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0萬建網紅廁所,全國最賺錢的商場不在北上廣

在南京德基廣場的廁所撞見名人,並不稀罕。有人偶遇過董明珠,有人和奢侈品帝國LVMH集團的管理層擦肩而過。少不了還有明星的身影。一回,演員龔俊來德基參加活動,在粉絲們的熱情呼喊裏,他優雅地在網紅廁所裏出場又退場。

在一期5樓上廁所時,還有可能在解決個人問題的關鍵時刻,聽到一曲《命運交響曲》——這個廁所的等待區裏,擺著一架鋼琴,不間斷地,總有家長催促著孩子上前表演,想彈琴的人多了,很多時候還需要排隊等待。

“如廁是逛街優美的轉場”

在國內一眾高奢商場裏,南京德基廣場算得上是元老級的存在。

它早在2006年開業,是最先引入一水兒國際大牌的高奢商場之一。走上一圈,香奈兒、LV、愛馬仕……所有你能想到的奢侈品,都雲集於此。這十幾年來,德基廣場的全年銷售額,幾乎一直穩坐全國前三的寶座。

而據贏商網消息,在不少高端奢侈品牌遇冷、業績縮水的2024年,德基卻把全年銷售數據刷新到245億,反超北京SKP,力壓上海國金中心IFC,重新成為銷售額全國乃至世界的“店王”。

和北京、上海的高奢商場一樣,秦淮河邊的德基廣場並不缺少紙醉金迷。但直到2021年,它的話題度都不算高——消費升級的十年裏,國內一大批高端商場嶄露頭角,比如被中產捧紅的北京SKP,以及位於金融中心陸家嘴的上海IFC,它們定義了外界對於高奢商場的想象,用金錢鋪就迎賓地毯的同時也築高了消費門檻,篩選出全中國最具購買力的一批人。

而更早服務於有錢人的南京德基廣場,卻默默走著“悶聲發大財”路線,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火出長三角。

不過,這在熟悉德基的人眼裏,就是最標準的“老錢味兒”——不強調排場、身份,講究的是低調,但奢華。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德基的地磚。它顏色暗黃,滿眼陳舊,總有外地遊客吐槽它看上去有點髒,在一眾奢侈品LOGO的映襯下顯得違和。但也總有人不厭其煩地解釋,那看上去斑駁的圖案,其實是德基花高價采購的平板灰岩,裏麵能找到侏羅紀時代的生物屍骸化石,比如鸚鵡螺。

▲ 德基廣場的化石地磚。圖 / 小紅書截圖

南京人蒲山曾經在德基工作過,他記得,為了保護這些地磚,商場會要求品牌員工們拉貨的板車,必須是充氣的橡膠輪,靜音、無損,一旦用了嘎嘎響的塑料輪,被發現就要罰款。物料進場的時候也是,隻要是經過的地方,都要鋪上紅地毯。

德基名氣的變化發生在2021年。那一年,號稱高價打造出的“網紅廁所”,在德基橫空出道。在那之後,德基的聲量一路走高,被探店博主們捧為出片勝地的同時,甚至成了旅行團去南京觀光的打卡景點之一。這讓光臨德基的人,不再隻是身家千萬上億的老錢新貴,為了廁所走一遭的人也多了起來。

▲ 德基的廁所通道裏擠滿了人。圖 / 視覺中國

在德基的廁所撞見名人,並不稀罕。有人偶遇過董明珠,有人和奢侈品帝國LVMH集團的總部高管擦肩而過。少不了還有明星的身影。一回,演員龔俊來德基參加活動,在粉絲們的熱情呼喊裏,他在網紅廁所優雅地出場又退場。

對此,蒲山表示很理解,“畢竟廁所經濟,放在全世界那也是獨一份兒嘛”。從德基離職後,蒲山入職了一家國際品牌,由於工作原因,他還會經常去德基。不僅自己去,還得陪領導們去。而就算集團總部的大領導來了,都要點名去網紅廁所,不必問,問就是“陪過”。

網紅廁所之所以紅,一個原因大約是貴。德基廣場官方沒有確認過打造這些廁所的具體花費,但不少細節都指向了這一點。

盥洗台上放著的擺花,裝在法國設計師品牌Maison Dada打造的Narcisse花瓶裏。道路兩旁的花瓣燈,是特別開模定製的,“每朵都是德基特有的臻品”;走進廁所,等候區、母嬰室、醫療室、無障礙衛生間一應俱全,隨處可見的,是融合了室內高爾夫元素的裝置,進口的尿布台,就連洗手池的高度都是經過“人體工學研究”後調到的最佳位置。

