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訪網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3月23日上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據公開資料,此次論壇的規格很高,與會人員也是各界領軍人物。國企代表有中國工商銀行行長、董事長,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董事長等,民企代表有螞蟻集團董事長、泰康保險董事長等,外企代表有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三星電子會長等......
大佬雲集之中,一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當天,李嘉誠次子李澤楷高調現身北京參會。在長和集團近期深陷輿論漩渦的敏感時刻,李澤楷的北京之行,是否意味著這場輿論風暴將迎來轉機?
1
李澤楷北上,風波中的轉機?
輿論風暴起源於3月4日,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其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協議,協議表示:出售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其中包括和記港口集團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PPC)90%股權。
長和集團出售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裏斯托瓦爾港口的背後,是中美地緣博弈的暗流湧動。在巴拿馬運河日益被美國“政治化”的背景下,任何涉及戰略資產的跨國交易都有可能觸碰政治紅線。
公告發布後,李嘉誠和長和集團頻繁登上熱搜,陷入爭議之中。隨後,官方也下場回應,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兩次轉發了香港大公報的文章(《莫天真勿糊塗》、《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措辭罕見嚴厲,點名其“缺乏家國情懷”“商業決策與政治大局脫節”。
而李澤楷此次赴京參會,正好是長和集團輿論危機發酵之際。在這個敏感時刻參加如此高規格的會議,難免引發多重猜測。
一類聲音認為,這是李嘉誠家族的危機公關,試圖緩和與中央的溝通渠道,李澤楷作為家族新生代代表,或是試圖通過參與國家戰略論壇,以行動回應質疑,重塑“愛國商人”形象,此次交易還有轉機。
也有聲音認為,李嘉誠家族早已分家,長子李澤钜為長江實業的掌舵者,次子李澤楷領受等值金融資本發展新產業,李澤楷此舉或是在與李澤钜形成分工。李澤楷的科技與投資背景,可能成為家族業務與國家數字經濟政策對接的突破口。
2
飲水思源有擔當,背靠祖國謀發展
此次輿論風暴的核心矛盾,在於香港資本巨頭的全球化布局如何與國家戰略利益相協調。近年來,李嘉誠家族采取的拋售內地資產、重倉歐洲基建的“西進”策略,已多次引發市場對其“脫亞入歐”的質疑。而此次出售巴拿馬港口的行為,更是將矛盾升級,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政治錯綜複雜,全球地區局勢麵臨諸多不確定因素。麵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商業歸商業,政治歸政治”的邏輯已經行不通了,企業家們必須重新校準商業邏輯與政治責任的平衡點。
2020年7月,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優秀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
“企業家精神”從來不隻是經濟符號,更是國家利益的捍衛者。步入新時代,發展的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不確定難預料因素顯著增多,民營企業家們需更加敏銳地把握市場脈搏,緊跟國家發展大勢,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對於李嘉誠家族而言,此次輿論風暴的轉機或許並不在於能否撤銷港口交易,而在於其如何通過後續行動,證明集團商業行為仍可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正如《大公報》所言:“香港如今發展欣欣向榮,正是因為與國家利益保持了高度一致。”飲水思源者,方有資格背靠祖國謀發展。
當百年變局與民族複興交織,社會需要和期待的“企業家精神”是,將“李嘉誠式”的全球商業智慧,轉為捍衛國家利益的戰略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