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在中國區發起新一輪裁員,主要涉及銷售、市場等關鍵業務團隊

(圖片來源:鈦媒體AGI編輯林誌佳拍攝)

4月10日消息,鈦媒體AGI獨家獲悉,近日,全球第三大PC製造商戴爾科技集團(Dell Technologies)在中國區進行了新一輪裁員,多位員工目前已收到通知,主要涉及銷售、市場等關鍵業務團隊。

目前多位員工已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發文提及上述信息。據第一財經早前消息,此輪裁撤的戴爾中國區員工數量達120人,高層變動也不小。

根據3月27日戴爾科技集團向美國SEC提交的年報顯示,截止到今年1月31日,戴爾2025財年員工總數大約為10.8萬人,而上一年同期是12萬人,一年內淨減少超12000人,占比達10%。

戴爾表示,整個2025財年,公司始終致力於嚴謹的成本管理,並與持續推進的業務現代化計劃相協調,並持續采取多項措施降低成本,包括限製外部招聘、員工重組以及其他旨在使投資與已宣布的戰略和客戶優先事項保持一致的舉措。這些舉措最終減少了公司員工總數。盡管麵臨這些艱難的抉擇,公司仍將繼續致力於賦能員工,並吸引、培養和留住人才。

與此同時,鈦媒體AGI獨家獲悉,2007年加入的原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消費及小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王利軍,近期離職後,他與戴爾(中國)有限公司產生勞動爭議糾紛,該民事案件將於2025年5月21日開庭受審。

據了解,王利軍主要領導戴爾中國消費、新興企業、成長型小企業、客戶端解決方案分銷以及電商業務,並作為戴爾在全球範圍內獨立大區市場的業務負責人,直接向美國總部匯報。

針對戴爾中國裁員、王利軍與公司產生勞動糾紛等相關事宜,截至發稿前,戴爾中國、戴爾全球均對鈦媒體AGI表示不予回應。

戴爾成立於1984年,以生產、設計、銷售家用以及辦公室電腦而聞名。1998年,戴爾進入中國市場,實現從設計、研發,到采購、生產再到銷售一係列環節的本土化。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戴爾和惠普2021年的筆記本電腦和台式電腦總出貨量超過1.33億台,而這些產品大部分組裝都在昆山和川渝進行。

2023年1月,據環球時報,在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多項對華出口管製措施下,戴爾已設下目標,2024年前實現所有產品不再使用中國芯片,同時戴爾還要求電子模塊和印刷電路板(PCB)等其他組件的供應商和產品組裝商開始準備提高在中國以外國家(如越南)的產能,目標在2025年把50%的產能移出中國,到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生產。

對此,戴爾隻是表示,“我們不斷探索對客戶和業務有意義的全球供應鏈多樣化。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市場,我們有團隊成員和客戶為其服務。”

2023年8月,王利軍向鈦媒體AGI坦言,“我們在中國有好多客戶,工程師有幾千人,賣的產品太多了。戴爾在中國正不斷努力去支持並服務好我們的消費者和客戶。”

然而,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國政府將針對所有貿易夥伴征收不同水平的“對等關稅”,擬對中國加征34%關稅,對歐盟、越南、日本、印度、韓國、泰國、瑞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等貿易夥伴征收20%到49%不等的關稅,對任何貿易夥伴的最低對等稅率也為10%。

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在各國的頭上揮來揮去,最後時刻又生變數——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暫緩征收高額的對等關稅,在接下來90天內,隻征收相同的10%“基準關稅”。但對中國的104%的關稅不僅沒取消,還加碼到125%。

對此,中方采取兩輪一係列反製措施,包括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84%關稅,將斯凱迪奧公司等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製管控等。

中美關稅戰已經影響了戴爾這樣的消費電子製造領域的企業。

彭博4月10日報道,戴爾在美國市場已經取消或降低了多款電腦的折扣幅度。例如,戴爾XPS 16筆記本電腦在今年3月底時曾有600美元的折扣,但截至周三,該折扣已被取消,導致這款筆記本的總價上升至大約3050美元;而一款Alienware外星人品牌遊戲筆記本電腦上月還打折到1700美元以下,但是到了本周二,同款筆記本的標價已上漲至1880美元。

雖然目前戴爾沒有更新其製造供應鏈移出中國的最新進展,但戴爾公司CFO馮娜·麥吉爾(Yvonne McGill)今年3月曾向投資者表示,該公司將關稅視為一項投入成本。

“所以,當我考慮到投入成本增加的情況時,最終我將不得不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客戶。”麥吉爾表示。

除了戴爾,美國電腦品牌惠普也已經對其供應商進行調查,並評估將生產和裝配線遷出中國的可行性;另有消息指,科技巨頭蘋果則計劃將iPhone設備生產轉向巴西等關稅較低的國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