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橫跨香港、倫敦和溫哥華的千億資產追查,正在全球司法體係中上演。現在,故事的主角是 68 歲的丁玉梅 ——中國恒大創始人許家印的前妻。
從 2024 年 7 月至今,她被香港和倫敦法院凍結了 600 億港元資產,但法院文件意外曝光:她每月僅 2 萬英鎊的生活費限製下,實際消費卻高達 400 萬美元。
這不過是冰山一角。隨著恒大清盤人全球追索,一個由離岸信托、比特幣、非洲鋰礦和未成年子女構成的隱秘資產網絡,正浮出水麵……
一、凍結 600 億背後:一場 “假離婚” 引發的全球追債
2022 年,許家印在債務爆雷前與丁玉梅完成 “技術性離婚”,試圖切割風險。但這一操作被香港法院判定為 “惡意轉移資產”。根據恒大清盤人指控,2009 年至 2020 年,許家印夫婦通過虛增收入 5600 億元、虛增利潤 920 億元,從上市公司套取約 500 億港元分紅,其中大部分通過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的離岸公司轉移至丁玉梅名下。
2024 年 7 月,香港和倫敦法院對丁玉梅發出全球資產凍結令,覆蓋英聯邦 56 個國家。目前已知被凍結的資產包括:英國巴克萊銀行賬戶中的 3.2 億美元、倫敦海德公園旁價值 8500 萬英鎊的頂層公寓,以及香港中環價值 12 億港元的寫字樓。
但清盤人發現,這隻是丁玉梅資產的 “九牛一毛”—— 她聲稱許家印仍欠她 330 億港元,次子許騰鶴欠她 10 億港元,而這些債務疑為 “左手倒右手” 的洗錢通道。
更蹊蹺的是,丁玉梅帶著四名未成年親屬生活:兩名親生子女(疑為代孕)和兩名孫輩(次子許騰鶴的孩子)。這些未成年人的信托賬戶中,可能沉澱著 200 億至 400 億港元未被追蹤的資產。
二、資產乾坤大挪移:從非洲鋰礦到比特幣冷錢包
許家印夫婦的資本騰挪術堪稱教科書級別:
1.離岸防火牆:通過香港的 Even Honour Holdings Limited 持有中國恒大 6.04% 股份,再嵌套開曼群島的 Yaohua Limited 控製資金流向。截至 2023 年,這些架構累計接收恒大分紅超 500 億港元。
2.加密貨幣 “暗網”:2024 年,加拿大反洗錢機構發現,丁玉梅控製的離岸公司在非洲通過礦場采購比特幣,並存入冷錢包。這些錢包密鑰由兩名未成年子女保管,司法機構至今無法破解。
3.非洲鋰礦布局:丁玉梅以毛裏求斯公司名義,持有津巴布韋 Bikita 鋰礦 15% 股權。該礦估值約 20 億美元,但股權通過多層級代持協議隱匿,最終受益人指向其孫輩。
4.不動產 “漂流” 策略:丁玉梅名下的 2.85 億美元房產分布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迪拜,但均以空殼公司持有。例如溫哥華 Shaughnessy 區的豪宅,登記在名為 “Maple Leaf Investment Ltd” 的公司下,實際控製人信息被層層加密。
三、司法圍剿難題:離岸資產的 “三不管” 地帶
盡管英聯邦國家的凍結令看似雷霆萬鈞,但丁玉梅仍有三大護身符:
1.信托法律屏障:香港法院發現,丁玉梅為子女設立的信托基金受《海牙信托公約》保護,即便資金來源非法,隻要信托設立程序合規,清盤人也無法直接追索。
2.加密貨幣盲區:比特幣等去中心化資產不受傳統司法管轄,丁玉梅的冷錢包地址未在任何交易所注冊,追蹤難度堪比 “大海撈針”。
3.代孕子女身份:兩名未成年子女法律上屬於 “獨立自然人”,其名下資產需所在國啟動獨立調查,而加拿大尚未與香港簽署相關司法互助協議。
四、在岸 VS 離岸:許家印夫婦的生死分界線
這場全球追債風暴揭示了離岸和在案資產對許家印家族的特殊意味:
在岸資產歸零。許家印被采取強製措施後,其在境內的股權、房產和存款被悉數凍結。深圳灣一號的豪宅以 4 折拋售,廣州珠江新城寫字樓流拍三次,最終淪為抵債資產。
離岸資產續命。丁玉梅憑借境外身份,仍在享受轉移出的財富。即便被限製消費,她仍能通過離岸公司支付律師費 ——2024 年 8 月單月律師費支出達 35 萬英鎊,相當於 180 個中國家庭年收入。
這種割裂的根源,在於中國內地與普通法係司法製度的差異。根據香港《公司條例》,清盤人可追溯至股東離婚前的資產,但內地法律尚無類似 “穿透式追償” 機製。這也解釋了為何丁玉梅寧可背負 “老賴” 罵名,也要死守加拿大 —— 那裏既無死刑,又是離岸天堂。
五、終極懸念:千億資產能否追回?
2025 年 3 月,恒大清盤人祭出殺手鐧:向國際刑警申請對丁玉梅發布 “紅色通報”,並遊說加拿大修改《破產法》擴大追償範圍。
但法律界普遍悲觀:比特幣和鋰礦股權需突破國際司法協作壁壘,可能耗時十年以上;未成年子女信托受加拿大《家庭法》保護,清盤人需證明資金源頭非法,而恒大財務造假證據尚未被加拿大法院采信;即便追回部分資產,扣除律師費和各國稅收後,債權人最終到手恐不足三成。
這場戰役的結局,或許早已寫在許家印的布局中 —— 他用 30 年時間,從90年代末的香港發跡屋,到遍布歐美的豪宅,從不可撤銷的家族信托,到黑科技冷錢包,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將恒大帝國的財富轉化為一個 “抗司法係統” 的離岸資產王國。
當香港法官在法庭上質問 “錢在哪裏” 時,答案可能藏在溫哥華某棟豪宅地下室,某個貼著 “兒童玩具” 標簽的比特幣冷錢包裏。
而對於 2 萬億債務背後的數百萬普通人來說,這場資本遊戲的唯一啟示是:法律的天平,從來不會自動傾向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