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藥一致發布2024年年報,公司營業總收入為743.78億元,同比下降1.46%;淨利潤創下近十年新低,為6.42億元,同比下降59.83%。
國藥一致主要業務是醫藥分銷和醫藥零售。占業務盤子比較大的分銷板塊營收表現不錯,同比增長1.98%,受應收賬款回款延遲影響,淨利潤同比下降12.74%;但零售板塊降幅實在驚人,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41%,歸母淨利潤更是下降了388.83%,拖累了整體業績。
國藥一致的零售板塊,主要就是“中國最大”的連鎖藥店國大藥房。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國大藥房不僅是全國門店數最多的連鎖藥店,而且是銷售額的頭牌。近幾年國大藥房陸續被大參林、益豐藥房、老百姓等追趕,已不複當年勇。不過背靠國藥集團這棵大樹,國大藥房整體的規模還是行業裏數一數二的。
然而財報顯示:去年一年,國大藥房戰略性退出並關閉了1270餘家直營門店。
這是2024年藥店整治風暴留下的痕跡。去年以來,連鎖藥店大量解除醫保定點資格,其中不少就此關門,國大藥房也不能幸免。僅簡單查詢就可知,國大藥房旗下的連鎖藥店,去年在郴州、江門、烏海、長春、莆田等地,都有被解除醫保的記錄。
老生常談的線下藥店客流下滑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去年醫保檢查力度加大,不少藥店存在醫保違規結算等“黑曆史”,醫保部門不再兜底,藥店隻能被動解除醫保定點資格。
藥店減收、關門,讓國藥一致不得不麵對巨額的商譽減值,去年一年因此造成的淨利潤損失達5.61億元。不過藥店行業也在快速適應醫保形勢的變化,去年,國大藥房的線上O2O銷售就有明顯的起色。
緊急關閉千家門店,是好是壞?
根據國藥一致的年報,國大藥房有“直營及加盟”兩種經銷模式。去年一年,以國大藥房為主體的醫藥零售業務營業收入220.63億元,同比下降了5.42%。
同樣以連鎖藥店為主的上海第一醫藥在年報中披露,2024年中國實體藥店銷售額整體下降2.2%,對比之下國大藥房的收縮要比行業更嚴重。
國大藥房門店數量減少是顯而易見。年報披露:2024年末,國大藥房門店總數9569家,其中直營連鎖門店7770家,數量上比2023年底的8528家減少約10%,但公司披露,去年實際“戰略性退出”門店超1270家,這表明新開直營門店數量大約500家左右。同時,2024年國大藥房加盟店也有所減少,到年底時剩下1799家。
去年第二季度,行業屢屢傳出閉店消息,國大藥房門店的擴張增速腳步也就此放緩。上半年,國大藥房逐步將243家,第四個季度更加雷厲風行,關了近千家。即使在年底,國藥一致還對三家連鎖藥店企業進行了破產清算。去年12月30日,公司宣布安徽國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國致藥房連鎖(河源)有限公司、山東成大方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旗下擁有約15家藥店被關閉。
這意味著,國大藥房退出“萬家藥店”的競爭舞台,門店數上已經落後於益豐藥房等企業。
據公開資料,國大藥房關閉的門店基本都在一、二線城市非核心地段及三、四線城市。在退出一千多家門店後,國大藥房反倒在全國各區域市場的坪效都有所升高。其中華南地區日均坪效增長最多,西北地區日均坪效最高達到111元。
有公開資料表明,去年全國90%連鎖藥店的上門客流量,比以往少了30%。國大藥房並未披露相關數據,不過財報顯示,國大藥房的整體客單價同期相比下降1元,受到了衝擊,但整體在可控範圍之內。
可以說,2024年國大藥房處於“閉店減負”的階段,核心是想提高單店產出效率。大批關閉藥店門店後,國藥一致的營銷思路更清晰了。
藥店進入“清肅期”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在經曆關店潮之後,國大藥房的醫保定點藥店占比增加了。 在公司7770家直營門店中,已取得各類醫保定點資格門店雖有所減少為7390家,醫保店占比從2023年的91%提高到95.1%。
醫保個賬收入,一直是藥店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藥店覆蓋醫保範圍越大,市場額度就越穩。國大藥房減少門店,換來更高比例的醫保接入,顯然是為了迎接藥店領域更大程度的開放做準備。
2024年,國家醫保局自上而下推行“藥品比價政策”,將線上線下藥品價格進行對比。各地迅速跟進,推出了藥品價格線上查詢的途徑,老百姓自己就能知道藥品價格。而且,去年8月以來,美團、京東也相繼宣布接入醫保,線下藥店借助互聯網渠道擴展市場的趨勢越來越強。
京東健康的醫藥零售業務去年營收增加6.9%至488億元,占整個公司的84%。醫藥B2C、O2O的興起改寫了國內醫藥零售的格局。
年報顯示,去年國大藥房完成了國藥健康商城第三方電商平台資質認證,還取得了互聯網醫療器械及藥品經營相關備案許可,建立了線上標準化運營流程與直播+短視頻"立體營銷矩陣。2024年,國大藥房創新業務銷售額達到18.9億元,其中O2O為主要營收來源,達到12.1億元,其次是B2C達到2.3億元、商保3.6億元,以及自營為0.9億元。
今年4月,醫保飛檢的大幕已然拉開。醫保監管、線上醫藥零售的競爭,正在促使線下零售行業轉向更合規、更精準的營銷策略和方案。國大藥房在短暫告別“萬店俱樂部”後,能否快速崛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