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喊話”再貸款支持匯金買入ETF,重點在預期引導

4月7日盤中,中央匯金公司發布公告表示,中央匯金公司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配置價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4月8日早盤,央行發布答記者問:中國人民銀行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並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以上行動是在美國發布對等關稅政策之後,為應對全球資本市場出現暴跌,以及上證指數當日下跌7.34%的強有力的救市舉動,這次行動的看點是,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出手,並由貨幣當局承諾重組的再貸款支持。

中央匯金公司成立2003年12月,其成立的主要功能是代表央行向四大國有銀行注入外匯資金,成立股份公司,引入外資,然後境內外上市,拉開了國有銀行股份製改革的序幕。

2007年9月,中投公司成立,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從人民銀行購買中央匯金公司全部股權,並作為對中投公司出資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央匯金公司成為中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從此開始,中央匯金公司就開始了對國有金融資產的運作和重整,受讓並增持了大多數國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的國有股權。

從2023年開始,中央匯金公司開始買入A股股票和ETF,2023年10月11日晚間四大行公告,中央匯金公司擬在未來6個月內,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其股份;10月23日公司公告稱,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2024年2月6日,中央匯金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充分認可當前A股市場配置價值,已於近日擴大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增持範圍,並將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4月12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盤後公布,截至4月10日,中央匯金累計增持A股股份數量分別為3.3億股、7145.1萬股、4.01億股和2.87億股。半年間,中央匯金公司對四家國有大行A股股份合計增持超10億股。

由此看,中央匯金接入中國A股由來已久,由於其龐大的資本實力,其早就成為A股的穩定器。其操作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買入國有大型銀行的股票,另一種是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這兩種操作模式都對A股的穩定健康發展起到柱石的作用。

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貸款,是信用貸款,它其實是央行發行基礎貨幣的一種方式。中央匯金公司作為國有大型銀行的控股股東,具有商業銀行性質,隻不過這部分再貸款不是用來貸款,而是用來在股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這是央行功能的一大創新,也是央行的一次重大突破。

這方麵全球的先例是日本央行。2002年9月,日本央行啟動股票購買計劃,通過從商業銀行購買其持有的股票(總額約2萬億日元),緩解銀行資本壓力並穩定市場‌。2007年10月開始逐步退出,但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暫停退出,並於2009年2月重啟新計劃(總額3880億日元)以應對股市波動‌。

‌2010年10月,日本央行首次將股票ETF納入貨幣政策框架,初始年度購買規模為4500億日元,目標是通過降低風險溢價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

2013年後取消持有餘額上限,並逐年提高年度購買上限至12萬億日元(約合7916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首個大規模直接購買股票ETF的央行‌。

日本央行委員須田美矢子曾以“牽牛喝水”比喻政策意圖:通過直接入市展示信心,引導私人資本回流股市‌。截至2020年,日本央行持有約37萬億日元的股票ETF,占東證總市值4.3%,成為日本股市最大單一投資者‌。

‌日本央行購買顯著抑製了股市下跌,維持了市場流動性和市盈率穩定,但是市場也有爭議。一種意見認為,這種行為扭曲市場定價機製,削弱企業治理效率(如央行被動持有大量低效企業股票),退出路徑不明確;可能因大規模拋售引發市場動蕩‌;政策效果依賴資產價格刺激,未能根治通縮和經濟增長乏力等結構性問題‌。

筆者認為,中國央行的救市行為重點在預期引導,並未如日本央行那樣直接下場,這樣避免了央行印鈔票購買股票的嫌疑,同時,中央匯金作為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具有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其宣布購買股票的行為已經給市場吃了定心丸,而央行再貸款支持,則無異於二重保險。

也就是說,央行的喊話給市場信心:大概率匯金不用再貸款,A股就穩定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