到了坊間的流傳裏,它們風格迥異,共同點是造價不菲:

二期8樓,走歐式簡約風,是德基的“第一代網紅廁所”,開放於2021年,造價幾百萬。門口用天使和思想者的雕塑區分男女,適合低調、喜歡藝術的顧客;

一期6樓,熱帶花園風,造價更貴些,適合喜歡大自然的朋友。由於陳設頗像電影《哪吒2》裏的玉虛宮,它成了時下網紅廁所裏,最熱門的那一個;

一期3樓,濃濃的“夜店風”,燈光實在太像量販式KTV。但是廁不可貌相,它其實是德基的諸多廁所裏最貴的,直奔2000萬而去。

▲ 一期6樓的熱帶花園風廁所。圖 / 視覺中國

在德基的宣傳文案裏,“如廁是逛街優美的轉場”,不過,衝著這些景觀來的人,通常不僅僅是為了優雅地上個廁所,而是見識一把“全球最貴”的網紅廁所究竟長什麽樣,順便還能賺一波流量——在這裏,網紅主播們開直播、大爺大媽拍視頻都是常態,還有身段靈活的品牌,幹脆把快閃店搬進了廁所裏,一邊走秀、一邊打碟,圖的就是人來人往人氣高。

而在一期5樓樓上廁所時,還有可能在解決個人問題的關鍵時刻,聽到一曲《命運交響曲》——這個廁所的等待區裏,擺著一架鋼琴,不間斷地,總有家長催促著孩子上前表演,想彈琴的人多了,很多時候還需要排隊等待。再轉一個身,就能看到號稱“全國巡拉”的網紅,把現場的一切景觀拍進vlog裏。就是這些看上去有點荒誕的場景,瓦解了頂奢商場的距離感,還在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人來到德基。

誰把德基買成了全國第一?

在德基走上一圈,能聽到各種各樣的口音。

最多的是南京話,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說蘇北話,或者皖南話,有時甚至可以撿到合肥的公交卡。奢侈品店的經理們曾經分享過自己的經驗,店員得學會聽口音,尤其是那些帶著外地口音的,一定要服務好,因為他們大老遠跑來,“目標明確,就是來買東西的”,消費能力不可小覷。

換句話說,把德基買成全國第一的,遠不止南京本地人,整個長三角區域,都是德基的輻射區域。自媒體平台先鋒數聚曾對德基的客源做過統計,消費最多的是來自江蘇、安徽和浙江的顧客。其中,江蘇人和安徽人撐起了德基接近70%的總業績。

每次逛德基,陳瓔除了給自己買,還要給老家的朋友們買。她的老家在江蘇南通的一個縣城,定居南京之後,陳瓔就肩負起代購的任務。有時,她會在工作日午後從公司出發,坐30分鍾地鐵直奔德基,一通掃貨。如果是熱門款,比如香奈兒的19bag,還要多跑上好幾回。等到周五下班,陳瓔會拎上印著香奈兒、LV的袋子,衝上回家的高鐵,晚上六點多出發,八點多就能抵達。

地理位置是德基吸引力的重要來源。它身處南京,交通便利,除了南通之外,無錫、常州等地都在南京的“高鐵一小時城市圈”裏。而從安徽的不少城市出發去南京,甚至比去合肥更方便,比如馬鞍山,駕車一個小時出頭即可抵達。因此,德基的停車場裏,常常能看到安徽車牌的車。

而長三角地區不缺“有錢又有閑”的人。陳瓔老家的朋友們,家裏大多有自己的生意,要麽做工程,要麽自己開店,家產“千萬是有的”。但小小縣城無法承載旺盛的消費需求,哪怕是南通市裏,也大多是一些輕奢品牌。於是,陳瓔的朋友們要不自己坐車去上海購物,要不就轉道省會南京。

而如果時間有限,南京是更方便的選擇。放眼整個江蘇和安徽,頂奢商場並不算多,在合肥,甚至隻有一個銀泰中心夠得上高端的名頭,裏麵能鎮場子的奢侈品品牌,也隻有LV和Gucci,少了長期占據奢侈品鄙視鏈頂端的愛馬仕和香奈兒,看全年銷售業績,合肥銀泰的量級約在50億元。

