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南都電源(300068.SZ)公告,宣布啟動H股發行計劃,這家中國儲能行業曾經的標杆企業,正試圖通過香港資本市場扭轉危局。
但市場似乎對其"全球化戰略"的敘事並不買賬。剛剛披露的訴訟升級與全年預虧12億至15.6億元的業績預告,將這家公司的困境暴露無遺。此時,赴港IPO更像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背水一戰。
一個季度巨虧14億
成立於1994年南都電源,2010年4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長期專注於儲能技術、產品開發與應用。
根據業績預告,公司全年歸母淨利潤虧損12億至15.6億元,扣非後虧損更達14億至1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電源2024年前三季度尚盈利2.47億元,但全年預計虧損下限達12億元,這意味著第四季度單季虧損至少14.47億元。這種斷崖式下跌在A股新能源板塊實屬罕見。
兩項主營業務在2024年遭遇的重大挫折,帶垮了其全年業績。作為營收支柱的鋰離子電池產品、再生鉛產品,二者2024年營收占比分別為29.44%、42.31%,同比下降55.93%、46.63%。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新行業分析師指出,鋰電產品價格年內下跌超40%,而廢舊電池回收成本居高不下,兩頭擠壓直接擊穿毛利率。
更嚴峻的是,其存貨規模高達51億元,應收賬款39.37億元,疊加145億元總負債,流動性危機已迫在眉睫。
自2022年剝離盈利能力較弱的民用鉛酸電池業務後,南都電源逐漸將重心轉移,並不斷聚焦新能源儲能、鋰電主業,其主要產品包括鋰離子電池係統、鉛蓄電池係統、鋰電池材料和再生鉛產品。
公司年報顯示,2024年因為放棄了一些低毛利訂單,並受海外客戶發貨延遲影響,導致下半年儲能出貨量出現了大幅下降。
“放棄低毛利訂單導致儲能出貨量驟降。”多位業內人士質疑這一策略的合理性。在儲能行業市占率決定生死的關鍵期,主動收縮可能意味著永久退出市場。
5.65億訴訟拉鋸戰
屋漏偏逢連夜雨。赴港IPO公告前夜,南都電源與新日股份的電池質量糾紛再度升級。
這場始於2023年的訴訟,索賠金額已從最初的1億元已經飆升至5.65億元。2024年12月,無錫中院一審判決南都電源賠付1億元,但最新消息顯示,二審可能推翻這一結果。新日股份主要從事高端、智能電動自行車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電動車銷量一度是行業龍頭。
爭議焦點在於鋰電池是否存在“根本性缺陷”。新日股份提供的北京市監局BMS不合格通報與南都電源的第三方檢測報告形成直接對抗。南都電源則反駁稱,其產品經第三方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及合同約定,質量問題係客戶使用不當或技術迭代導致。
法院一審雖未認定根本違約,但以技術過時為由支持合同解除,折射出動力電池行業技術迭代的殘酷現實。
此案暴露出南都電源在品控與客戶管理上的係統性風險。一位了解案件論證的法律人士透露,若二審敗訴,其港股IPO估值將再打折扣。
周慶治的“豪賭”
現年68歲的實控人周慶治,其人生軌跡堪稱浙商傳奇。從浙江省委辦公廳下海,橫跨地產、基建,最終在電池行業落子。但如今,這位資本老將麵臨職業生涯的最大挑戰。
寒冬下,南都電源將希望寄托於出海。
盡管公司聲稱不會導致控股股東變更,但投資者擔憂帶病上市或加劇困境。券商分析師指出,港股市場對新能源企業估值普遍低於A股,若募資無法改善盈利,可能引發新一輪拋售。
南都電源的困境其實是中國儲能行業的縮影。2024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波動疊加產能過剩,行業平均毛利率從2022年的18%驟降至不足10%。包括鵬輝能源在內的多家企業已收縮產能。(儲能研究院CNES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