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啟動新一輪裁員?

作者 |傅林林

編輯 | 曹蓓

家電龍頭美的集團裁員的消息,從年初到現在,一直沒有間斷。近期美的多個業務部門人員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裁員確實在進行。

對於此次裁員,《鳳凰WEEKLY財經》向美的集團求證,相關負責人回應,公司的確沒有大規模裁員,部分業務調整和人事變動應該也都是在正常範圍內。“公司整體超過19萬員工,每天有人員進出應該都是正常的。”

去年,美的集團的整體人員基本沒有變化。從年報數據來看,2024年美的集團在職人數為19.84萬人,僅比2023年少了不到200人。

但今年年初美的集團2025經營管理年會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提出簡化業務模式、出清冗餘、品類簡化等要求,外界猜測這或許是為美的裁員定下了基調。

在2024年業績報告的開篇,美的稱:“我們要敢於做減法,尋找簡單的答案,通過對業務結構、產品類別、工作模式、組織架構等進行簡化,去掉不必要、不產生價值的經營活動,將資源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自我顛覆就是要跳出既有優勢,擺脫曆史負擔和路徑依賴,要敢於打破結構,破壞體製,減少結構性和體製性成本。”

一位美的微清事業部(微波爐和清潔)員工告訴《鳳凰WEEKLY財經》:“裁員的時候給的理由就是收縮業務,這個品類不需要那麽多人了。”

從業務上看,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利潤,美的仍然是行業內的“頭把交椅”,但一個營收超4000億、員工近20萬人的龐然大物,要“做減法”並不容易。

“20年的老員工也被波及”

一位被裁的美的員工告訴《鳳凰WEEKLY財經》:“今年目標是裁30000人,第一波裁員已經結束,6月份還有第二波,下發到每個部門會有不同的指標。”

他所在的是冰箱事業部,研發走得最多,其次是工業設計、企劃和用研。

不過,對於裁員人數,官方並未有具體數字公布。

《鳳凰WEEKLY財經》了解,此次裁員並沒有明確的範圍,波及的員工既有工作了近10年的老員工,也有剛入職不久的校招生。

上述微清事業部員工告訴《鳳凰WEEKLY財經》:“我是校招生,入職8個月,最近被裁員。我們部門80個人,裁了快50人了,研發和銷售都有。而且我的一個部長在美的工作已經快20年了,也被裁了。”

一位美的集團地方公司的人力告訴《鳳凰WEEKLY財經》:“此次調整是組織架構調整、裁撤冗餘員工。我這邊的情況是撤銷美雲銷、工程、大客戶三個部門,全部歸線下某個部門管,撤銷部門的人員流向區域,區域承接不了的就裁撤。”

從美的的發展曆程看,在架構調整和裁員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一直是個“狠角色”。2011年前後,在政策紅利、增量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美的集團業績持續下滑,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其上市主體美的電器財報顯示,2012年營收681億元,同比下降27%;淨利潤41.29億元,同比下滑9%。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 圖/美的集團官微

2012年,剛從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手中接棒的方洪波,以鐵腕手段對整個集團進行徹底的改革。他提出“先做減法,再做加法”的策略,砍掉了缺乏競爭力並且長期虧損、利潤薄弱的業務和產品,優化冗餘的組織架構和人員。他將原有各線產品型號減少了7000個至15000個,並停止了30多個產品的運營。從2011年末到2011財年的最後一天,美的員工人數相比2010年大幅減少3.2萬人。

而美的上一次進行大規模的裁員還是在2022年,當時有消息稱,美的要裁員近50%。美的集團官方號回應裁員消息稱:“今年,鑒於對內外部環境的判斷,公司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緩非經營性投資,多措並舉,進一步夯實增長潛力,提高經營業績。”但是,對於裁員規模,官方並沒有明確回複。

從美的當年的財報來看,母公司員工從上一年的2351人大幅減少到1199人,同比下降接近50%。

收縮業務,提高人效

就在今年1月底,美的內部簽發公文中的六條禁令對準了形式主義。具體包括:內部溝通禁用PPT、嚴禁下班時間開會、嚴禁微信群喊口號和舉拳頭、嚴禁內部送禮等,大力推行數字化管理,向無效工作說“不”。

繼內部發文簡化工作方式之後,美的又開始提倡各部門嚴格控製加班,有消息稱美的規定18:20不允許有人還在公司加班,同時也禁止了員工就餐後再返回工位繼續加班的現象。

這一要求迅速衝上熱搜,美的集團回複《鳳凰WEEKLY財經》:“美的並沒有強製要求不準加班,我們一直在身體力行踐行‘反內卷’,倡導健康的企業文化,提供給員工更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

一方麵裁員,一方麵拒絕形式主義,這背後是美的在下的提高人效的一盤棋。

2024年財報顯示,美的的總營收達4091億元,同比增長9.47%;歸母淨利潤為385.37億元,同比增長14.29%,利潤率約為9.42%。不管是營收還是利潤,美的都是行業第一。

但與此同時,美的的員工規模也來到了近20萬人,與其他家電行業的頭部企業相比,美的的員工數量也是最多的。從公開數據看,格力約7.26萬人,海爾約11.2萬人,海信家電約10萬人。

美的總部大樓 圖/美的集團官網

像海爾集團的全年營收4016億,距離美的的差距並不大,但是人數卻比美的要少近10萬人。

年初,方洪波自己也表示:“絕不能走老路,不能重複犯常識性錯誤,比如組織臃腫、效率低下。”

方洪波再提簡化業務模式、出清冗餘、品類簡化,意味著不僅僅是裁員和優化人效,美的的業務邏輯似乎也要發生變化。

按照方洪波的表述,非核心業務關停並轉,聚焦核心業務與核心品類,並嚴控新品類的準入。

在組織管理層麵,簡化工作方式、組織結構,如研發組織要進一步簡化,真正落地“三個一代”能力建設。中央研究院專注基礎研究,與事業部形成差異和協同;進一步簡化並明晰責權利,如海外業務的責任主體要落在國家,由當地負責產品企劃,事業部配合。

占總營收近七成的智能家居業務自然是美的集團的核心業務,2025年美的的業務重點主要放在海外自有品牌OBM產品研發和投入,提升其收入占比;還有新零售業務,特別是DTC(直接觸達消費者)。

也就是說,海外業務和渠道變革將是美的在核心業務中要重點發展的。

從方洪波的表述中看,海外業務的責任主體要落在國家,由當地負責產品企劃,事業部配合,對研發、製造、供應鏈、人才等核心資源進行全球化配置,構建第二主場。可見美的在全球市場要進行整體的資源調配,而責任主體落在當地也是一種優化成本的表現,特別是在當下關稅戰還未最終明了的時刻。

另外,關於ToB業務的發展轉型,提升ToB業務收入占比是美的今年第三個業務重點,包括新能源、機器人和智能建築科技等業務。

美的人形機器人

2024年,ToB業務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對美的是挑戰。2024年美的集團在ToB業務方麵的營收同比增長6.87%,毛利卻下滑了0.68%,其中主要原因是機器人和自動化業務營收和利潤出現了雙降。

美的集團也表示,2025年,機器人與自動化要降低結構性成本並加快推動中國市場機器人的業務發展。

作為行業龍頭來說,或許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任何人都沒法抗拒。方洪波曾說:“時代的洪流中,我們總會在某一個時刻意識到,命運是不可抗拒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