▲ 在德基奢侈品店門口排隊的人群。圖 / 視覺中國

在本地媒體的報道裏,合肥並不滿足於隻有銀泰這個“重奢獨苗”,曾試圖引進SKP等高端商場,但卻遲遲沒有進展。至於被寄予厚望的銀泰二期,最終隻有一個梵克雅寶稱得上亮眼,合肥乃至整個安徽的消費市場,都在等待更多頂奢品牌的入駐。

相比之下,德基周邊好逛得多。它坐落在南京最繁華的新街口,這個十字路口,盤踞著包括德基、金鷹百貨、南京新百、中央商場在內的“四大金剛”,這讓購物變得更加集中,消費者不需要轉戰多個地方,就能逛上一整天——在德基買奢侈品,在金鷹逛美妝快閃店,新百、中央則是老牌商場,日常生活需要的牌子都有,一圈下來,主打一個“一網打盡”。有人帶著善意調侃說,來新街口就是花錢的,因為“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去,都是商場”。

不同於一些封閉、獨立的商業體,德基還是一個更開放的商城,一期開業適逢南京地鐵1號線通車,二期開業又趕上2號線開通。兩條地鐵線和諸多商場交匯在一起,最多的時候,新街口站24個地鐵出口,一天能吞吐超過200萬次客流;毗鄰“亞洲第一大地鐵站”,也讓德基的人流量日益飛漲。

好逛、方便,都是德基廣場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南京乃至整個蘇皖地區,唯一一個能夠集齊香奈兒、愛馬仕、LV等一眾奢牌的“天選之子”。

為商場招商的袁善崇說,在高端奢侈品世界,最難撬動的品牌就是香奈兒。截至目前,香奈兒在內地一共隻開了不到20家精品店,其中,門店數量超過一家的城市僅有四個:北京、上海、成都和南京,資源堪稱稀缺。而德基廣場,是南京最早擁有香奈兒精品店的高端商場。

▲ 德基廣場,是南京最早擁有香奈兒精品店的高端商場。圖 / 視覺中國

在業內人士眼裏,德基的全年銷售額能衝到全國第一,並不意外。蒲山所在的品牌進駐上海之前,曾測算過當地商業體的數量,“太多了”,這意味著競爭激烈,分流嚴重。

而聽到德基業績比北京SKP更高時,袁善崇的第一反應也很相似,“應該是北京又新開了什麽商場吧?(導致SKP被分流)”他形容,德基廣場是蘇皖地區“1超0強”的存在,堪稱舉“全家之力”,捧出來的唯一高奢商場。這也導致德基的成績越是亮眼,周邊商業體就越是失落。

袁善崇所在的商業地產,也在南京開了商場,但業績一般。不過,領導往往不會要求他們向德基學習,因為後者的成功實在難以複製。倒是德基旁邊的另一家商場景楓,值得研究——因為難以在奢侈品賽道與德基匹敵,這幾年,景楓幹脆轉向年輕群體,貼上了寵物友好、二次元友好的標簽,引入了茶顏悅色這樣的人氣品牌,也舉辦線條小狗等高人氣IP快閃。

如今,景楓能夠“在德基的陰影下,做到40億營業額”,在袁善崇看來,已經是十足亮眼的成績了。

時代的門票

在業績出色的高奢商場裏,德基廣場的確算得上一個例外。

大眾更熟悉的高奢商場,比如SKP、萬象城和恒隆廣場,都屬於連鎖地產,背後往往有來自知名地產巨頭的財力支撐,這讓它們得以把觸角伸向各個一、二線城市,憑借實打實的業績和高知名度,快速擴張、複製。

相比起來,德基廣場更加本土化,創始人吳鐵軍在南京讀書、長大、做生意,也把根牢牢地紮在南京,至今沒有走出去。靠網紅廁所紅起來之前,隻有一座商場的德基在其它城市可以說是“查無此店”。

類似的例子,還有坐落在鄭州的丹尼斯大衛城。它們都是全國範圍內隻此一家的高奢商場,創始團隊往往多為本地人,有著偏安一隅的氣質,但業績卻能夠跑贏杭州萬象城、成都太古裏。

