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0日晚美股盤前,拚多多發布了四季度財報,初看營收和利潤雙雙明顯miss,可謂大幅“爆雷”、盤前大跌,具體情況如何?
1、營收再度miss:本季度拚多多總營收約11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比彭博一致預期低了超50億,已連續兩個季度營收端不及預期。 好在最核心收入—廣告收入本季為570億,同比增長了17%,和賣方一致預期基本一致,沒有在核心業務上“暴雷”。
但部分頭部賣方對本季的廣告收入增速預期,更高在20%~24%之間(基於20%上下的主站GMV增速),對業績前看多的偏樂觀資金而言可能還是有些失望的。
2、降傭、返傭,調回頭補貼安撫商家:本季總營收不及預期的原因,仍是在交易性收入,彭博一致性預期約593億,實際為536億(同比增速僅36%),全額解釋了總營收與預期相差的50多億。
海豚投研認為,此次傭金收入的大幅不及預期,應當是Temu業務結構變化的影響為主(半托管的業務比重明顯上升),公司減免主站商家傭金為次。雖然無法具體準確拆分數字,定性的我們推測以下幾點可能是發生了的變化:
Temu向半托管轉移的進展可能相當快,到四季度半托管的GMV占全體比重可能已達30%上下或更高;
全托管業務上,Temu的加價率可能也相比上季有下滑;
本季度主站傭金性收入很可能也是同比下降的,公司對商家的減傭並非“口頭說說”。
3、毛利潤將將達標:本季拚多多毛利率為56.8%,同環比來看都下滑了3pct以上。不過賣方一致預期更加悲觀,僅為54%。實際表現稍好於悲觀預期,可能正因為Temu向半托管結構傾斜,實際在毛利率是相對利好的。但比較主站傭金的減免(收入可能負增長),毛利率整體仍是下滑的。
且因為總營收低於預期,雖然毛利率稍高預期,毛利潤額僅是和市場預期一致,為628億。
4、“國補”自己掏錢:費用層麵,值得關注的有兩點。一是營銷費用支出314億,同比增長18%。且相比隱含的預期,稍稍多出10幾億。且據了解,本季Temu的營銷費用支出可能是同比收窄的,而這一反一正,本季主站的營銷費用比去年同期可能增加了大幾十億。可能是反映了多多自己出錢在“國補”上的支出。
另外,本季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速明顯拉升到32%,實際支出37.8億,同環比來看都增長了8~9億。雖然公司並未在公告中解釋,猜測可能拚多多也正在研發AI相關功能,但尚未對外公開推廣宣傳。
5、利潤再度環比下跌:由於營收端的大幅miss,盡管實際毛利率比悲觀預期稍高,毛利潤額隻是正好達標。且又因國補支出,和可能在AI上投入,費用端也比預期稍多幾億。最終公司整體的經營利潤為256億,比預期稍少了12億。
趨勢上,經營利潤率較上季繼續下滑了1.4pct 到23.1%,利潤額的同比增速也僅剩14%。多多的利潤增速正式進入了10%開頭的水平。
顯然,拚多多本次業績的表現是應當歸類於不好的,營收端大幅不及預期50多億,連續兩個季度miss,增速滑落到20%+水平。利潤端,考慮到國補的影響,盡管市場對本季的預期已然不高,默認利潤率比上季會繼續走低,實際表現以及比預期低了十幾億。經營利潤增速正式進入10%+時代。營收和利潤的增速,雙雙進入“新低”,似乎正式宣布了拚多多明顯跑贏同行的,增長神話時代已然結束。
且背後反映的業務趨勢是,國內主站業務因為平台定位,享受到的國補紅利少於更偏向品質
的京東和淘天。與這兩家同行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差距進一步收窄。而對商家端的減傭舉措,一定程度上也是先前對商家變現率過高的反噬。先前的超額利潤,吐回去相當一部分。而海外Temu則因巨大的政策風險,被迫加快“去美國化”和“去小包直營”的轉型陣痛期。一定程度上削減了Temu最主要的低價競爭力。這些都是當下拚多多在經營端所麵臨的問題。
而從投資人的角度,作為年GMV約 5萬億上下的電商老二,拚多多已經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現金牛公司。四季度末公司類現金(現金+短投)已經飆到了3300億,占到了公司市值30%上下;一年淨增的1200億,增加值基本與公司2024年整體的Non-GAAP淨利潤相當。且因為公司負債很低,股東權益也是在3000億上。
而主站已過了投入期、收入增速放緩,Temu也受政策因素開拓遇阻,公司成長性逐步回落到同行水平。大量的現金堆著在賬上,不回報給股東。導致股東權益回報率(ROE)的分子增長邊際放緩而分母又不斷拉大的情況下,ROE快速走低,無疑會給拚多多的股價帶上了“緊箍咒”。
對此市場必然會靈魂質疑拚多多的資金處置。主站成長已慢、又無好的投資賽道,且Temu也快接近自負盈虧,無需再大量消耗現金流。這種情況下,拚多多為何仍然拒不分紅、不回購,寧可把賺到的錢去買短期理財?
