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這樣的帖子:“28歲存款100萬退休躺平”或者“30歲存200萬靠利息生活”。仿佛隻要咬牙攢夠一筆錢,就能立刻告別工作,過上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理想生活。
但稍作估算就會不幸地發現,這一切根本沒有那麽簡單。事實上,別說存款百萬了,10萬這道坎就攔下了一多半年輕人。
01
人均存款超10萬,一多半年輕人不達標
愛存錢三個字已經寫在中國人的基因裏,儲蓄規模年年創曆史新高。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在經曆了幾年的超額儲蓄,存款餘額大幅增加的情況下,2024年,中國住戶存款增加了14.26萬億元,至此人均儲蓄首次超過10萬元大關,達到10.7萬。
結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住戶存款增速普遍高於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可謂存的速度比掙的速度還快。
全國人均存款超10萬,如果分不同省市來看,一線大城市的數據隻會更高。以北京和上海為例,北京人均存款32.5萬元,上海人均存款25萬元。如果以三口之家來計算,就是近百萬的水平。
不過,平均值隻能反映一部分的事實。在相關話題的評論區,不少年輕人表示自己拖了平均存款數據的後腿。
DT財經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到的數據顯示,53.7%的二線及以上城市年輕人存款不足10萬,其中還有12.2%的人沒有存款。能夠真正存到100萬以上的不過是金字塔尖的6.3%。
雖然大部分年輕人並沒有太多存款,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有個“存款夢”。他們一邊被現實的房車壓力困擾,一邊也在為“提前退休”之後的自由生活而奮鬥。
紅星資本局發布的《2035份問卷,30歲以下儲蓄調查》顯示,超八成年輕人有過存錢計劃,當被問到為什麽要存錢時,占比最高的兩個答案就是“買車買房”和“早日退休”。
而當被問到要存多少錢才能讓自己退休時,23.1%的人選擇了“50-100萬”,27.6%的人選擇了“100-200萬”。
在一線城市,100萬或許離買房還很遙遠,但已經足夠作為年輕人整個職業生涯的奮鬥目標。
02
存款百萬,是否足以支撐“提前退休”
百萬存款到底是否足以支撐退休後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不妨來算一算。
關於“提前退休到底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有一個經典算法:當存款達到一年生活費的25倍時,就可以靠4%的理財收益實現退休生活。也就是說,存款達到一定數額後,即便沒有養老金,靠理財帶來的收益也能保障退休後的生活。
舉個例子:你一年的各項花銷是4萬塊錢,當你攢夠4萬的25倍,也就是100萬的存款,100萬帶來每年4%的理財收益就能覆蓋一年的生活費,然後你就可以靠錢生錢快活度日了。
這個算法被稱為“4%原則”,是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分析了美國75年的股市和退休案例提出的。
雖然當下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都不到2%,要讓理財收益穩定達到4%並沒有那麽簡單,但我們不妨假定,大家都可以成長為一名理財高手。
然後,我們把各地統計局公布的人均年消費支出最新數據作為退休後的日常開支標準,把這個數字乘以25,就是提前退休的“存款底線”。
如下圖所示,如果退休後在21個大城市中消費最高的杭州生活,你需要142萬的個人存款;如果在消費相對最低的哈爾濱生活,你需要77萬的個人存款。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存款數隻是保證你活在當地的平均線上,與傳說中的“財富自由”是兩碼事。
這樣看來,在理想條件下,存款百萬已經足以在部分二線及以下城市維持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不過這隻考慮了個人的存款和支出,並沒有考慮老人、孩子等家庭成員。如果選擇生孩子,這點存款可能遠遠不夠,如果不生孩子,錢是夠花了,但自己老年生活的抗風險能力太差。
比擔憂退休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在30歲左右攢下足夠退休的錢,那可真的太難了。
03
根本存不下錢,提前退休就是偽命題
隨著年齡增長和工作年限的增加,年輕人的收入會提升,存款意識也會逐漸增強,但這並不意味著存款一定會按部就班地增加。
智聯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顯示,近幾年國內主要城市的平均月薪已經超過1萬元,也就是說平均年收入肯定超過了10萬。國家統計局《2024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4年,全國共有8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城鎮非私營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過萬(包含獎金、津貼、個稅、五險一金),其中上海平均月入1.9萬元,排名第一,排名最後的河南也有7013元。
問題在於,年收入10萬和存10萬完全是兩碼事。
紅星資本局調查數據顯示,能夠按時完成存錢計劃的年輕人不到25%,完不成計劃的最主要原因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收入隨工作年限增長,但在工作幾年後的某個節點,或者是買房,或者是買車,或者是結婚,之前存下的錢可能瞬間變少甚至清空。
完不成計劃的另一大原因是“花起錢來忘記了計劃”。相比於父輩,這代年輕人花錢的方式方法實在是太多了。後浪研究所的調查顯示,2024年51.9%的年輕人存在消費降級行為,但與此同時還有67.7%的人存在消費升級,具體表現為旅遊、演唱會、氪金遊戲、寵物等消費領域。
近75%的一二線城市年輕人都把最大一筆錢花在了房租房貸上。所以說別看稅前月薪1萬,房租減5000,再隨便來點日常開銷、情緒消費、社交成本,一年到頭根本剩不下多少。
為了相對清楚地評估提前退休的攢錢難度,我們繼續用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做個估算。
首先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減去“人均消費支出”,計算出各地的人均可攢錢金額,再用提前退休的存款總目標除以每年的攢錢數,可以得出,南京是達到目標最快的城市,即便最快,也需要32年。而時間最長的昆明,居然需要89年,也就是說如果想今年退休,得從1936年就開始存錢!
上麵的計算方法是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和退休的情況,如果考慮到另一種方式:先在高收入的城市工作攢錢,再找一個消費水平低的城市退休養老,情況就很不一樣了。
以存錢速度最快(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支出差距最大)的北京為例,雖然北京工作、北京退休需要34年,但北京工作再到哈爾濱退休的話,隻需要20年。這意味著一個年輕人如果22歲本科畢業後開始在北京工作,連續工作20年不被老板開掉,放棄生育,放棄買房,在42歲前往哈爾濱租房,就實現提前退休。
那如果退休後幹脆選擇到農村生活呢?2024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不到2萬元,隻需要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工作七八年,就可以到農村“躺平”了。當然,真這麽幹的人估計不多。
以上雖然是我們通過統計局數據進行的粗略估算,但基本上可以說明提前退休的難度。
同城工作、同城退休的方式至少需要32年,幾乎已經失去了“提前”二字的意義,隻有“異地提前退休”才是一線城市普通白領夠得著的高度。
提前退休固然不容易,但這不是衡量人生成敗的標尺。
人生的價值從不在於何時退休,而在於是否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活在他人定義的生活目標中,並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