這些本土商城最初能崛起,無一不是抓緊了時代饋贈的金色門票。有行業人士分析,德基的招商路線,是“由金字塔頂端向下俯衝”,直接集齊市場裏的全部高端奢侈品,然後才慢慢引入層級、定位更低的品牌。

回溯到20年前,正是奢侈品進軍內地,開始發展、擴張的黃金年代。德基、丹尼斯百貨等,算是國內最先盯上高端消費的一批商場。2006年,德基一期開業,就已經開始邀請國際品牌入駐,寶格麗、LV均在其中,在彼時的德基眼裏,這是“不具備優勢”的自己,在成熟的新街口商圈,尋找新定位的無奈之舉。

▲ 德基一期的LV。圖 / 視覺中國

在一次采訪裏,德基廣場的行銷部主任回憶道,彼時的德基遠沒有今天的知名度,品牌派來的前期考察人員,幹脆守在新街口,挨個數每小時開過的寶馬車數量,以此評估南京的消費力。不少品牌花了相當大的功夫,才願意給德基機會。

本土商場得以引入高奢品牌,也離不開自己行商多年留下的人脈資源。比如,創始人吳鐵軍多年來一直奔走在香港經商。丹尼斯的創始人王任生則在中國台灣創業,後來才回到老家河南開商場,成了上個世紀少有的台商百貨零售試點。

好在,德基的業績沒讓奢侈品品牌們失望,幾年間,不少門店的銷售額甚至能夠趕超上海、北京。到2012年德基二期開業時,據上述行銷部主任介紹,曾經在酒會上碰麵時態度高傲的頂奢品牌,已經開始主動要求入駐德基廣場。

奢侈品的圈層一直都很穩固。這樣的故事,放在奢侈品牌業績縮水、開店步伐越來越謹慎的當下,再難重現。袁善崇所在的商場,屬於中端商業地產,也有過高端化、引入更多奢侈品品牌的打算,為此,公司一度花重金挖來過頂尖的招商團隊,但得到的答案卻是,“當時沒有拿到門票,現在也不會有門票了”。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本土商場的劣勢也慢慢凸顯出來,最明顯的就是少了些財力和底氣。有媒體做過統計,在2012年到2014年,德基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達到了58.99%、54.42%和76.14%。為了獲得資金周轉,德基一度將物業抵押給銀行進行貸款,融資額度為26億元。

資金上的壓力,也讓德基廣場不得不保持單店模式。直到前幾年,德基廣場才有了向外擴張的動作,江蘇徐州成了除南京外,第一個擁有德基廣場的城市。翻開江蘇地圖,徐州的地理位置更靠北,不少人覺得,這家新開的德基不會隻做徐州有錢人的生意,還要輻射到周邊奢侈品資源相對稀缺的安徽、河南、山東。

不過直到今天,徐州德基廣場尚未開業,對外還是顯示裝修中。

雙麵德基

開業近20年,頻繁光顧德基的,大多是有錢人。

蒲山說,這些身價不菲的顧客們,最明顯的消費特點是“決策非常快”,他們的目光掃遍全場,很快就鎖定了目標,結完賬後一言不發、扭頭就走,從來不知性價比為何物。左右手都挎滿購物袋的場景也不常見,因為做這件事的往往是身後跟著的司機。

像我這樣慕名而來但隻想逛逛的年輕人,唯一能夠無痛消費的或許隻有奶茶。不過,德基的鋪位很緊俏,很長一段時間裏,都隻有一家奶茶店開門迎客。

幾年之前,這個寶貴的名額屬於喜茶,是當時炙手可熱、一杯還賣32元時的喜茶。後來,諸如老虎堂、奈雪這樣的貴價奶茶品牌,陸續在德基出現又消失。如今,舍得砸錢的阿嬤手作又成了德基唯一的奶茶店——這家奶茶店始終執著於把店開進恒隆廣場、來福士、國金中心等地,和諸多奢侈品麵對麵。不管外麵的年輕人如何消費降級,在這些高端商場,一杯奶茶的售價還是會在25元以上。

▲ 喜茶剛剛入駐德基時吸引了許多人排隊購買。圖 / 視覺中國

但憑借廁所走紅之後,德基內部的環境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敏銳的人,最先察覺到味道的差異。早幾年,從地鐵出來踏進德基的B1樓通道,就能聞到一股迷人的甜香氣,那是商場香氛、化妝品和貴價香水融合在一起的氣味——德基是最早一批把高級化妝品櫃台放進B1樓的商場。

