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佳佳 李未來 北京報道
光伏行業寒冬中,曾經的跨界黑馬鈞達股份(002865.SZ)正經曆至暗時刻。2024年年報顯示,這家全球第三電池片出貨商正遭遇業績“滑鐵盧”。其營業收入為99.52億元,同比下降46.66%;歸母淨利潤巨虧5.91億元,同比暴跌172.47%。
鈞達股份方麵回複《華夏時報》記者,“2024年,受製於行業處於去產能周期,產業鏈價格下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除了業績下滑,記者還關注到,過去一年,公司的員工規模如坐過山車般驟降,其母公司和子公司領取薪酬員工總人數減少了5000多人。
業績變臉
鈞達股份的主營業務為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通過向上遊采購矽片加工製成電池片,銷售給下遊組件企業,由組件企業將電池拚接、封裝製成光伏發電組件,供終端客戶使用。
早年間,鈞達股份主要做汽車塑料內外飾件,跨界光伏年份不長。2021年9月,鈞達股份收購上饒捷泰51%股權,取得上饒捷泰控製權,開始涉足光伏行業。2022年5月,公司將原有汽車飾件業務置出,轉型成為一家專注於光伏電池業務的企業。2022年7月,鈞達股份進一步收購上饒捷泰剩餘49%股權,持續加碼光伏產業。
2022年和2023年,轉型後的鈞達股份業績表現還不錯。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15.95億元和186.5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17億元和8.16億元。
然而,對比2022和2023年連續兩年超7億元的淨利潤,2024年鈞達股份的經營業績急轉直下,財報還顯示,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銳減,較去年同期流入減少66.94%。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公司利潤連續三個季度虧損,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是1975.41萬元、-1.86億元、-2.51億元和-1.74億元。年報顯示,“公司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業績“變臉”的背後,政府補助扮演著重要角色。數據顯示,2022—2024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約為1368.34萬元、3.36億元和6.15億元。如剔除該因素,公司實際虧損更嚴重。年報披露,2024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約為-11.18億元,同比下降了299.96%。
為什麽政府補助這一項目金額差別這麽大?公司利潤是不是嚴重依靠政府補助?針對這一情況,記者向公司發采訪函,但鈞達股份方麵並未正麵回答。
員工數量驟減
轉型光伏業務後,鈞達股份員工數量如“過山車”般劇烈波動,成為年報中最刺目的數據。
記者梳理年報時發現,公司的員工主要集中在子公司,2022年主要子公司在職員工3361人,2023年暴增至8240人,2024年,又驟降至3138人。短短三年,增加了將近5000人,又快速減少了5000多人,波動非常大。其中,變化最大的是生產人員、行政人員、研發及技術人員。
“這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公司可能為了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對員工隊伍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和優化,從而導致員工人數急劇下降。
實際上,一向以專業化自居的鈞達股份,其研發人員數量從1348人大幅減少至324人,人數不及上一年零頭,研發費用也減少了一個多億,從2023年的3.04億元降至1.99億元。
對於研發人員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鈞達股份解釋稱,“公司通過優化組織機構、精簡管理流程、提高組織人效,實現組織效率及管理成本改善。同時,公司完成P型向N型技術全麵升級迭代,持續提升滁州及淮安生產基地自動化水平。經過近兩年時間對 TOPCon 電池技術的持續優化升級,使得TOPCon電池工藝技術不斷成熟及穩定。因此,公司減少對N型TOPCon電池工藝技術大力研發的需求。”
海外求生
截至2024年底,公司擁有滁州、淮安兩大N型電池生產基地,合計電池產能規模為44GW。2024年度,公司實現電池產品出貨33.74GW,同比增長12.62%。其中,N型電池出貨30.99GW,占比超90%,同比增長50.58%。
公司披露,2024年度,公司海外銷售占比從2023年4.69%大幅增長至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歐洲等主要海外市場占有率行業領先。但國內外毛利率全線失守,國內業務毛利率下降15.5個百分點,毛利率為-1.04%,跌破“生死線”。國外的毛利率雖保持6.37%正毛利,但較上年同期下降14.18%。
鈞達股份指出,除電池出口業務市場拓展以外,公司擬進一步通過產能出海形式,構建海外稀缺電池產能,增強公司全球市場電池產品供應能力。同時,公司擬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方式,為公司全球化發展提供保障。
實際上,一直以來,鈞達科技的負債居高不下。截至2024年底,公司貨幣資金35.36億元,流動資產63.32億元,固定資產81.44億元,總資產為164.59億元,總負債為125.7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6.38%。
此外,記者關注到,鑒於公司2024年度業績虧損且母公司報表中可供分配利潤為負,鈞達股份計劃“0”分紅,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而此前兩年公司現金分紅累計約2.55億元。
對於預期,鈞達股份方麵回複記者:“展望2025年,經過過去一年多時間的市場化出清,光伏行業去產能周期進入後程。伴隨產業鏈各環節供需關係持續改善,各環節價格逐步企穩回升,光伏行業正回歸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