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巴菲特買日本“五大商社”,能賺錢嗎?

“全球配置核心資產”係列

#01

跟著巴菲特買

跟著巴菲特買股票,過去十幾年雖然沒法暴富,但勝算還是比較高的,巴菲特近幾年最被人關注的幾筆投資,其中就有日本的五大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紅),近一年巴菲特一直在減倉,唯獨兩度增持五大商社。

雖然日本品牌在中國的認知度很高,但大部分人對日本股票還是比較陌生的,很多人也是在巴菲特買了之後,才開始關注日經指數,發現日本股市居然已經悄悄走了十年牛市,於是默默把“失去30年”改成了“失去的20年”。

五大商社就這麽成了日本股票的“新名片”,所以“全球配置核心資產”係列,關於日本股市投資價值的第一篇,我就以其中的“三菱商事”為代表,聊一聊“商社”這個日本經濟中非常獨特的商業模式。

三菱商社(代碼:8058)是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1983年上市到2024年,股價年化收益為9.5%左右,但過去4年最高翻了4倍,近四年的上漲是由盈利和估值的雙升來驅動的,受益於疫後的恢複和資源品價格的上升,公司盈利從2020年財年到2022年財年翻了三倍。PE估值從2020年3月末的6.7倍到現在的接近15倍,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

而這4年剛好是巴菲特持有該公司的時間,股神到底是看中了商社的什麽價值呢?

#02

商社的獨特形態

簡單理解,商社類似於我們國內的進出口貿易公司,企業的產品想要出口,又不了解國際市場,可以讓貿易代理,找到買家,並處理複雜的出口事務;國外企業想到國內采購,也會通過貿易公司尋找買家和輔助完成交易。

但日本的商社又不僅僅是貿易公司,甚至與它們合作的企業之間,也不僅僅是客戶關係,這與商社的曆史有關。

五大商社的前身是日本財閥集團內部的貿易公司,三菱、三井、住友一類的財閥,在明治維新之後形成,在日本工業化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資本,形成了以“銀行+製造+貿易”為主的一體化模式,統一在“XX本社”的領導下,等於現在的綜合集團公司。

到了日本戰敗,財閥集團被認定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幫凶,被美國占領軍強行解散,變成一個個獨立的企業,光三菱旗下的三菱重工就被拆為三家,並立法禁止控股公司和同業協調,商社也從此變成獨立企業。

但這些日本公司以美國人難以理解的東方思維,重新組合在一起,不讓我控股,我就企業間交叉持股,不讓同業協調,我就用融資方式建立聯係,形成全球獨有的“有實無名”的"企業集團"。

《半澤直樹》中,銀行職員犯了錯,就會被“下放”到製造業企業當會計,這個關係,中國人搞不懂,美國不明白,實際上,日本銀行與企業之間並不單純是客戶關係,而是對企業有人事任免等實際控製權。

由於商社天生就需要代理其他企業的業務,也就和“核心銀行”一起,成為“集團”核心企業之一,因此地位不同於普通的貿易公司。

另一方麵,日本資源匱乏,大部分企業必須依賴進口原材料,到了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1950-70年代,日本政府樹立了出口導向型政策,大力出口工業製成品,刻意扶持商社,使其成為整個日本經濟海外市場的開拓者。

進口原材料+出口製造業,商社成為日本經濟的“全球供應鏈管理者”,成為“經濟中樞”,這也是商社不同於一般貿易公司的原因。

由於競爭激烈,經過整合,最終形成了以集團為靠山的“五大商社”主導市場的格局。

廣場協議後,由於日元升級,出口戰略遇到了挑戰,日本商社開始了第三次蛻變,不但自身擴大外國直接投資,而且幫助日本企業走出日本,大規模地在海外擴張。

商社配合日本產業的升級,從進口原材料,升級為到國內投資資源型產品,從出口製成品,升級為到國外建產能和銷售基地。日本商社也升級為國際商社,從國內產業的組織者,升級為日本的全球戰略投資者。

日本本國經濟遭遇了20年大衰退,長期通縮,國內收入幾乎原地踏步,其間經曆了東南亞經濟危機、網絡泡沫破裂危機、次貸危機、歐債危機、核危機、全球大流行危機,如果放在其他出口導向型國家,早就崩潰了,但日本社會保持了出人意料的穩定,這些商社可謂功不可沒,它們雖然錢和資產出去了,但人都在國內,利潤又源源不斷地轉回國內,支撐了日本經濟。

核心資產,往往有“獨此一家,非買不可”的理由,比如上一篇《印度人隻會搞IT?錯!他們的消費文化更魔幻》說到印度的服務外包,很難在別的國家看到;美國的各種科技巨頭,隻有美國有;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和茅台,甚至四大行這一類戰略型企業,也很難在其他國家誕生。

同樣是出口導向型經濟,中國和韓國為什麽沒有出現五大商社這樣的企業?

