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顯露無遺,多年來對“及時交付”(JIT)和精益生產的信仰,受到了嚴峻考驗。供應商和製造商積壓了前所未有的訂單,其定價能力也異常強勁。當全球範圍內居家令和社交距離的實施摧毀了服務行業時,工業部門卻經曆了一次真正的繁榮。
當市場參與者沉醉於看似無窮無盡的需求之中,評論者紛紛表示“及時交付”的概念應該被送進棺材時,大多數人都忘記了關於無常的波斯諺語——就像所有周期一樣,“這一切也終將過去”。
01
麻省理工學院學者、係統動力學領域的奠基人傑伊·W·福雷斯特(Jay W. Forrester),於1961年在其開創性著作《工業動力學》中首次提出了“牛鞭效應”的概念。
1997年,李效良教授及其團隊進一步完善了“牛鞭效應”的理論。
在過去六個月中,我們聆聽了數十場工業(以及農業)領域的電話會議,這使我們越來越相信,工業板塊可能是我們挖掘機會的一片沃土。
許多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工業公司,在2024年的大牛市中被拋售了20%-50%,其估值逐步逼近高個位數至低雙位數的正常化自由現金流收益率,為我們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機會。
我們相信,隨著周期不可避免地轉向,並且長期增長的邏輯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得以鞏固,這些公司將為我們帶來令人滿意的風險調整後回報。此外,我相信一些公司具有“複利型”特質。
首先,客戶訂單中的小擾動會在供應鏈向上延伸的過程中被放大,形成更大的波動。總體而言,這裏有兩大機製在起作用:
1) 行為原因:
供應鏈的每個節點可能會誤解反饋和時間延遲。
換句話說,即使客戶需求已經開始正常化,零售商可能仍然會基於近期需求的趨勢進行外推,從而導致渠道庫存過剩。
此外,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因擔心短缺而囤積了大量產品,這種過度反應可能被錯誤地解讀為更強的長期需求,而實際上這種需求是更短暫的。
2) 經營原因:
李效良(1997年)的主要貢獻在於從信息角度剖析了牛鞭效應。換句話說,即使沒有行為原因,供應鏈中的信息失真本身也足以產生牛鞭效應。
例如,供應鏈的每個節點都會增加一層安全庫存,以應對潛在的不確定事件,這種情況在疫情期間的短缺經曆中尤為突出。
結果是,越靠近供應鏈的上遊,安全庫存的量越多。此外,由於對短缺的恐懼,供應鏈中的參與者可能會玩“超額訂購”的遊戲,故意下達超出實際需求的訂單,同時清楚知道這些訂單不會完全被履行。
其他因素,例如為了降低采購成本的訂單批量化以及因通脹壓力導致的價格波動,也助長了牛鞭效應。
02
供應鏈的現狀
簡而言之,在工業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積累了大量庫存,而現在需求已經正常化,整個鏈條麵臨清算多餘庫存的壓力,這導致向供應鏈上遊逐步放大的需求破壞。
從上行到下行的惡性循環
曾經的需求上行中發生的情況,如今正在需求下行中重演,導致市場參與者對需求減少的簡單線性外推。
工業企業未來每股收益(EPS)的預測變得過於悲觀,與三年前的樂觀預測形成鮮明對比。
股價暴跌,指責聲四起,一些在上一個周期頂點進行不當並購的高管們,或那些試圖利用客戶鎖定訂單的高管們失去了職位;
重組計劃被實施,員工被裁減,精益生產和及時交付(JIT)再次成為行業準則。這種現象與兩年前科技周期中看到的情況並無太大不同。渠道和供應商爭相清理庫存,減少營運資金和整體生產,並將自由現金流用於償債或回饋股東。
農業設備行業的案例:
例如,我們在二季度信中討論的三家農業設備製造商——John Deere、Case New Holland和Agco,同時閑置了一些工廠,大幅減少生產以清理經銷商的庫存。
我們欣賞這些協調一致的努力,並認為庫存問題具有暫時性,疊加情緒的極度厭惡,這些因子一道提供了有趣的逆向投資機會,能夠利用農業設備銷售的長期增長以及向精準農業的轉型。
(左圖為歐洲的商業氛圍/情緒指標,右圖為美國的資本投入/情緒指標。 兩者都低於上個周期的底部。 )
03
其他工業投資機會:
除了Case New Holland和Agco之外,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其他的工業投資標的,其中一些屬於“渠道”類別,而另一些則是製造商或零部件供應商。這些企業的定位為我們提供了在未來的工業周期中捕捉長期增長的潛力。
對於渠道業務,我們研究了多個行業的庫存周轉天數(Days Inventory Outstanding),以識別我們認為恢複速度最快的行業。對於零部件供應商和製造商,我們不僅關注其庫存的可控性,還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1.產品的關鍵性:產品在客戶運營中的核心作用。
2.客戶粘性:客戶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
3.進入壁壘:行業中的競爭壁壘及新進入者的阻礙程度。
深度研究與驗證:
我們不僅僅依賴財務指標,還與相關公司的管理團隊進行了深入溝通,組織了行業專家電話會議,同時還與這些公司的客戶和競爭對手進行了交流,以驗證我們的看多邏輯。這些對話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驗證和支持。
工業複蘇的展望:
盡管我們無法精確預測更廣泛的工業複蘇的具體時間,但我們認為中國在2025年的財政刺激政策可能會扭轉PPI(生產者價格指數)連續26個月下降的趨勢。
這一變化可能為工業企業提供有力支持,並帶動行業整體走向複蘇。
圖為中國的PPI環比增速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我們相信,在唐納德·特朗普的領導下,本土化生產、降息以及更可預測且對商業友好的環境可能也會帶來更活躍的美國製造業活動。
即使缺乏明確的催化劑,我們依然相信,隨著逐步的正常化以及一個日益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世界,這些業務的增長最終將被重新點燃。由於我們的持倉已經/將變得更加結構化、精簡化,更高效且更具股東友好性,加上目前處於低估值水平,它們的潛在上行空間可能相當可觀。
最後,祝願您在2025年充實、健康、財源滾滾。