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係AI生成)
4月9日,A股稀土板塊延續前一日的強勢,繼續活躍,萬德稀土指數(8841089.WI)兩日分別漲4.52%、1.72%。其中,北方稀土(600111.SH)、廣晟有色(600259.SH)、盛和資源(600392.SH)兩日累計漲幅分別達11.11%、9.15%和8.03%。
於關稅“黑天鵝”重挫下跑贏大盤並迅速反彈,稀土板塊的堅挺源於其作為關稅反製利器的價值。4月4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措施的公告,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與此同時,年初以來,稀土價格指數持續上漲。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出口管製下,短期國內稀土庫存可能增加,但長期來看,未來國內外稀土價格中樞將上移。
反製、規模和定價權
稀土是17種金屬元素的統稱,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不可再生資源,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其中,輕稀土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重稀土包括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釔。
由於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稀土資源國且具備全球最完善的稀土產業鏈,涵蓋開采、選礦、冶煉、分離、加工等環節,稀土出口管製被視為關稅反製的利器。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此次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製是國際通行做法。”
實際上,過去十多年,中國持續通過配額製度、出口關稅等手段調控稀土供給和整合。早在2011年,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就明確了稀土資源的戰略地位。到2024年,工信部起草《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辦法》,將進口稀土礦產品納入配額管理,進一步集中供給格局。同時,通過《禁止出口限製出口技術目錄》限製18項關鍵技術出口,鞏固技術壁壘。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最新公布數據,2024年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約為9088萬噸,其中中國儲量為4400萬噸,占比約48%;巴西儲量2100萬噸,占比23%;印度儲量690 萬噸,占比8%;澳大利亞儲量570萬噸,占比6%。前四大稀土資源持有國資源儲量合計超過全球總儲量的85%,資源分布集中度較高。
上海鋼聯稀貴金屬資訊部稀土分析師何強告訴鈦媒體APP,“中國是全球中重稀土的主要供應國,2024年占全球產量的69.23%,且冶煉產能占比達85%。出口管製後,美國、日本等依賴中國供應的國家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來源。”
百川盈孚數據則具體到此番出口管製的中重稀土,2024年,中國對全球氧化鋱、氧化鏑供給的貢獻度為98%、99%(含進口礦來源),我國出口鋱、鏑量是海外產量的9.5/8.1倍,我國鋱、鏑、稀土永磁出口量約占全球總供給17.4%、4.4%、17%,且我國中重稀土的開采冶煉指標已經連續多年未增長。
反觀美國,芒廷帕斯礦是其主要稀土來源,但冶煉分離技術仍部分依賴中國。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稀土生產商,主要供應輕稀土;緬甸是重稀土的主要來源,但由於政局動蕩,其供應穩定性較差,加上此前的地震災害,供應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出口管製政策鞏固了中國在稀土產業鏈的定價權與話語權,海外供應壓力增大,海外市場價格將上升,短期國內庫存可能增加,企業或調整生產節奏。”何強分析指出,但長期看,國內價格受配額製度和新能源等領域需求驅動,若配額收緊或需求回暖,價格或迎拐點;下遊產業衝擊與調整,含鏑/鋱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用於新能源車、機器人)出口受限,可能倒逼海外企業調整技術路線或尋找低鏑化替代方案。
稀土價格年內已累計上漲逾11%
事實上,最近兩日,中重稀土的價格已經有所上漲。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4月8日、9日,釓、鋱、鏑、鈥、鉺係列的產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4月9日,氧化鋱的參考價為6740-6800元/公斤,較4月7日的6590-6650元/公斤上漲了約2.2%;氧化鈥的參考價為522.5-542.5元/公斤,較7日的459.0-479.0元/公斤上漲了約13%。
時間拉長來看,年初以來,稀土價格就已經有上行趨勢。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發布的稀土價格指數顯示,4月9日,指數為182.3,而在2024年3月31日,這一數據為163.8,年內已累計上漲11.29%。
(來源: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官網)
複盤年初以來的稀土價格反彈,何強表示主要是幾方麵的原因:一是國內開采配額收緊與出口管製。二是《稀土管理條例》的實施推動行業秩序規範,非法開采和低效產能被壓縮,進一步推升生產成本。三是供應端多重受限,一方麵離子型稀土礦庫存較少,且資源較為集中;另一方麵進口礦收縮,緬甸礦因政策限製進口停滯,老撾礦雖增量但僅填補部分缺口,加劇原材料短缺。同時,國內分離企業因采購困難出現減產或停產,持貨商惜售情緒推升現貨價格。
稀土價格的上漲也已經反映在上市稀土企業的定價上。4月9日晚間,包鋼股份(600010.SH)和北方稀土雙雙公告,擬將2025Q2稀土精礦關聯交易價格調整為不含稅18825元/噸(幹量,REO=50%,下同),REO每增減1%、不含稅價格增減376.5元/噸。
鈦媒體APP注意到,去年Q4以來,包鋼股份與北方稀土確定的稀土精礦交易價格就在持續走高。2023Q3、2024Q4、2025Q1、2025Q2的價格分別為16741元/噸、17782元/噸、18618元/噸和18825元/噸,環比上漲6.22%、4.70%和1.11%。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以來的稀土價格上漲中,鐠釹為代表的輕稀土價格也出現了上漲。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在關稅戰、貿易戰的影響下,近期鐠釹價格有所回落。
價格上漲帶動業績回升,北方稀土和廣晟有色(600259.SH)最新發布的預增業績預告也提振了市場預期。北方稀土預計今年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42,500萬元到43,500萬元,同比增加716.49%到735.70%;廣晟有色預計Q1歸母淨利潤4000萬元到50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未來稀土價格中樞或上移
至於稀土價格能否就此迎來拐點,業內觀點相對比較趨同,長期看,稀土價格中樞將上移。
銀河證券分析師華立指出,參考鍺、銻、稼等其他此前被我國實施出口管製的小金屬,在出口管製後國內外金屬價格走勢分化明顯,缺少國內出口供應下,海外需求緊張金屬價格大幅上漲,拉大與國內的價差,後續海外帶動國內價格上漲。“預計稀土出口管製後,海外價格也將上漲,並最終帶動國內價格上漲。”
國聯證券研報也談到,“兩新”政策驅動下,新能源汽車、家電等需求量有望增長,進而帶來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增加。人形機器人落地加速,有望打開稀土永磁材料長期成長空間。國內稀土開采總量控製指標增速放緩,疊加緬甸稀土礦進口情況受地震及雨季等因素影響仍不穩定,稀土供給端或難有增量。2025年稀土供需格局改善可期,稀土價格回升趨勢有望延續。
招商證券研報直指,未來國內外稀土中樞價格將上移,短期預計海外稀土價格將高於國內,中期價格有望收斂,整體中樞價格持續上移。預計出口管製下,短期氧化鐠釹市場價格可能衝擊60萬元/噸(國內)和80萬元/噸(國際),長期價格中樞有望持續上移。
上述的業內人士則向鈦媒體APP表示,“稀土出口管製後,輕稀土和中重稀土的價格短期或出現分化,鐠釹等價格或小幅下跌,中重稀土的價格則將上行;但長期來看,稀土價格有望向上,最終的漲幅還是要取決於供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