尤其是因為期權激勵、和可轉債釋稀釋股本等影響,拚多多在2024年的股本增長接近1%。通過回購或分紅,至少抵消股權攤薄的影響,顯然是個不過分的要求。
海豚君欣賞拚多多的極致效率和極致執行,但在成長性走弱的情況下,如拒不回報股東,顯然也難享受估值溢價,隻能與同行相當,徘徊在10x PE上下。當然,海豚君期待拚多多能講出新的成長故事,畢竟論落地執行成功的概率,拚多多依舊是國內公司中的頭一檔。
本季度財報詳細解讀:
一、收入又miss,依然是傭金收入(Temu)的鍋
本季度拚多多總營收約11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比彭博一致預期低了超50億,已連續兩個季度營收端不及預期。
“略感欣慰”的是,最核心收入—主要反映主站情況的廣告收入本季為570億,同比增長了17%,和賣方一致預期基本一致,沒有在核心業務上“暴雷”。但是海豚投研了解,一些頭部賣方對本季的廣告收入增速預期是在20%~24%之間(基於20%上下的主站GMV增速)。因此雖然實際增速符合一致預期,但對業績期看多的偏樂觀資金而言可能還是失望的。
換言之,本季總營收不及預期的原因,仍是出在業務波動較大,市場一直把握度不高的交易性收入(transaction service),彭博一致性預期約593億,實際為536億,同比增速降低到僅僅36%,全額解釋了總營收不及預期的50多億。
拋開預期差,本季廣告收入增速由上季的24%繼續下降到了17%,也表明拚多多本季主站的GMV增速或許低於賣方預期的達到20%左右。相比於阿裏本季度9%的CMR增速和京東10%以上的自營零售收入增速,拚多多和阿裏、京東在國內業務上的增速差大概率在繼續收窄。雖有“新星遲暮”之感,但也符合海豚投研對中期內國內電商會不斷收攏的判斷。
二、Temu加速轉型半托管,主站減傭也並非說說而已
雖然營收miss的原因仍是在於傭金性收入,但與上季度不同。本次海豚投研認為,此次傭金收入不及預期,應當是Temu業務結構變化的影響為主(半托管的業務比重明顯上升),公司減免主站商家傭金為輔。原因是,一方麵由於特朗普當選和取消小包免稅政策的預期,公司本就有將Temu業務重心向半托管模式傾斜的動作。另一方麵,從營收大幅miss但毛利潤卻和預期一致,也符合半托管模式以淨口徑計收入,因此相比全托管模式收入額低、但毛利率高的特點。
由於上述半托管、全托管的結構顯著變化的影響,加之本就缺乏官方數據,越發難單獨拆分出Temu的表現。因此,本次我們不提供具體測算的數字,僅從這比預期低了50多億的傭金收入,定性的推測一些可能正在發生的跡象:
Temu向半托管轉移的進展可能相當快,截至四季度半托管的GMV占全體比重可能已達30%左右;
除非半托管的實際比重比上述預期的還要高很多,即便是全托管業務Temu的加價率可能也相比上季有下滑
即便考慮了上述影響,本季度主站傭金性收入仍有可能是同比下降的,反映出公司對商家的減傭力度可能並不小。
三、減傭下毛利率繼續走低,但好於更悲觀的預期
毛利角度,本季拚多多毛利率為56.8%,同環比來看都下滑了3pct以上。不過賣方一致預期更加悲觀,僅為54%。我們認為實際表現稍好於悲觀預期,主要是因為Temu向半托管結構傾斜的進展較快,對毛利率會有相對利好的。但由於主站傭金的減免,對毛利率的淨影響仍是負麵的。
但由於總營收低於預期,雖然毛利率稍高預期,毛利潤額僅是和市場預期一致,為628億。
四、主站經營支出可能同增近百億?自己花錢“國補”的影響
費用支出層麵,本季營銷費用支出314億,同比增長18%。從同比增幅看,相比上幾個季度40%以上的增速,是有明顯放緩的。但相比市場隱含的預期,還是稍稍多出10幾億。
但據我們了解,本季Temu的營銷費用支出可能是同比收窄的,而總營銷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60億。一反一正,本季主站的營銷費用比去年同期可能增加了大幾十億。這部分可能是反映了多多自己出錢在“國補”上的補貼。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本季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速明顯拉升到32%,實際支出37.8億,同環比來看都增長了8~9億。雖然公司並未在公告中解釋,但我們猜測很可能是拚多多也正在研發AI類功能,但尚未對外公開推廣宣傳。
整體來看,三項經營費用的費率合計仍是同比收窄了約1.7pct,到33.6%。預期差角度,三項費用合計僅僅是略微高於賣方一致預期,可以說費用端的表現略偏負麵,沒對利潤有顯著的侵蝕,但也沒意外之喜。
五、利潤再度下滑
總的來看,由於營收端的大幅miss,盡管實際毛利率比悲觀預期稍高,毛利潤額隻是正好達標。而因為在主站業務上的國補支出,和可能在AI上投入,導致費用端也沒驚喜,同比明顯增長,且比預期支出稍多幾億。最終公司整體的經營利潤為256億,比預期稍少了12億。趨勢上,經營利潤率較上季繼續下滑了1.4pct 到23.1%,利潤額的同比增速也僅剩14%。多多的利潤增速正式進入了10%開頭的水平。
根據海豚投研的初步測算(因數據無法驗證,僅作為粗略參考),按Temu本季的虧損略高於10億,接近盈虧平衡的假設、我們測算的拚多多主站本季的經營利潤可能在260億左右,相比我們測算去年同期約300億以上的主站利潤,大幅下滑。實打實的體現出,一邊對商家減傭,一邊自己掏錢“國補”下,原本“爆專”的主站業務利潤的明顯反轉和回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