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的重倉股,“暴雷級”大跌!

張坤,是國內最頂流、最有影響力的基金經理。

張坤前幾年憑借白酒股的上漲登上神壇,但這幾年又因為白酒股的下跌而飽受基民詬病,真是“成也白酒、敗也白酒”。

幾乎腰斬,張坤重倉股曝光

白酒股之外,張坤還特別喜歡持有消費股,他重倉了旗下有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百勝中國,本地消費的巨頭美團,高端箱包品牌新秀麗,美妝品牌巨子生物。

目前,張坤掌管的基金有4隻,分別是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易方達亞洲精選混合。

別看張坤的幾個基金成立以來漲幅似乎不錯,甚至有漲400%以上的,但很多基民都是看到鋪天蓋地的宣傳營銷之後,在高位買的張坤基金,之後損失慘重。

以張坤管理規模最大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為例,2021年初單位淨值一度高達3.5,但現在隻有1.8,幾乎腰斬。

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規模最大時約700億,目前為375億左右。

3月底,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基金披露了年報,前10大重倉股分別是:騰訊控股、阿裏巴巴、五糧液、貴州茅台、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中國海洋石油、美團、百勝中國。

第11-20大重倉股分別是:新秀麗、分眾傳媒、巨子生物、邁瑞醫療、香港交易所、順豐控股、中國國貿、蘇州天脈、天和磁材、上大股份。

由於不像前10大重倉股那樣曝光率高,一般來說,11-20名的重倉股被稱為“隱形重倉股”。

從下圖的重倉明細可以看出,第14名邁瑞醫療之後的重倉股,占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就很低了,均在1%以下。

如果邁瑞醫療勉強算重倉股的話,那麽這隻張坤最重要的基金,其實也就重倉了14家公司。

張坤,狂買新秀麗

這些公司大家都耳熟能詳,稍微陌生點的可能就是第11大重倉股新秀麗。

新秀麗1910年起源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1997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目前總部在瑞士。

新秀麗旗下品牌有Samsonite(新秀麗)、Tumi(途明)、American Tourister(美旅),以18%市占率排在全球旅行箱市場的第一名,遠超第二名的Rimowa(日默瓦)。

此外,新秀麗還是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的第15大重倉股、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的第11大重倉股,易方達亞洲精選的第17大重倉股。

目前,新秀麗的市值不到200億港元,跟張坤重倉的那些幾千億、上萬億的白酒、科技巨頭根本沒法比。盡管市值如此之小,但它在張坤管理的4隻基金中都有重要戲份,可見張坤對新秀麗很看重。

筆者梳理,張坤買賣新秀麗的時間線如下:

2023年第四季度,易方達亞洲精選首次建倉新秀麗,持股數量約1830萬股,這也是張坤旗下基金首次公開披露持有新秀麗。

2024年第二季度,張坤進一步增持新秀麗,並首次將其納入易方達藍籌精選的前10大重倉股,排在第9名,持股量達8430萬股。同期,易方達亞洲精選加倉至423萬股,較一季度末大幅增加。

2024年3月至7月,易方達旗下的基金通過多次增持新秀麗,持股比例從5.09%升至9.23%,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持有新秀麗約1.35億股。

2025年1月9日,易方達減持新秀麗15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8.97%;3月3日,易方達再度減持新秀麗90萬股股份,減持後持股數量為1.11億股,持股比例降至7.97%。

目前能查到的最新數據是,摩根大通在2025年4月3日以每股17.075港元增持新秀麗120.75萬股,持股比例從7.99%升至8.08%。

因此,易方達雖然略有減持,但依然是新秀麗第二大股東,稍微再“努力”一下,就又會成為新秀麗第一大股東。

高位重倉後,股價暴跌

張坤為何看重新秀麗?他之前在基金報告中提到,加倉新秀麗這種消費品牌是基於對“競爭力強的公司投資價值”的長期看好,認為市場對內需的悲觀預期可能被證偽。

2020-2023年,新秀麗營收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3.7%;2023年,新秀麗在亞洲市場營收首次超越北美,成為最大收入來源,其中中國增速達78.7%。

2024年一季度,新秀麗銷售額8.6億美元,同比增長0.9%;經營利潤1.5億美元,同比增長3.5%。

以上數據,或許是張坤開始看好新秀麗,並逐步對其大舉加倉的重要原因。

2024年前三季度,新秀麗營收同比下滑3.21%,毛利率也出現下降。

以上數據,或許又是張坤在2025年之後又小幅減倉新秀麗的邏輯基礎。

那麽,新秀麗的股價表現如何呢?

2020年3月到2024年3月,新秀麗股價從4.4港元一路大漲到30.8港元以上。

也正是在新秀麗股價最高的2024年3月,易方達大舉增持新秀麗,到7月持股比例從5.09%升至9.23%。

在3月-7月易方達大買的這個時間段,新秀麗股價是整體大跌的,大致從30港元跌到20港元,跌去三分之一。

2024年9月-10月,2025年1月-3月,恒生指數經曆了兩波大漲,但新秀麗股價表現明顯弱於港股大盤。

2025年2月之後,恒生指數繼續節節攀升,新秀麗股價卻率先掉頭向下,從23港元附近一度跌到13港元以下,跌幅高達45%!

(2024年7月以來,新秀麗和恒生指數對比走勢圖)

尤其是4月3日和7日,新秀麗分別大跌近7.94%和22.46%。

盡管3月份新秀麗宣布回購1942.65萬港元股份,意圖穩定股價,但依然難擋4月初的暴跌。

4月3日和7日,全球股市都因為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而出現下跌,恒生指數分別下跌1.52%和13.22%。但新秀麗的跌幅跟恒生指數比,還是跌的太多太多了。

兩天暴跌超過30%後,新秀麗元氣大傷,這種“暴雷級”的大跌,背後是什麽原因?

3月份,新秀麗發布了2024年年報,銷售淨額為35.89億美元,較2023年的36.82億美元下降2.5%。下降主要受全球消費疲軟及競爭對手促銷活動增加的影響。

比銷售額降幅更大的是經營溢利(相當於A股公司的營業利潤指標),從7.44億美元減少至6.29億美元,降幅為15.4%。

這也不難解釋為何2月後新秀麗股價就先於港股大盤開跌,市場已經提前預判新秀麗業績不會好。

而4月初新秀麗的暴跌,背後的邏輯可能是這樣:新秀麗箱包價格要比國產普通箱包品牌貴得多,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高端消費可能會更加疲軟,全球化消費品公司會更加受到衝擊。

張坤2024年3月大幅加倉新秀麗以來,到現在的2025年4月下旬,其股價已經從30港元跌到了13港元,跌幅大約為55%,而同期恒生指數上漲了30%。

這麽一比,新秀麗簡直太慘了。

或許,張坤的底層邏輯出了問題。

隻不過,買單的是基民。而張坤,繼續大賺管理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