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15.5萬名技術人員、12.4萬名飛行員及19.9萬名機組人員
民航業快速發展,人才短缺現象日益突出。
根據空客全球航空服務市場預測,單在中國,未來20年就有47.8萬專業人員缺口,包括15.5萬名技術人員、12.4萬名飛行員及19.9萬名機組人員。
這個數字相比於2024年有2倍-3倍的提升。就以缺口最大的機組人員來說,2024年全行業有9.7萬從業者,而到2043年的需求會擴大到22.6萬人,缺口高達19.9萬人。
人員缺口已經可以預見,但是人才供給並沒有立馬跟上,錯配現象仍很突出,用人單位有不少崗位虛位以待。
“尤其很多航空公司缺乏的是高技能的技術工人。”空客飛行運營及培訓負責人、華歐航空培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克強對《財經》表示。
在薪酬方麵,民航業整體狀況還算樂觀。《財經》梳理七大A股上市航空公司的財報發現,航空公司的職工薪酬並不低,人均成本大多在20萬/年以上。
中國民航業正快速奔跑,從機組、工程師到飛行員,各類人才都很稀缺。
缺人,還是缺人
2024年,中國民航客運量創下曆史新高。
中國民航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月1日至12月15日,中國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運輸量超過7億人次。這一數據同比增長18.1%,較2019年增長10.7%,創下新紀錄。
增長太快,人才短缺現象日益突出。
根據空客的預測,最短缺的是機組人員,在47.8萬人的總缺口中,涉及機組人員19.9萬人,占比高達42%。
根據《2023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3年底,中國運輸航空公司共有乘務員86520名,比上年增加1827名。
受到疫情影響,乘務員數量近幾年有明顯減少,官方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有108955名乘務員,此後一路下滑,先後跌破10萬和9萬名大關,2023年開始止跌回升。
與此同時,飛機數量越來越多。從2015年到2021年,中國在冊運輸飛機數量從2650架增長至4054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7.34%。隨著部分老舊機型退出,2022年,中國民航客機數量微回落到3942架,2023年繼續增加至4013架。
未來飛機還會更多。根據空客全球市場預測,到2043年,中國在役機隊將達到11160架,增長超過9000架。
僅次於機組人員,維修人才短缺的現象也很突出,缺口達15.5萬人,在人才總缺口中的占比達到32%。
根據《2023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4270架,全行業持照機務人員77021名。據此粗略計算,人機比大致在18.04。
從2020年到2023年,機務人員數量逐年增長。2020年底,持照機務人員數量為60335名,到2023年底增加至77021名。
但飛機越來越多,機務增長的速度還不夠快,10年來總人機比持續下降,印證了機務維修人員日趨緊張的事實。
民航局在2010年發布的《中國民航機務維修係統資源分析報告》中披露,截至2009年10月底,全行業機務維修係統總人機比(人員數量與飛機數量的比值)為46.3,一線機務維修人員人機比為31.8。
"並不是沒有足夠的理工科畢業生能夠完成這項工作,而是供給和需求存在一定的錯配。"空客中國副總裁、客戶服務負責人趙辰對《財經》感歎道。
隨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正在重塑航空服務的各個環節,數字化以及人工智能也在成為新的人才招募重點。
趙辰認為,嶄新的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在航班調度、票務管理和客戶服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相關人才的缺口也比較大。
第三類短缺人才是飛行員。
截至2023年底,中國民航航空器駕駛員有效執照數量共有86091本,比上年增加近5000本。
這項數據也是近年增長最快的,從2018年的61492本一路上揚,以每年新增幾千本的數量增長。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2019年至今,每年招收的飛行學生數量持續下降,從最高點的6232人減少到2023年的2600人,飛行員後備力量或許存在不足。
民航業人均年薪超過20萬元
中國民航勢頭正強勁。
空客中國的客戶服務戰略、發展及運營副總裁胡永東對《財經》表示,中國的航空服務市場有望超越北美和歐洲,成為全球第一,市場價值預計將從2024年的230億美元飆升至2043年的610億美元,意味著近三倍的增長。
說完了人才缺口,再來看看民航業的薪酬情況。
《財經》梳理七大A股上市航空公司的財報發現,航空公司的職工薪酬並不低,人均成本大多在20萬/年以上。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說的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也就是說,這裏麵包括五險一金等各項費用支出,並不完全等同於職工拿到手的工資。
七大航空公司裏,薪酬最高的是春秋航空,2023年,春秋航空的職工薪酬成本是29.25億元,對應9777名職工,這意味著平均年薪是29.92萬元/人。
其次是同為民營企業的吉祥航空,29.93億元的總成本用於10317名員工,平均在每位職工身上投入了29.01萬元。
不過職工薪酬給得高,一定程度反映了職工們的工作強度也高。2024年4月,春秋航空在其投資者溝通材料中披露,如果將人均薪酬成本再除以飛行距離,那公司2023年的單位薪酬成本實際隻有0.062元/人公裏,比其他五家航空公司都低。
考慮到龐大的員工規模,還是三大航的工資發得多。
2023年在航空業務領域職工薪酬成本最高的是中國國航(601111.SH),一年職工薪酬為234.14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南方航空(600029.SH),成本為231.22億元,第三是東方航空(600115.SH),職工薪酬及福利成本為195.9億元。
當然,航空公司覆蓋的員工範圍廣泛,既有機長、乘務員、地勤等一線工作人員,也有行政、公關、研發等後台工作人員。不同崗位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不可一概而論。
總的來說,如今的民航業整體薪資還算樂觀。
2024年第二季度,智聯招聘發布的《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顯示,航空/航天研究與製造行業排名第9,平均招聘月薪為11594元,略低於IT服務行業。
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民航業,劉克強表示,空客一方麵進行推廣活動,將技術推向校園,吸引年輕人才進入航空領域,另一方麵也在考慮00後年輕人的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強培訓,爭取做到在保持人數增長的同時提高人才的質量。
航空公司也在加快人才的吸納。總部位於香港的國泰航空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日前表示,隨著香港航空業重建,以及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係統於年底啟用,國泰航空對機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國泰航空早前已陸續開始招聘來自內地的員工,包括機師、空中服務員、創科人才等,預計到2025年年底國泰集團內地團隊人數將達到約4000人。
從民航業未來發展潛力看,或許當下正是躍躍欲試的專業人才們入行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