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市場普跌。受清明假期休市影響,A股和港股跌幅較小;納斯達克(-10.02%)、標普500(-9.08%)、日經225、胡誌明指數、德國DAX、法國CAC40指數均跌超8%。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滬深300、中證A50漲幅分別為-2.46%、-3.51%、-1.37%和-2.07%。
年初至今,恒生科技(18.92%)、恒生指數(13.91%)、德國DAX(3.68%)漲幅靠前;納斯達克(-19.28%)、日經225(-15.33%)和標普500(-13.73%)跌幅靠前。
美國時間4月2號,特朗普“對等關稅”靴子落地,大超市場預期。“對等關稅”主要包括兩項行政令:一是自4月5日起,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豁免半導體、能源礦物等特定商品。二是自4月9日起,對貿易逆差較大且存在非關稅壁壘的國家征收更高稅率,比如,中國大陸稅率34%(在現有20%的基礎上疊加,實際稅率高達54%)、歐盟20%、日本24%、韓國25%、印度26%、中國台灣地區32%,越南更是高達46%。
此外,美國還將對進口汽車(含零部件)加征25%的關稅,於美東時間4月3日淩晨生效;並於5月起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稅待遇。
4月4日,我國率先進行反製,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同步實施稀土出口管製、暫停美企輸華資質等6項精準打擊措施。
相信下周起,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會相繼推出反製措施。至此,全球經貿環境不確定性快速飆升,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強化,避險情緒快速升溫。
美國作為始作俑者,美股市場首當其衝,4月3日和4日,美股三大指數累計跌幅均超9%;4月4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單日大跌5.82%。
向前看,市場進入“亂紀元”,前景一片混沌。此時,最佳策略便是“防禦”,不要火中取栗,不要試圖接下落的刀子,耐心等待,等待情緒宣泄完畢。除非美國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否則市場預期的混亂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在這個階段,很難出現“V型反轉”,不必擔心沒有上車的機會。
出口數據及企業反饋顯示,加征關稅對不同行業影響分化。對美出口依賴度高(超20%)的化工、機械、家電、紡織等行業受衝擊顯著;電子、汽車零部件行業通過國產替代緩解部分壓力;醫藥(藥品豁免)、基建及內需消費行業對美業務占比低(
此外,黃金、紅利等避險資產,以及稀土等出口管製類板塊,也可能迎來行情催化。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貿易秩序重構涉及到複雜且動態的博弈,任何單一的邏輯推演都不可靠,不能自以為是。麵對這種複雜的變化,隻能邊走邊看,隻能順應之,作為個體進行所謂的預判是愚蠢的。能做的,就是提高投資組合的防禦性,比如降低杠杆、降低倉位,比如提高低估值、穩健標的的持倉占比等。
就下周而言,在情緒共振的驅動下,大幅低開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港股,具有離岸屬性,外資占比高,受全球資本市場風險偏好大幅下行拖累,跌幅可能遠大於A股。
麵對市場的大幅低開,要保持密切關注,最大的賺錢機會就在裏麵,但要有耐心,等待變化的發生;對於逆勢上漲的板塊,也要保持警惕,在重大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任何所謂的利好邏輯,都是不可靠的,要避免追高。
總之,密切關注,保持耐心,待重大變化發生後,再進攻也不遲。
一周來看,上證指數下跌0.28%,收報3342.01點。主要寬基指數以下跌為主,萬得全A漲幅-1.17%;中證A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和中證2000漲幅分別為-2.07%、-1.37%、-1.19%、-1.04%和-1.09%。紅利指數逆勢上漲1.29%。
行業層麵,公用事業(2.55%)、農林牧漁(1.51%)、醫藥生物、美容護理、銀行、交通運輸等漲幅靠前;汽車(-3.54%)、電力設備(-3.51%)、家用電器、有色金屬、電子等跌幅靠前。
成交金額看,本周日均成交額11172.54億元,創去年10月份以來最低值,較上周縮量118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