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退潮,預製菜公司“裸奔”

上市公司的小龍蝦業務開始“不香了”。

近日國聯水產發布公告稱,將終止 “國聯(益陽)食品有限公司水產品深加工擴建項目”。背後原因則是小龍蝦需求的疲軟——這家公司解釋稱,該項目於2020年製定,鑒於當時小龍蝦熱度不斷攀升,小龍蝦產業呈爆發式增長,消費市場持續升溫,已成為當時中國最火爆的餐飲和網紅食品之一。

但幾年之後情勢發生了改變。國聯水產表示,近年來總體宏觀經濟環境、市場需求發生變化,特別是小龍蝦熱度減退、價格持續下跌,加之預製菜市場繁榮度減退。公司現有生產線產能負荷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產能能夠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

國聯水產早在2017年左右進入小龍蝦賽道,推出調味小龍蝦產品,並陸續投資湖北洪湖、湖南益陽等地建設小龍蝦加工基地,形成從養殖到加工的全鏈條能力。根據公開報道稱,2020年國聯水產的小龍蝦銷量突破4億元。小龍蝦也和蝦餃、烤魚、黑魚片一起成為國聯水產的4大主力預製菜單品。2023年,國聯水產與盒馬簽訂了自2024年起為期3年的戰略合作協議,盒馬每年采購金額為5億元,其中就包括小龍蝦等預製菜。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國聯益陽

國聯水產這一舉動,也帶來小龍蝦市場過熱後亟需收縮的一個信號。對於現階段的一些大公司來說,小龍蝦預製菜業務已經不值得追加投資重倉押寶了。

業績的疲軟在國聯水產4月29日晚發布的2024年報中得以體現。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34.09億元,同比大跌26.16%;淨利潤約-7.4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進一步加大。而包含了小龍蝦預製菜的水產食品業務,2024年營收為32.32億元,同比下滑25.25%。

實際上,小龍蝦熱度的減退,拖累的還有另一個上市公司安井食品的業績。

根據4月29日晚發布的年報,安井食品在2024年的營收與淨利潤增速與往年兩位數的水平相比顯著下滑。2024年實現營收151.3億元,同比增加7.7%;淨利潤為14.85億元,同比微增0.46%。作為對比的是,2020年-2023年,安井食品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32.25%、33.12%、31.39%、15.29%;淨利潤增速則分別達到了61.73%、13.00%、61.37%、34.24%。

這家公司在2024年年報中明確提到,隨著小龍蝦近年來行業走熱甚至過熱,資本加速進入和供給端快速擴容,蝦尾及小龍蝦價格持續下行,相關企業壓力陡增。

安井食品寄予厚望的預製菜業務,其中一大板塊就是小龍蝦。它在2021-2022年間通過收購的方式將新宏業和新柳伍兩家小龍蝦公司收入囊中,用以布局小龍蝦產業鏈。

安井食品小龍蝦業務的拖後腿效應在2024年上半年體現得更加明顯。幾乎占據安井三分之一的收入體量的速凍預製菜肴板塊的收入增速,從2023年上半年58.19%的高速增長,滑落至2024年上半年0.4%的微增。一方麵這與速凍預製菜肴本身體量變大、基數增加有關,但另一方麵,也反映出小龍蝦業務的疲軟。2024年半年報顯示,新柳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實現營收約6.21億元,較去年同期6.87億元減少6600萬元。

從兩家大公司對市場的共同判斷可以看出,小龍蝦近年來出現了明顯的“內卷加劇”行情。

根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小龍蝦產業分會發布的產業報告,2024年中國小龍蝦養殖麵積約3000萬畝,總產量超300萬噸,與2023年基本持平。一個變化是,與過往小龍蝦養殖集中在湖北、安徽、湖南等主產區不同,廣西、四川、海南等地非主產區的小龍蝦養殖異軍突起,實現了反季節養殖。

隨著小龍蝦養殖產量的增加,小龍蝦收購均價則繼續下跌。而小龍蝦加工企業產能過剩初現端倪,被調查的41家企業產能利用率隻有76.3%。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國聯益陽

由於小龍蝦生產周期短、季節性強,且價格隨季節波動,小龍蝦收購價格的下跌,理論上可以降低加工企業的原材料成本。譬如安井食品曾經在2023年6月的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小龍蝦原料價格下降有利於工廠運營,一方麵原料端成本下降,全年行情相對企穩,減少了高價囤貨的風險;另一方麵成品價格相應降低,有助於促進消費,增加產品銷量。

但在實際經營中,這樣的成本優勢可能並沒有充分轉化為利潤。

“小龍蝦預製菜本來是通過冷凍和預加工,來實現全年不間斷的供應,隨著這幾年小龍蝦產能的過剩,小龍蝦價格和毛利率都在下探,毛利率水平在整體預製菜裏麵並沒有優勢。”淩雁管理谘詢首席谘詢師、餐飲及食品行業分析師林嶽對界麵新聞表示,不少預製菜企業重倉了小龍蝦產品,也催生了價格戰。

從安井食品2024年不同品類產品的毛利率情況來看,速凍預製菜肴屬於較低水平——隻有11.76%,低於速凍調製食品29.29%、以及速凍麵米製品24.36%的水平。而2024年國聯水產的水產食品業務毛利率也隻有9.95%。

如今市麵上的預製菜難以避免走向產品同質化,繼而引起價格戰,這在小龍蝦品類中也不例外。而中國的大型小龍蝦加工企業,幾乎全部是生產蝦尾、調味蝦、蝦仁等幾款產品,在產品形態和口味上也並沒有顯著差別。

林嶽進一步分析道,近幾年小龍蝦終端市場的消費趨於理性,創新乏力、同質化嚴重,餐飲市場疲軟都影響了整體的銷售,再加上養殖與生產過剩,當下的狀態預計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市場增長或者產能下降才有機會走出周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