#03

為什麽中國韓國沒有形成商社

雖然中國、韓國與日本一樣都曾采取出口導向型經濟政策,資源也都依賴進口,但它們都沒有發展出類似日本五大商社這一類“貿易+投資”的綜合企業模式,有文化的原因,也有現實的結果。

先看中國,也有專業的對外貿易公司,沒有出口權限的小企業,必須通過它們,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部分企業既不了解國際市場,也不懂國外的法律,甚至連懂外語的員工都沒有,外貿公司成為了中國出口的核心。

依賴商社或外貿公司這種中間商,利潤至少會少一塊,但好處也不少,比如商社的信譽好,可以爭取更好的付款條件;外貿產生糾紛,通過商社,製造業企業可以把一部分風險轉移掉。

但中國中等規模以上的製造業企業仍然選擇直接開展國際貿易,不讓貿易公司這種中間商賺差價,有企業經營文化上的原因。

中國企業的發展兼具了“叢林法則”和“威權法則”,大部分民營企業靠市場競爭進行無邊界的野蠻生長,不受到太多的業務邊界的約束;而一部分國有企業,憑借行業壟斷優勢和國企信用優勢,再加上一個強勢領導人,也可以跨行業整合做大做強。這種經營理念下,貿易業務壁壘不高,很難有做大的土壤。

韓國也是類似,韓國政府在經濟起飛階段,直接支持財閥如三星、現代建立全球供應鏈和出口網絡,這些財閥通常在內部設立貿易部門,直接管理國際市場,不需要外部商社。而資源保障則由政府直接通過類似中國“一帶一路”的長期戰略合作推動。

而日本文化中有對專業的尊重,日本企業的專業化分工相對更明顯,再加上前麵介紹的財閥集團無形的影響,成為貿易公司的經營壁壘。

舉個例子,中國出海的大企業,海外擴張都是首選(或未來打算)自建營銷網絡。但日本企業出海,就算是豐田日產這樣大汽車製造商,也習慣於通過五大商社現成的物流網絡,而不是自己重建一套。

作為“豐田係企業”的綜合商社,豐田通商直接參與中國業務的供應鏈管理,負責汽車零部件采購、物流體係搭建及技術標準輸出。

甚至合資車企也要走這個體係,名義上由中日車企共同運營,但實際業務中,核心零部件由豐田通商協調的日資供應商提供,原材料采購要通過豐田通商,如寶鋼供應的鋼材需通過商社渠道議價,物流網絡建設需要三井物產參與,金融服務需要住友商事協調,日本技術本地化也需要豐田通商協調專利授權。

說實話,這種深度綁定模式有一定的弊端,導致供應鏈缺乏靈活性,也是日本車企近幾年敗走中國的原因之一,但在全球範圍內,總體上能讓日企更快適應本地化市場。

商社的這種獨特商業模式,正是日本政治經濟、曆史文化等一係列因素下產生的,具有“核心資產”的不可複製性,巴菲特以五大商社為目標投資日本,正是遵循了海外投資隻投核心資產的原則。

當然,如果你也想跟著巴菲特投資五大商社,還是要從企業價值分析的方法中,更詳細的理解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所在。

#04

商社的投資價值

這裏以三菱商事為代表。

五大商社在外國的直接投資,主要是通過參股而非控股的方式,一方麵多元化,降低國際化投資風險,另一方麵,商社並不擅長管控生產製造企業,也是在降低難度。

所以五大商社現在本質上是長期戰略投資公司,三菱公司現在的業務包括了天然氣、綜合材料、石油、化肥、金屬資源、產業基礎設施、汽車、食品消費、數字城市開發等等各種各樣的部門。

三菱商事在“投資+運營+貿易”的業務架構上,不斷地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同時,如果發現自己無法再給相關業務提供更大的附加值,他們會選擇出售這個業務,以此形成一個“投入-出售”的循環。

從2016到2022財年,公司平均的投資規模是在8,141億日元,而資產出售回籠的資金平均是在5,321億日元,處於長期對外淨投資的狀態。

所以,三菱商事的投資業務,有點類似於產業基金與私募股權投資,相信這一點是巴菲特看中它的重要原因,伯克希爾投資標的中包括大量未上市的中小企業的股權,但以美國公司為主,通過商社,可以投資全球更多的地區。

而且,商社投資目標有很強的資源屬性,這也是巴菲特近幾年投資的重點方向。

公司的業務可以拆解為兩大部分,第一類是偏資源型的,主要是礦產資源和天然氣,煤礦是與必和必拓合資在澳洲經營的煤礦,銅礦是跟合作方在智利和秘魯擁有的銅礦,天然氣業務是在全球布局,資源型業務占收入比重為26%,但占利潤比重為52%。

日本商社的海外礦產資源布局非常早,以至於中國企業去國外買礦,繞了一圈發現要去東京談。

商社的基本盈利模式是“投資+貿易”,投資獲得產業鏈各環節的收益,同時收獲了上下遊的銷售代理權或貿易權,賺貿易價差的收益或代理服務的收益。

投資和貿易是相互促進的,公司投資的覆蓋範圍越廣,越能深入地介入到整個產業鏈上下遊的運營,再通過整合產業鏈獲得價值最大化,公司在非資源品這一塊做得是比較極致的。

所以從投資的角度,資源型業務盈利能力強,非資源型業務的增速更快,財務上完美的配合。

非資源類業務很能體現商社的特點,以其中最典型的汽車移動出行業務為例,占到公司整體淨利潤的11%,商業模式是先與三菱汽車、五十鈴汽車建立合資公司,在東盟、歐美等地區是經營、生產、分銷、進口和總銷售代理的業務,除了生產,更主要的是做售後,包括金融租賃等衍生的業務。

就是前麵說的,各個環節都有經營的實體,使得價值鏈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跟著巴菲特去買,也要看你資產配置的目標。

巴菲特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分紅,公司的分紅政策是每年有最低金額,超過這個下限的部分按照30%的比例派息。近幾年就更慷慨了,分派率經常超過90%,而且商社的現金流管理,流入永遠是大於流出,股東權益的係數不斷下降,財務較健康,未來分紅的持續性強。

但如果從更長的時間維度去看,商社的成長性一般,三菱商社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跑輸日經大盤的,而且與大宗商品價格有關,商品景氣的時候跑贏大盤,如果你看好長期商品牛市,那它就是一個投資日本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是穩健型投資者,喜歡紅利資產,商社就是不錯的選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