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Manus的相繼爆火,催生科技股行情,也吸引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關注。
Wind顯示,截至3月7日,恒生科技指數為6014.65,相比年初上漲超過30%。
值得一提的是,“穩股市”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陳欣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推動股市穩定與繁榮已經上升為國家最高層的政治意願。未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觸底反彈和信心不斷修複,A股和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權益資產的重估過程中,投資者需把握結構性行情。“一方麵,處於周期底部的企業會伴隨經濟複蘇而走出估值底部;同時,很多係統性風險較低,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企業將得到估值大幅提升的機遇。另一方麵,小部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因為難以持續的特殊原因實現了大幅業績增長,而市場又給予了相當樂觀的估值;一旦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被證偽,公司可能會麵臨股價下跌的風險。”陳欣說。
中國資產吸引力展現
據統計,3月3日至7日期間,南向資金淨買入額突破350億港元大關。在資金持續流入的同時,中國權益市場的重估也日益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摩根資管指出,中國資產重估才剛開始,政策與產業趨勢共振下,市場或迎“戴維斯雙擊”,A股、港股投資階段更具吸引力。
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首提“穩股市”,還有多個表述涉及到資本市場。瑞銀集團中國區總裁、瑞銀證券董事長胡知鷙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從而推動結構性經濟轉型。與此同時,報告並對資本市場發展提出要求,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製建設”。這一政策定調不僅將激活市場新動力,也能有效拉動資本市場向新、向穩、向質發展。
“去年9月,央行出台幹預股票市場的政策手段,這在以往是沒有見過的。”陳欣在“滴水湖大咖說”活動上指出,從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201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係的收緊周期可能已經探底,未來政策環境將更加寬鬆。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過去幾年,中國科技巨頭往往被整體法PE估值,新業務研發導致的虧損因此以負估值體現在總市值中。主業盈利承壓,加劇了中美科技巨頭估值分化。DeepSeek帶來的重估,表麵上看是提高了龍頭公司PE估值倍數,深層看,是中國AI資產從負估值向正估值的轉變。未來,如果出現經濟預期好轉,主業估值倍數有提升空間;AI業務一旦實現顯著的收入貢獻,亦有望出現PS分部估值的轉變。上述研報判斷,中國科技資產重估仍處於早期。未來,每一次大的技術突破和應用落地,都有機會帶來係統性的估值提升。
如何把握“結構市”?
在陳欣看來,隨著金融市場生態和股票市場生態的不斷改善,中國權益資產定價中存在的扭曲現象,以及市場對上市公司風險與回報關係的認知偏差,都將得到改善。
同時,陳欣也表示,權益資產的重估並不意味著未來所有權益資產都會大漲,或者市場將要走入大牛市。重估的含義更多的是,隨著市場認識到中國產業整體競爭力增強的過程中,風險較低,估值也不高的資產價格上漲概率較大,而有些風險較高估值也極高的資產則下跌的概率更高,這就需要正確地判斷企業的風險與估值。
中金公司發表觀點認為,長期來看,“結構市”的特點將愈加凸顯。當前具備結構性行情有兩個宏觀條件:一是整體經濟處於調結構的穩杠杆階段,因此缺乏整體趨勢;二是有確立的產業趨勢作托舉,可以推動這一部分行業吸納足夠資金形成獨立的結構行情(如2012—2014年智能手機和3G轉4G拉動的消費電子、傳媒手遊行情;2019年自主可控的半導體和新能源產業等)。
投資者該如何布局科技賽道?
長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毅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具體投資方向上,需要進一步判斷科技行業內部的分化。科技板塊涵蓋多個領域,相關個股眾多,因此投資者需要關注行業趨勢和商業模式的演變。從全球市場來看,美國過去幾年湧現出“七朵金花”(即七家頂級科技公司),它們在各自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並且很難被撼動。中國市場也在逐步形成類似的產業格局。國內的一些科技和互聯網巨頭,正在圍繞自身業務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係統,投資者可以重點研究這些企業的生態布局。
“例如,在互聯網平台、芯片製造等核心領域,各自都有龍頭公司。在市場上,有投資者甚至嚐試對標美國‘七朵金花’,尋找中國市場的對應企業。投資者可以選擇其中幾家龍頭公司,深入研究它們的生態鏈及未來的發展空間,並以更長遠的視角進行布局。”汪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