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通往4000美元之路

由於關稅引發的衰退和滯脹風險,摩根大通認為,黃金的結構性牛市將繼續增強。

摩根大通Gregory C. Shearer團隊在22日的研報中預測,黃金價格將於2025年第四季度達到均價3675美元/盎司,並在2026年第二季度突破4000美元/盎司關口。

 

該預測基於2025年第一季度已實現的漲幅,投資者和央行的強勁需求預計2025年將平均每季度達到710噸。分析顯示,每增加100噸投資者和央行持有量,黃金價格將季度環比上漲約2%。

 

對投資者而言,黃金仍是應對滯脹、衰退、貨幣貶值和美國政策風險的最佳對衝工具,尤其在傳統避險資產信心受挫的背景下尤為重要。

央行黃金需求:去美元化趨勢加速

摩根大通預計,今年投資者和央行對黃金的需求將保持強勁,平均每季度淨需求量約為710噸。

報告顯示,要維持金價上漲,投資者和央行的季度淨需求需要達到或超過350噸。每季度投資者和央行持倉量增加100噸,金價將上漲約2%。

宏觀環境仍然有利於央行持續購買黃金。2025年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量將達到900噸,盡管這一數字較過去三年每年超過1000噸的購買量有所放緩,但與2022年之前的年均450噸相比,仍處於曆史高位。相當於每季度約225噸。

央行購金的主要動機在於全球經濟、貿易和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聯盟的不穩定性。摩根大通指出,即使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達成停火協議,也不會顯著影響央行的購金行為,因為俄羅斯在2022年被切斷SWIFT係統是引發央行購金熱潮的關鍵因素之一。

投資者需求:通脹與衰退的雙重避險

投資者也在增加黃金配置。截至2024年底,投資者持有的黃金(金條、金幣、ETF和期貨)約為49400噸,價值約4.2萬億美元,占全球金融資產的2%,與2010/11年的水平相當。

ETF和實物金需求保持韌性。摩根大通預計2025年全球黃金ETF持有量將增加約715噸(+22%),中國ETF已成為主要增長點,僅2025年前15周就吸納了約53噸黃金流入,占全球流入的約18%。

研究強調,黃金是對抗通脹、衰退、貨幣貶值和美國政策風險的最佳組合對衝工具。曆史數據顯示,在美國通脹快速且持續上升的五個時期中,黃金在四個時期實現了兩位數的回報率。同時,在過去三次美國經濟衰退期間,黃金平均錄得正回報

供需格局:有限的供給和潛在的需求增長

報告表示,全球黃金儲備已達36200噸,約占官方儲備的20%。

中國、印度、美國、德國等大國持有上萬噸黃金,其中美國持有約8000噸,占全球報告儲備的近23%。今年政策驅動下,中國等國增加淨進口,預計每年淨需求在200-300噸,若央行將持倉比重提升至10%,未來潛在新增需求約4000噸,極大牽動市場平衡。

另一方麵,黃金供給增長緩慢,金礦年產增速僅約1.7%,在需求持續增強的背景下,供需緊張預期促使價格上行。

由於工業需求的不確定性,白銀在短期內麵臨更大阻力。 然而,摩根大通預計,隨著價格在2025年下半年升至39美元/盎司,並在年底實現與黃金的追趕,白銀市場將開始更充分地開放。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