能把各類國際大牌的化妝品請到B1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同行們來說,諸如Tom Ford、ARMANI、嬌蘭等的國際化妝品櫃台,都應當是商場一樓入口處、最亮眼的存在,但在德基,一樓、二樓早已被更大牌的高奢占據,它們也隻能轉移到此處。最新的消息是,LV的彩妝店,也要擠進B1。

▲ 一眾國際化妝品櫃台都擠在B1樓。圖 / 德基導覽

人多起來之後,味道也變得複雜。特別是到了夏天辦活動,不少人紮堆兒湧進德基,冷氣和香氛都難以掩蓋空氣裏的汗味和各種食物的味道。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發問:高端商場不應該都是香香的嗎?評論區裏,很快出現一句意味深長的回複:“有錢人對氣味真的很敏感啊。”

再然後,不滿更加聚焦,矛盾直指廁所——光顧網紅廁所的人越來越多,真正的高消費會員們,卻找不到廁所上了。社交平台上,總有一擲千金的“大客”吐槽擠滿人的網紅廁所,不滿於德基把一個重奢商場,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於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德基有了一處不對外開放的廁所。它位於二期3樓,旁邊就是老鋪黃金。在蒲山的印象裏,對於這個廁所,德基沒有在社交平台上做一丁點宣傳,“悄沒聲兒地就出現了”。

看上去,那裏就是普通的衛生間,一點兒都不網紅,但是連洗手液都是祖·瑪瓏。當然,更特別的是門檻,這些廁所隻對德基的“天象會員”開放,掃碼才能進入——換句話說,得在德基的年消費達到20萬元,才能上一趟不被陌生人打擾、圍觀的廁所。

在網紅廁所和會員廁所之外,德基還有第三類廁所。在江蘇人陳瓔看來,那是真正給著急上廁所的人準備的。她給自己的定位,是最普通的消費者,偶爾來德基逛街買東西,既對網紅廁所沒興趣,又夠不到“天象會員”的額度。如果實在內急,陳瓔會轉頭直奔B1樓,隻有那裏的廁所回歸了本質,沒有任何標簽或噱頭,隻供解決生理需求使用。

當然,B1樓排隊的人也不少,被迫擠在此處的人,麵色一般更為凝重。陳瓔說,“這是真的要上廁所的”。

隻是,無論富人們如何不滿,普通消費者如何無奈,德基的確火了,全年銷售數據更一路走高,從2019年的112億,增長到2021年的203億,再到2024年刷新紀錄的245億。

隱形戰爭

無論浮沉,頂奢商場的圈子裏,戰爭和博弈隨時都在。

蒲山覺得,很難去總結品牌們對德基的態度,或許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很爭氣,在消費降級的當下,店麵開在德基,就意味著人流量、曝光率、銷售額都有一定保障。所以,總有一些定位不是那麽高的品牌,削尖了腦袋都要進德基,幾乎是“一鋪難求”。蒲山說,在不少品牌眼裏,“寧願犧牲其它店賺來的營業額,也要保住德基的房租”。

當然也有不滿的地方。蒲山跟德基的門店夥伴聊過,大家都覺得,這兩年,商場的客流的確大幅增加了,但線下生意並沒有更好做,“買的人不逛,逛的人不買”,實際進店消費的人沒有變得更多,曾經那種“什麽都不用幹,單子就來了”的日子,徹底成了往事。

更重要的是,德基麵對品牌們,還保有相當大的話語權。比如,要求品牌每三年就要重新裝修一次,不然就直接換鋪位,或者撤出德基。對於德基的要求,蒲山所在的品牌“盡量滿足、盡量配合”。德基的權限也很高,蒲山開玩笑,商場方的工作人員有什麽意見、要什麽資源,甚至可以“直達天聽”,直接送達門店相關負責人,比自家員工匯報的速度還快。

南京本地的博主鑫鑫和德基不少銷售關係緊密。他說,身在德基,所有人都有很高的業績壓力。對於一些非高奢、知名度不算高的品牌方,隻要業績不夠好,德基寧願選擇違約、賠錢,也要勸退品牌,把鋪位讓給更賺錢的那一個。

