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量取消美國豬肉大豆訂單,美經濟學家:找不到替代

據環球時報援引《華爾街日報》24日報道,特朗普政府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擊了美國農作物和肉類的海外需求。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中國采購美國大豆的數量銳減,並縮減了在2025年進口美國豬肉的計劃。

康薩斯農業谘詢公司負責人、市場分析師卡爾·塞策爾在談到中國減少采購美國豬肉時表示:“如果下周我們再次看到大規模取消訂單的情況,我預計市場會有更多反應。”

大豆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4月24日公布的截至4月17日的一周數據顯示,中國的美國豬肉采購計劃已經削減了1.2萬噸,使當周總銷量降至僅為5800噸。這是2025年迄今為止報告的每周交貨量的最低值,與前一周相比下降了72%。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截至4月17日那一周僅購買了1800噸美國大豆,與截至4月10日那一周的72800噸相比大幅縮減。

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也是美國豬肉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4日公布的數據是美國發動關稅戰後,美方公布的首份涵蓋整周銷售額的數據報告。

美國大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斯科特·格爾特說,“如果這些關稅持續下去,市場基本麵將壓低美國的大豆價格”,因為中國的需求占到美國大豆出口市場的60%。他補充說,就大豆而言,找到能取代中國需求的其他市場非常困難,而中國減少采購可能會在供應鏈中產生其他連鎖反應。

美聯社稱,隨著中國轉向巴西和其他國家購買大豆、牛肉、雞肉等農產品,美國農民和牧場主將失去市場份額。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農民蒂姆·杜福特說,在豐收年,大豆種植戶每英畝可以賺50至75美元。但今年不是豐收年,因為農作物價格還不足以彌補飆升的成本,而近日的價格下跌又讓他們每英畝地損失了約25美元。杜福特擔心新的關稅可能會讓許多農民破產。

在美國濫施關稅後,多國政府表示將對美國采取反製措施。其中,大豆和高粱種植戶對關稅尤其擔憂,因為這些農作物至少有一半用於出口,而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最大的買家。去年,中國在購買美國玉米、牛肉、雞肉和其他農產品上花費了246.5億美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