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迎來21連漲,漲幅卻從5%跌至3%,今年能漲多少?
在今年3月兩會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全國標準確定了上漲20元,但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漲幅卻沒有公布。現在已經進入4月份了,預計也很快公布了。不過,我們可以預測一下漲幅有多少。
說實話,很羨慕當下已經退休的城鎮職工群體,特別是已經退休了十幾年,甚至20年的。要知道他們享受到了養老金最好的上漲紅利期,連續21年上漲。之前有些人養老金隻有幾百元,經過持續不斷的上漲,現在也超過了3000元。
但這幾年退休的人員,就稍微差一點了,因為漲幅已經降下來了,而且最近5年仍然在降,從5%跌至3%。
不過,3%也不算低了,每個月也能多個幾十,上百元。要知道這幾年,很多人別說是漲工資了,失業,被拖欠工資都不在少數。
現在好了,2025年說要繼續漲,那漲幅究竟有多少呢?預計很可能會繼續維持在3%,為什麽這麽說呢?
第一,從上漲趨勢來看,反彈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說想要超過3%,有點難度。第二,影響漲幅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物價上漲情況,2024年CPI上漲0.2%,2023年也是0.2%。第三,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漲幅和2024年一樣,都是20元。要知道當時很多人期待今年居民基礎養老金能夠大幅漲一漲,沒想到還是20元。
所以,綜合以上幾個因素,2025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漲幅維持在3%的可能性很大。即便是低於這個漲幅,也不會差太多。
今年將有1.4億多退休人員享受到養老金的調整福利,但每個人的調整幅度是不一樣的,調整方式依舊會是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不過,今年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人社部說的更多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
既然調整方式不變,那怎麽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呢?其實方法還是有很多的,第一種方式是大幅提高定額調整標準,這對養老金低的人群是有利的。去年上海定額調整達到了61元,但最低的黑龍江隻有25元。
第二種方式是提高繳費年限低的人群的調整幅度。比如去年江蘇的調整方案,15年及以下的部分,每滿1年增加1.7元;15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每滿1年增加1.8元,繳費年限短和繳費年限長的漲幅差距非常小。
第三種就是在傾斜調整部分,對企業退休職工適當傾斜。比如山東每年都會對70周歲、75周歲和80周歲的企業職工,一次性大幅增加養老金,比如去年這三個年齡段每人每月增加290元、190元和360元,但機關事業退休人員隻增加了20元、80元和80元,養老金差距一下子就縮小了很多。
當然,還有北京的特例,每年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標準,低於這個收入的多漲,高於這個收入的少漲,有點提低控高的意思。
今年要為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養老金調整向他們傾斜,就是增收的方式之一。之前經濟學家陸挺說,大概有7%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超過6000元,但實際上也有些企業職工隻有一兩千元。
不過,不管傾斜力度有多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繳費激勵機製是不會變的。所以,盡量還是多交一點,交的時間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