範、小規模生產向市場化應用、規模化生產的過渡階段,其成本優勢也尚未得到很好體現。
記者注意到,2021年下半年,碳酸鋰價格逐漸上漲,鈉離子電池因“資源豐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點被寄予厚望;而自2023年,碳酸鋰價格低位運行以來,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被迅速稀釋。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鋰電價格的持續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進程。隻有當鋰電產能有效出清後,鈉離子電池才有望真正迎來規模化發展。
圖為中科海鈉鈉離子電池生產線
此外,由於鈉離子電池尚未實現規模化生產,不具備規模效益,因此成本仍舊較高。孫佳為分析指出,雖然鈉離子電池的理論成本可比鋰離子電池低約20%,且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小;但目前鈉離子電池的電芯價格普遍超過0.5元/Wh,預計實現規模化量產後可降至0.3元/Wh,與當前鋰電電芯中標價格相當。
據孫佳為觀察,在兩輪車領域,同鉛酸電池車型相比,鈉電兩輪車售價普遍超過3000元,價格較高;疊加購買渠道單一、市場認知度不高等問題,致使其市場占有率偏低。而在儲能領域,受成本因素影響,2024年鈉離子電池的整體裝機量不到200MWh。“無論是從出貨量,還是從裝機量來看,該技術均處於發展初期。”孫佳為說道。
而在能量密度、快充等性能指標方麵,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也存在較大差距。“當前,僅有少數頭部企業推出的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能夠‘比肩’磷酸鐵鋰電池的行業平均值,不能代表整體行業水平;快充技術同樣存在檔次之分,整體仍落後於鋰電池;此外,寧德時代推出的24V重卡啟駐一體蓄電池,主要應為啟停電池,而非用於動力。”上述專家稱。
不過,對於鈉離子電池的市場定位,業內專家已達成共識:發展鈉離子電池有國家戰略考量,同時也有其自身性能獨特的因素。鈉離子電池不是要取代鋰離子電池,而是做鋰電池的有益補充。
對於鈉離子電池未來的發展,李樹軍充滿信心。他表示,經過數十年的技術研發積累,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已接近鋰離子電池,未來還將進一步取得技術突破。隨著寧德時代等鋰電巨頭再度加碼鈉離子電池,推動鈉離子電池產業鏈成熟,也將促使鈉離子電池從“技術可行”向“商業可信”跨越。
“我們相信,在行業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產業突破必將很快到來。鈉離子電池即將開啟千億級藍海市場。”李樹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