▲ 在德基的商鋪都有很高的業績壓力。圖 / 視覺中國

也有為數不多的例外。在鑫鑫的記憶裏,德基的諸多奢侈品裏,隻有香奈兒沒有遵守“三年裝修一次”的隱形規則,算是最強勢的一個。不僅如此,去年南京IFC開業,香奈兒轉頭就去那邊開了第二家門店。

德基和香奈兒之間,關係微妙。袁善崇分析,鋪位不算最佳,或許是香奈兒不滿足於停留在德基的原因之一。高奢品牌們講究“組團氛圍”,成衣箱包第一梯隊的幾家奢牌,總是密集地挨在一起,而香奈兒在其中,要麽拿下獨棟,要麽是包服區的最佳位置,就像在北京SKP,香奈兒穩坐C位,對麵則是迪奧和LV。

不過,在德基一期,最好的兩層樓鋪位,已經被率先入駐的Gucci、迪奧、愛馬仕和LV盡數瓜分,到了德基二期,香奈兒就顯得有些“孤零零”,對麵的Miu Miu遠夠不上第一梯隊,“一般情況下,香奈兒是看不上這個位置的”。

鑫鑫覺得,香奈兒在德基的鋪位臨街,這是Gucci、愛馬仕都沒有的待遇,已經是很好的位置。隻是在當下,奢侈品的生意,本就越來越不好做,品牌們更多要為自己謀劃,強勢的德基,顯然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香奈兒的新店開在南京河西,不少有錢人聚集在那裏,撐起仁恒江灣天成、天琴華樟、華潤悅府等頂級豪宅,這些樓盤不僅售價千萬起,早幾年,一度光看房就需要500萬以上的驗資。

很多德基曾經的“大客”,不喜歡德基網紅廁所帶來的喧鬧,幹脆轉移陣地去了IFC。蒲山也發現,那些即買即走的老錢們,正在悄悄改變消費方式,要麽是轉戰到別的高奢商場,要麽出境購買,要麽就轉換到線上消費。

▲ 新開的IFC成為了德基曾經“大客”的新去處。圖 / 視覺中國

包括南京之於江蘇的奢侈品中心地位,也在動搖。最近有消息傳出,香奈兒和迪奧都即將在江蘇開新店,這一次,品牌選中的城市不再是南京,傳聞城市變成了無錫、蘇州,期望打造的名頭,是“蘇南地區奢侈品消費的中心”。

袁善崇說,在品牌方眼裏,德基的確炙手可熱,但南京一定不是最受歡迎的城市。畢竟,這麽多年過去,南京也隻捧出了一家百億規模的商場,“相比杭州,光百億場就有三個”。對於品牌布局而言,區域裏隻有單店一家獨大,不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此地適合開二店、三店的場子不夠多,不像上海、北京,可選擇的奢場還有好幾個。

這樣看來,號稱斥巨資修起來的網紅廁所,也是奢場爭奪客流的策略之一。蒲山記得,最開始聽聞德基要修廁所時,自己和很多同事們都不看好,因為覺得會對客流質量產生很大影響。但靠這一招,德基的話題度的確越來越高,大家的看法也慢慢轉變。蒲山拿小米當年改LOGO的故事來類比,看上去是花200萬把方形變圓形的大冤種,實質是做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營銷,怎麽看怎麽劃算。

靠網紅廁所走紅之後,德基的客群範圍顯然更大了。除了江蘇人和安徽人,越來越多鄰近省份的消費者,也來德基掃貨,或者在網上尋找德基的銷售和代購。陳瓔說,除了給朋友們買東西,她如今接的更多活兒,是幫黃牛們取搶到的貨。一條香奈兒的牛仔褲,經由操著廣東口音的黃牛打了幾個電話,轉頭就加價一兩千元賣了出去。

如今,最想躋身德基的品牌,更多是一些體驗店、形象店,比如FILA第六代形象門店全國首店、周大福南京“頌”主題體驗店,以及各種貴價餐飲品牌,還有各種米其林、黑珍珠餐廳。對於前兩者而言,擁有超大人流量、曝光率的德基,是打出知名、升級品牌的絕佳地點,2024年,德基光引入的首店數量,就多達50家。

至於貴價餐飲,或許才是收益最直接的那個。袁善崇說,德基有9層樓,體量大,奢侈品隻能喂飽一樓、二樓,但普通消費者的入場,足以讓德基的其餘樓層也跟著吃點肉。他們或許舍不得閉眼消費幾萬塊的包,但花1000多元吃頓飯,倒是完全有可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