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波動顯韌性 政策工具擇機“出鞘”

關稅風暴持續發酵,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4月9日,離岸人民幣盤中一度突破7.40關口。

分析指出,短期貿易環境成為影響匯率的核心因素,預計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空間加大。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指出,長期來看,盡管關稅對中國出口構成一定負麵影響,但人民幣匯率的決定性因素仍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麵。通過政策支持、深化改革並激發市場活力,有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從而穩定匯率。

貿易麵影響+資金避險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命令,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新關稅,對各國征收“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征收 34% 的關稅,疊加特朗普之前對中國加征的 20% 關稅,對中國的累計關稅將達到 54%。

當地時間4月8日,美方在原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基礎上,宣布對中國有關產品再加征50%關稅,即自4月9日起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4%關稅。

關稅風暴演繹,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4 月 9 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 7.2066,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跌宕,盤中一度突破7.40關口。

興業研究方麵指出,美國對華再加征50%關稅,導致人民幣有效匯率修複高估空間重新評估。預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可能緩慢溫和變動,需警惕關稅進一步升級。

複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沈國兵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2024年對美出口額占中國總出口額的14.7%。由此,美國對中國加征高額的關稅,直接導致中國對美出口斷崖式下降。同時,中國為反製美國,也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這會減少雙方貿易量,影響外匯市場上人民幣的供求關係,造成人民幣在短期內麵臨貶值壓力。從投資角度來看,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擔憂加劇。投資者出於風險偏好,往往將資金流向相對安全的資產,美元作為主要的避險貨幣,於是推動美元升值。

關稅風暴如何影響人民幣匯率?中證鵬元研發部高級研究員李席豐向記者分析稱,首先,特朗普關稅政策通過影響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動來間接影響人民幣匯率。加征關稅將會減少美國的進口需求,可能縮小中國的貿易順差,同時可能導致外資減少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對人民幣形成貶值壓力;其次,關稅政策的實施和升級會加劇市場對兩國貿易關係和經濟數據的擔憂,影響投資者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並可能導致資本外流,使人民幣匯率麵臨下行壓力;再次,關稅政策可能推動人民幣、歐元、日元等貨幣采用競相貶值的方式以對衝關稅影響;最後,我國政府可能會采取措施來緩解關稅政策的負麵影響,比如動用外匯儲備幹預、加強資本管製、引導市場預期等方式,這些政策可能會在短期內對人民幣匯率產生直接的影響。

浙商證券(601878.SH)宏觀研究團隊指出,短期貿易環境成為影響匯率的核心因素,預計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空間加大。若其他主要國家對美貿易摩擦加劇,各國可能通過本幣貶值來對衝貿易損失,導致人民幣綜合幣值被動上行。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中國官方外匯儲備32406.65億美元,環比增加134.41億美元。其中,匯率波動為主要影響因素,估值因素對外儲的影響為正向559.01億美元。

政策工具有充分調整餘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一攬子增量政策相繼出台實施,經濟的關鍵數據表現較好,再加上央行采取了一係列貨幣政策工具和匯率預期管理措施,這也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一定的安全墊。

王晉斌指出,中國政府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麵具有豐富的政策工具,有能力穩定經濟預期,從而為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提供支撐。

《人民日報》發布文章《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增強有效應對美關稅衝擊的信心》指出,未來根據形勢需要,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餘地,隨時可以出台;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並適時出台一批儲備政策;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堅決穩住資本市場,穩定市場信心,相關預案政策將陸續出台。

記者注意到,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強調“擇機降準降息”,讓市場的降準預期持續上升。

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3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公告發布,明確提出“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

在操作時機上,廣發證券(000776.SZ)研報指出,4月初擇機降準降息窗口期已到。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建議,二、三季度擇機調降政策利率0.5個百分點,推動商業銀行LPR下調0.5個百分點以上;建議寬鬆貨幣政策進行前瞻性操作,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0.5個百分點至1.0%,大幅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成本,緩解其經營壓力,有效推動LPR下行,降低貸款利率與債券發行成本,刺激投資與消費增長。

中國銀行(601988.SH)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對美匯率將延續雙向波動的態勢,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一是我國經濟運行總體穩中有進,財政貨幣政策調控更加注重時、度、效,國際收支保持平衡,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我國擁有豐富的匯率管理工具,能夠有效應對市場波動,包括調整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參數、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等。三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鼓勵外商投資,國內資本市場回暖加速境外資本流入,為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和匯率穩定提供支撐。

王晉斌也表示,從政策空間來看,未來存在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一方麵用於對衝外部壓力,另一方麵當前國內物價水平保持穩定。因此,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有操作空間,但其對匯率的影響是可控的。總體而言,外部政策大變化難免對匯率造成一定波動,但隻要能有效穩定經濟基本麵,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仍然有堅實基礎。

李席豐表示,為促進國內經濟穩增長、防範化解風險以及對衝外部衝擊,今年我國有望繼續大幅降準降息,可能將調降7天期逆回購利率30BP—40BP,累計降準幅度預計超過2024年的100BP。

“在大幅降息後,中美利差還將較長時間保持高位,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加劇,預計央行可能放寬人民幣貶值預期,來對衝關稅的衝擊。人民幣匯率目前主要在7.3—7.4區間,如果中美摩擦繼續加劇,突破7.5甚至8.0的概率將增加。不過,央行穩匯率意向高,將堅決防範匯率超調,如果中美衝突持續升級,人民幣可能在7.5—8.0區間震蕩。”李席豐說。

南華期貨在研報中表示,二季度來看,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波動預計加劇,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走勢大概率主要運行在7上方,但暫看不到進一步向上突破7.5的動力。後續需關注各國與美國在貿易上的談判進程和美國貿易政策的反複情況。長期視角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製度改革方向具有持續性,但在短期外部衝擊尚未完全消退的過渡期,保持匯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具有現實必要性。

連平建議,央行做好人民幣匯率預期管理,引導機構調整投資策略增強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容忍度。鑒於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國際經濟環境的複雜性,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在較大的區間內波動,如在7.2—7.5區間或者在7.1—7.6區間。建議央行積極引導市場預期,鼓勵商業銀行做好人民幣貶值預案,及時調整外匯投資與風險對衝組合安排,擴大匯率波動的容忍度。同時,央行也需提前準備好各類匯率調控工具,有需要時要果斷動用離岸央票發行、外匯存準率、外匯風險準備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參數、外匯儲備等工具,引導匯率回歸合理區間,避免出現大幅波動局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